词条 | 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赵克 著丛 书 名: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9061840出版时间:2008-09-01版 次:1页 数:267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学与自然 > 自然科学总论 内容简介《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从当今世界面临的基本问题出发,较全面地论述了工业实验室在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从内部、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工业实验室的运行机制,揭示了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逻辑前提和历史基础,阐述了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在富民强国中的作用。在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中,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是诸种关系的基础,工业实验室是从建制角度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至今依然是最重要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在内容上兼顾到了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管理学与经济学,是典型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主要创新在于: 总结并阐述了早年提出的“运动员—裁判”公理与创新源理论;全面阐述了工业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发现了原创性技术创新成就的高峰分布;发现并挖掘了以工业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源区域转移的特点;纠正并发现了在20世纪50—80年代企业规模对研发(R&D)产出递减现象;在国内率先使用了国际通用专业学术术语如“研发密度”概念,等等。《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适合文理科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的管理和咨询决策人员阅读,尤其适合作为科技史、科技政策等专业的参考读物。 目录理论篇 第一章 工业实验室的定位 §1.1 实验室的含义与类型 §1.2 创新与创新源 §1.3 工业实验室的社会定位 第二章 “运动员-裁判”公理 §2.1 资源配置的差异 §2.2 规制“三性” §2.3 “运动员-裁判”公理 “运动员”定则;“教练”定则;“裁判”定则;“运动员-裁判”公理及其意义 第三章 科研组织与企业的整合 §3.1 对企业的认识 职能视阈下的企业;交易视阈下的企业;契约视阈下的企业;组织运行视阈下的企业;动态视阈下的企业 §3.2 企业性质与科研组织 §3.3 科研组织与企业的关系 科研组织与企业的区别;科研组织与企业的联系;科研组织与企业的整合: 研究与发展(R&D)公司 §3.4 企业选择创建科研组织的一般因素 纵向一体化;完整的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企业;市场机制与竞争力;交易成本与组织成本 §3.5 企业与科研组织整合的边际分析 历史篇 第四章 科学研究的职业化 §4.1 非职业化的科学研究活动 §4.2 科学研究成为职业 城市化与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自然科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体制 中的确立;社会对科学研究兴趣的转移 §4.3 科学研究活动的职业化 科学交流体制的形成;国立科研组织的产生;科学研究活动职业 化的展开;科学研究活动职业化的扩散;结论性评述 第五章 企业科研活动的兴起 §5.1 企业的起源: 社会分工与专业化 §5.2 早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5.3 近代早期的技术创新活动 §5.4 企业科研活动兴起的环境 物质技术条件: 大工业的激励;社会观念的变革: 新教伦理与商业精神;人才准备: 教育的资本化和科学家的民间化;规制的创新: 专利制度和反垄断法 §5.5 企业科研活动兴起的表现及其意义 第六章 工业实验室的演进 §6.1 分析工业实验室演进的基本判据 判据的初步筛选;基本判据 §6.2 第一波工业实验室 大学实验室和独立实验室的出现;科技界的参与和科技型企业家的示范;企业内科技雇员的增长;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工业实验室;工业实验室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6.3 第二波工业实验室 美国的工业实验室;日本科研资源的民间化和工业科研的诞生; 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6.4 第三波工业实验室 原有特征的巩固与加强;基本标志与基本特征;中小企业科研的兴起;工业实验室的国际化 §6.5 第四波工业实验室 §6.6 趋势: 日本的经验及其启示 运行篇 第七章 工业实验室的内部运行 §7.1 因创新性“生产”而存在 §7.2 实验室创新活动的案例分析 案例1: 贝尔实验室与磁性录音器;案例2: AKZO公司实验室与嵯┨?⒍肆V?舅á §7.3 实验室创新活动的一般过程 §7.4 实验室创新活动的基本构成 研发主体;研发目标;研发内容;研发资源;文化环境 §7.5 内部运行的结构与规范 §7.6 内部运行的一般经验与教训 以项目为核心的研发运行;科研职业角色的定位、冲突和协调; 对管理者、决策者的基本要求;结论性评述 第八章 企业与工业实验室运作 §8.1 生产体制与科研组织 §8.2 基本结构及其职能 §8.3 企业规模与科研组织 企业规模的一般决定;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已有认识; 经验检验及其初步分析;推论: 企业规模与科研组织的关系 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 §8.4 企业运作与实验室组织 §8.5 产业技术复杂程度对企业科研的影响 第九章 社会互动中的工业实验室 §9.1 科技型企业崛起的影响 §9.2 国家创新系统中民间科研的作用 国家创新系统的内涵;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职能;国家创新系统 中民间企业的基础地位 §9.3 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区域创新联合体 区域创新联合体的发展历程与内涵;区域创新联合体的基本结构;衡量区域创新联合体的原则和向度;区域创新联合体的生命周期与成功经验 §9.4 区域环境下的实验室运行 实验室的业务运行;案例1: 皮尔金顿财团;案例2: 普列赛有限公司;区域创新联合体下的研发公司 结束语 科技资源配置的民间化是强国之本 参考文献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生存和发展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发展而改变目前的生存境遇,防止和避免因随时间之矢的流逝、人类文明的变迁而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对发达国家而言它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样可以概括为如何通过发展,在科技、财富与就业之间建立起流畅的联系。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Karl Marx)明确指出:一切人类生存和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ol.1,1995:78-70)“这是一个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Vol.1,1995:67)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