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格格姐
释义

“犀利哥”能走红,除了犀利不羁的眼神,网友还总结了他那身“前卫”的打扮:欧美的粗线条、日泛儿的细腻、混色系腰带。 2010年11月,在长沙街头出现了一名“格格姐”,和“犀利哥”的新潮相比,“格格姐”走的是复古路线:浓妆艳抹、戴着清朝格格头饰、身着白色戏装,但不变的是沿街乞讨的套路。

装扮霹雳

她是谁?来自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身打扮?

2010年11月18日下午3时许,“格格姐”出现在长沙开福区大王家巷。

她的脸上,涂了厚厚一层粉,眼眶周围,黑色眼线勾了很粗的一圈,好像是毛笔画出来的,“那是相当的显眼”。

除了化妆“口味很重”,她的装扮也相当“霹雳”:

头上戴着“山寨”格格头饰,头饰前面挂着一朵桃红色大花,能让人想起著名的杨二老师,后面挂着两朵金黄向日葵,当然,不是梵高大师画的那种。

头饰两侧是流苏,红色的,一直垂到白色戏装胸前。“格格姐”似乎很喜欢花,戏装的前胸、后背、两袖,都绣满了鲜艳无比的花朵。

脚上,是一双平底鞋,和戏装比较搭的是,鞋子上也绣了花。

行乞流程

“格格姐”左手拄着一支拐杖,右手拖着一个褐色行李箱,缓慢行走。路人猜测:“她的‘收入’可不少,都准备了行李箱。”

一路走来,“格格姐”行乞的成功率与她的回头率一样,几乎都是百分之百。因为,她除了“包装”很有创意外,行乞的方式也很特别:小摊小贩,她一般不会主动行乞,遇到大一点的门面,她往台阶上一站,敲锣,然后唱戏,结束语是“恭喜发财”,尾音拖得老长。一套“标准流程”下来,门面里做事的人,总会塞点钱给她。

一家门店的老板张先生说,来店里乞讨的人不少,但从来没见过像“格格姐”这样的,“很有意思。”

“格格姐”这个行当,也有“竞争”。记者看到,这条街上还有一名男性流浪者,也想讨点钱,但看到“格格姐”“生意兴隆”,连忙闪到了另外一条巷子。

社会反响

走一圈下来,“格格姐”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大家围着她,想看她唱歌跳舞。

一位市民笑着问:“你觉得自己这样打扮好看吗?”她笑着答:“给钱的人,都说我好看,不给钱的,会说我丑。”

“格格姐”说,她本名叫陈美意,来自湖北监利,15岁就开始学戏卖艺,十多年前来长沙,今年已经66岁了,目前住在浏阳河附近。

“为什么要打扮成这样呢?”

“我都这么老了,不这么打扮,谁会给呢?”“为什么要拄根拐杖?”

“腿有点痛。”

“没有孩子吗?他们怎么忍心让你出来行乞呢?”

“没有……”“格格姐”说到这里,支吾了一下,打开行李箱,从里面掏出一台手机:“我有一些朋友,他们在荆州,想叫我回去继续唱戏。”

行李箱里,还装着一些日常用品,和一些皱皱巴巴的零钱。

当有记着想拍个照片时,她侧侧身子,特意摆了一个唱戏时的姿势。

讨完一圈钱后,她还拉着记者的手臂,说了这样一句话:“贺龙体育馆要演出,记得叫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6: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