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葛一虹
释义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戏剧史家、出版家,新中国戏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顾问、外国文艺研究所所长、话剧研究所所长葛一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4月26日18时1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笔 名: 纪萱、黄芜茵(舞莺)、穆楔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13

民 族: 汉族

1913年4月2日出生于上海嘉定书香世家。原名葛曾济,字作舟,号巨川。1932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专攻物理化学,受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校期间筹组“大同剧社”、“暴风雨剧社”,经常在学校和上海郊区组织演出救亡戏剧。1933年8月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进一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是年冬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经营救获释。1936年在上海与章泯一起创办《新演剧》杂志,抗战爆发后先后在该刊发表《现阶段演剧活动的两重意义》、《战时演剧论》、《战时演剧政策》等重要文章,阐述了中国新演剧运动与民族革命事业的关系,以及抗战戏剧的特征、趋势和实践等问题。1938年在重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戏剧界监事。1939年6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成的作家战地访问团, 前往西北战地访问,出发前周恩来、郭沫若等参加欢送会致辞鼓励。被称为“笔部队”、“笔游击”的战地访问团成为战时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1939年起,经周恩来安排他与侯外庐、翦伯赞、曹靖华等担任中苏文化协会主办的杂志《中苏文化》常务编委,并兼文艺栏目主编,同时还担任《文学月报》编委、中国电影制片厂特约编导。其间他翻译了苏联名剧《带枪的人》,此剧相继在晋察冀边区和延安等革命根据地演出,使中国舞台上第一次出现列宁、斯大林的光辉形象,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1940年春季,在国统区文化界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论争中,他在《新华日报》等进步报刊上连续发表了《关于民族形式》、《民族遗产与人类遗产》、《鲁迅论大众文艺》和《鲁迅与民族形式》等大量文章,提出“我们为要表现中国人民的思想与感情,觅求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等重要观点,引起重大反响,将论争进一步推向深入。1941年“皖南事变”后,由周恩来安排赴香港,在潘汉年、廖承志指导下组织了由宋庆龄任名誉会长的中苏文协香港分会,并担任常务理事,作了大量工作。香港被日军侵占后,他与诸多进步文化人士一道在党的安排下由东江游击队护送返回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兼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协助主任郭沫若工作。1945年8月,毛泽东主席到重庆参加国共谈判期间,曾邀请他和巴金、曹靖华三人一起谈话,对他的工作予以肯定。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回到上海,任中苏文协上海分会负责人,主持以介绍苏联文化为主的天下图书公司的工作。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与戈宝权、郁文哉等一起相继翻译出版了苏联图书《苏联木刻》、《高尔基画传》、《普希金画传》,以及由姜椿芳、陈冰夷、叶水夫等翻译的大众科学丛书,介绍苏联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成就。他还积极参予上海的电影戏剧工作,被选为上海戏剧电影协会监事和中国文艺协会理事,协助郑振铎工作。他在上海愚园路的寓所成为周扬、田汉等秘密会见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的场所。

北京解放之初,为满足广大读者对苏联和解放区图书的渴望,弥补当时出版力量不足,经党组织同意,他重新开办天下出版社,出版了解放区作家赵树理、马烽、康濯、孙犁、杨朔等创作的一套《大众文艺丛书》以及《苏联历史》、《苏联地理》、《苏联名剧译丛》、《莫斯科性格》和《布雷利乔夫》等剧本,并约请古希腊文专家罗念生、缪灵珠和周作人共同担任希腊古剧的全部译事,约请朱光潜翻译柏拉图的《对话集》,支持翦伯赞编写史书等,为新中国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六十年代,他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戏剧报》和《戏剧论丛》编委、中国戏剧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外国戏剧》主编,力促出版介绍中外古今戏剧和戏剧基础理论的图书刊物。着重译载了反映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当代戏剧动向和潮流的《外国戏剧资料》,对扩大戏剧工作者的视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革”中,他被诬为文艺界“四条汉子”的黑帮干将,遭受批斗和迫害。“四人帮”粉碎后,他先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兼外国文艺研究所所长、话剧研究所所长,以及中国戏剧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等社会工作,以古稀之年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话剧通史》主编,并承担其中第三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话剧》等主要章节的撰写,主持编辑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史料集》,主持了《田汉文集》16卷本的编辑出版工作,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部分》、《中国新文艺大系·戏剧卷》撰稿和审编等工作。1981年他代表中国戏剧界赴美国奥尼尔戏剧中心出席美国剧协会议。1986年率中国艺术科学工作者考察团赴苏联考察,并开展学术交流。1987年12月离职休养后,他仍在撰写文章,指导对戏剧理论和戏剧史的研究,为中国戏剧事业发展和繁荣努力耕耘,勤奋工作。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文化部授予葛一虹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奖。

葛一虹同志在七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紧扣时代脉搏,潜心研究,笔耕不辍,除编书编刊外,主要著述和译著还有:《嘉定三三》、《第三特别留置室》、多幕剧《红缨枪》、《五四运动后中国现代话剧的创作与发展》等,翻译了《作家与社会》、《马克思论文学》、《列宁论文艺》,苏联剧本《生命在呼喊》和苏联小说《新时代的黎明》,与他人合译《高尔基》(传记),以及影剧评论和回忆文章等。他是我国早期介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论体系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戏剧家、翻译家之一,他珍藏并出版的《莎士比亚画廊》一书于1999年获新闻出版署举办的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葛一虹同志始终关心祖国的前途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为改革开放以来祖国获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作为跨世纪的文化老人,他治学严谨、学贯中西,一生孜孜以求,手不释卷;他淡泊名利、温文尔雅,处处体现大家风范,令人敬仰;他对青年戏剧工作者循循善诱、潜心提携,数十年间发掘和推介了许多戏剧新人和优秀作品,赢得了几代戏剧工作者的衷心爱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