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摩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
释义 | 国名:葛摩伊斯兰联邦共和国 语言:法语语阿拉伯语 首都:莫洛尼 面积:2,236平方公里,含马约特岛位置:马达加斯加西北端东非海岸 人口:65万人1995年 新任总统:伊基利卢 地域: 葛摩群岛位於莫三比克东北外海及马达加斯加西北向之东非外海,主要由大葛摩(Grande Comore),安如(Anjouan)、莫埃利(Mohéli)及马约特(Mayotte)等4座火山岛组成,陆地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1977年葛摩政府为抹除法国殖民统治的痕迹,将各岛名改为Njazidja(Granda Comore)、Mwali(Moheli)、Nzwani(Anjouan)及Mahore(Mayotte),但一般人仍习惯使用旧名。 葛摩群岛(Comoro Archipelago),位在非洲东部莫三比克海峡北端,共有四岛,总面积二千一百七十一平方公里,已大葛摩岛的面积最大,为一千一百四十八平方公里,依次为:安朱恩(Anjouan I.)、马约特(Mayotle I.),及摩赫利(Moheli I.)三岛,总人口已有三十七万,居住在大葛摩岛上者约占全国人口之半。此岛群自西元一八四三年为法国的殖民地,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七年隶法属马达加斯加总督,马达加斯加岛离法独立后,葛摩?岛曾直属法兰西共和国为一自治邦,一九七五年离法独立,以摩洛尼(Moroni)为首都,国名为葛摩伊斯兰联邦共和国(Comoros, Federal and Islamic Republic of)。 历史: 最早发现葛摩群岛的可能是肺尼基人,而考古发掘显示最早在葛摩定居的是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南岛语系的居民。接著非洲大陆的班图人、阿拉伯人和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移民接踵而来。葛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长期由阿拉伯苏丹统治。1841年法国侵入马约特岛,1886年其他3岛也处於法国势力控制下,1912年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73年与法国签订协定,法国被迫承认葛摩独立。 1975年7月6日,葛摩议会透过决议,宣布独立,成立葛摩共和国,独立后马约特岛仍由前殖民地宗主国法国管辖。1978年改国名为葛摩伊斯兰联邦共和国。1997年安如、莫埃利二岛相继宣布独立,但未获得国际承认。2001年12月23日更名为葛摩伊斯兰联邦共和国,次年大葛摩(Grande Comore / Njazidja)、安如(Anjouan / Nzwani)、莫埃利(Moheli / Mwali)三岛相继成为葛摩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下的自治区域。另外葛摩联盟政府宣称法国统治的马约特岛也属於葛摩。葛摩的领土还包括了其他许多小型岛屿。国名葛摩来源於阿拉伯语al-qamar,意为月亮,在葛摩的国旗上可以看到月亮的标志。 1505年,葡萄牙的探险者拜访了该群岛。在1841年至1912年间,法国在葛摩建立了殖民地,属於马达加斯加总督治下。1946年成为法国「海外领地」。1961年通过议会投票取得内部自治。1973年与法国签订协定,法国被迫承认葛摩独立。1975年7月6日,葛摩议会通过决议,宣布独立。但来自马约特的代表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并决定继续接受法国的统治。在之后1974年和1976年的两次公决中,马约特依然反对从法国独立,两次公投中反对独立的比率分别是63.8%和99.4%。 1997年,安荣和莫赫利分别宣布从葛摩独立,葛摩政府之后试图以武力维护统一的行动未能成功。非洲联盟在南非总统姆贝基的主持下对各方进行了调解,各方同意每个岛都有一个自治政府,而之上则有一个三岛联合政府。2005年初,葛摩通过了一部法律以界定三个自治政府以及联合政府的职责,该法律目前已在实施。 2006年5月16日,葛摩全国选举委员会宣布,在14日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艾哈迈德·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桑比得票率为58.14%,当选葛摩联盟新总统。 马约特岛有18万人口,三分之一则是来自葛摩岛的非法移民,所以年轻一代多讲葛摩语,经济收入较法国海外省留尼旺岛少3倍,却比邻近小岛多9倍,每年都引来约16000名的非法移民。除了经济问题外,岛内的社会问题也很严重,例如,每年12岁以下被父母抛弃未就学的小孩约2000名。2009年被法国通过法国民众公投,结果公投投票率为61.02%, 95.2%的赞成票,将会成为法国第101省份,然而,只是法律生效将从2011年起,等到制度上整个完全成为法国的海外省,则还要等个20到25年。 只是,回归法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伊斯兰文化的岛屿,面临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必须放弃与法国法律不合的一夫多妻制,还有伊斯兰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适婚年龄也须从15岁提高到18岁等问题,甚至连赋税都有另一套标准。地形葛摩群岛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其中的三个组成了葛摩联盟,马约特岛依然为法国统治。葛摩群岛位於印度洋,在非洲海岸和马达加斯加之间。群岛上有数座或低矮或峻峭的火山,多为死活山,唯一大葛摩岛上的高达2316米(7598英尺)的卡尔塔拉山(Le Karthala)是一座活火山。多森林。 气候 热带气候,5-10月凉爽乾燥,11月至次年4月炎热潮湿。年降水量1000-3000毫米。 人口: 葛摩人主要是非洲裔和阿拉伯裔,其中86%居住在三座主要的岛屿上。虽然伊斯兰教是葛摩的国教,葛摩大体上接受了阿拉伯文化,但基督教和法国文化也深刻影响著葛摩。葛摩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印度裔以及操克里奥尔语的混血儿。葛摩的语言主要是葛摩语──斯瓦希里语的一种方言,而法语、阿拉伯语以及马尔加什语也是广泛使用的语言。大约57%的人口可以读写拉丁字母书写的语言,而更大比例的人口可以读写阿拉伯语。 文化: 葛摩群岛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深受阿拉伯人的影响,信奉回教,故在其国名之上,冠以伊斯兰,由於该岛群所处地理位置东面印度洋,西近非洲大六,故来自印尼的马来人和来自非洲大六的班图黑人以及坦干伊卡沿海的斯瓦赫利人,均交会於此,故亦具多种文化的色彩。岛上所产以香草、琼蔴、椰子、丁香、木材等农林产物为主,每年输出品的价值不及输入品,岛国经济尚不能完全自立,有赖法国的经济提携。由於境内生活环境欠佳,部分岛民常向马达加斯加岛西岸移居。葛摩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人口约65万人,主要由阿拉伯人后裔、卡夫族、马高尼族、乌阿马查族和萨卡拉瓦族组成。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法语。98%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葛摩没有官方的报纸,大葛摩岛出版的Al-Watwan是主要的地方报纸。葛摩电台是官方的广播电台,而官方电视台则是葛摩国家电视台。 葛摩最主要的节日是独立日,为7月6日。 经济: 葛摩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农业是该国的经济支柱,包括了渔业、狩猎以及林业。葛摩的交通系统很不发达,人口低龄化且增长迅速,缺乏自然资源。教育水平低下导致主要劳动力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技术工作完全依赖於外国的协助和捐赠。80%的人口从事农业劳动,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了40%的比重,而出口货物主要也是农产品。葛摩政府正在努力提高教育和技术水平,发展贸易和工业企业,提高卫生条件,尽力使出口品种多样化,发展旅游业以及降低人口增长率。葛摩政府宣布「Banc du Geyser」暗礁和格罗里索群岛(the Glorioso Islands)是葛摩的专属经济区。 旅游业概况: 旅游资源丰富,海岛风光秀美,伊斯兰文化引人入胜,但旅游资源尚待充分开发。现有客房760间,床位880个。外国游客中68%来自欧洲,29%来自非洲。近年因政局动乱,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 交通运输: 无铁路,惟葛摩3岛均有环岛公路,但道路狭窄,最宽仅有4-5公尺。市内的道路则稍宽,但年久失修,路面品质差。因路窄车多,且司机交通意识普遍较差,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国营航空公司有一架48座福克飞机飞国内航线和马约特,国内各岛间空运业务主要由私人航空公司承担。 医疗现况: 葛摩经济不发达,医疗卫生设施较落后。除马约特外,目前全国3岛各拥有一所较大的医院,但疑难病症则需到国外治疗。葛摩没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即使是国家公务人员,看病亦需自付医疗费。 葛摩主要传染病有:疟疾,全年流行。居民发病率为35%,死亡率高,儿童死亡率在5%以上。霍乱:每年流行4-6个月,主要在每年的7-10月流行。肝炎:主要为B型肝炎,全年流行,发病率为6%。登革热:雨季流行。 此外,葛摩系岛国,运输困难,饮用水质不佳,常不定时停水、停电,对工作和身体都有较大影响。 治安状况: 葛摩人爱好和平,总体来说,当地犯罪率低。在首都和外地较少见到街上有公开抢劫和斗殴的现象。如长期居住,则要提防入室偷盗。乘坐计程车则要讲好价钱,防止不法司机借机敲诈钱财。 其他: 葛摩是热带疾病如疟疾、霍乱、腹泻等多发国家,建议国内民众赴葛摩旅游前先注射黄热病、霍乱预防疫苗,并带少量抗疟疾药物,以备旅行时用。其他治疗感冒和防治肠道疾病的药品等也应备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