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革命老区
释义

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它分布全国大陆除新疆、青海、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0多个县(市、区)。

革命老区的历史意义

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彪炳史册,永放光芒。

革命老区概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

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二)红军长征时期;(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

共计17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如下: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湘赣革命根据地3、中央革命根据地4、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

5、湘鄂西革命根据地6、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9、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0、川陕革命根据地11、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3、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14、西北革命根据地15、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

16、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17、琼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

共计18块抗日根据地,分布如下:

1、陕甘宁抗日根据地2、淮南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皖江抗日根据地5、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6、浙东抗日根据地 7、晋绥抗日根据地 8、广东抗日根据地 9、山东抗日根据地10、琼崖抗日根据地

11、苏北抗日根据地12、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13、苏中抗日根据地14、河南抗日根据地15、苏南抗日根据地

16、闽浙赣抗日游击区17、淮北抗日根据地18、东北抗日游击区。

根据地划定标准

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包括(1)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分管过土地的地区;(2)只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尚未分配过土地的地区。

根据地后老游击区划定标准: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时间的。

包括:

(1)苏维埃政权撤退后,党和党所领导的武装,进行武装活动的地区;

(2)抗日战争时期所开辟的游击区。这种地区时间长短不一,长达十多年,短则二、三十年,一般都没有建立过革命政权,但有党领导的武装,有农会等群众组织。

(3)解放战争开始至南下大军渡江(1949年4月)以前开辟的游击区,达一年以上时间的地区。渡江以后开辟的游击区不算老游击区。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为革命老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金寨为中心的大别山区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无数热血男儿走上了不屈的抗争道路。长征会师后的8万红四方面军主力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1948年,刘邓总部在天堂寨脚下的九资河召开战略部署会议。

从鄂豫皖这片大别山里走出了共和国二任国家主席,一位元帅、和三百多位开国将军。有诗为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抗战结束后,共产党的主要根据地仅仅是在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而不是长江以北,但是天才的毛泽东竟然在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三年前就开始寻找打过长江占领全中国的胜负手了,他研究了长江沿线地形,最终惊异地发现,大别山地理位置独特,处于武汉和南京的正中间,武汉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如派遣一支部队控制住大别山,意味着东可取南京,西可取武汉,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这一天才的发现,具有一招定乾坤的军事价值,蒋介石统治中国的局面也从此进入到土崩瓦解阶段。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8月,毛泽东派遣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开始南下,而国民党军企图利用连日大雨,黄河水位陡涨,破堤放水淹没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于黄河渡口进行佯动,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于郓城以东地区钳制国民党军整编第5、第85师等部西进配合,刘、邓率4个纵队先期跳出合围圈南进,然后越过陇海路,以第1纵队并指挥中原独立旅为右路,第3纵队为左路,第2、第6纵队掩护中共中原局、野战军指挥机关为中路,向大别山疾进。这时,蒋介石错误地认为刘伯承、邓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窜”,即以12个旅为第1梯队、以8个旅为第2梯队,先后尾追刘邓大军;另以4个旅在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2个整编师及1个交通警察总队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围歼刘邓大军于黄泛区。宽20多公里的黄泛区,遍地淤泥,积水没膝,深处及脐,荒无人烟,行军、食宿均十分困难。这时刘邓果断做出决策,抛弃所有重型武器装备,自断后路,全速前进。17日,刘邓大军胜利通过黄泛区。此时蒋介石突然意识到,刘邓大军此行并非小股共军南串,而是针对大别山有备而来,他们一旦进入大别山,毛泽东打南京武汉如探囊取物,这时蒋介石迅速集结大批军队围追堵截,但为时已晚,从24日夜至27日,刘邓大军已全部渡过淮河,隐身于大别山了。

此段故事史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关于此举对国共二党和未来中国的意义,也许当时只有毛泽东和蒋介石二人知道。事实上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共二党的战略均势随即发生了根本的逆转,国民党统治区日益缩小,共产党的则日益扩大,此后仅二年时间,就结束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而一代伟人邓小平也就此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迄今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明保护单位。因此,井冈山作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业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近年来,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到井冈山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沂蒙山根据地是中国四大根据地之一,山东省省委前身,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所在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所旧址,圣母山圣母堂,百年万亩德国大樱桃采摘园,沂蒙风情园,沂蒙颁发源地。革命老区夏令营,是国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区。依托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革命遗迹建设的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7月1日在素有“华东小延安”之称的山东沂水县夏蔚镇正式向游客开放,向党的第87个生日献上一份厚礼。

建设和发展老区

(1)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

(2)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

(3)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彪炳史册,永放光芒。

(4)老区人民大都生活在山高路远的偏僻村落,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仍处于相对贫困的生活水平。

革命五老

革命“五老”人员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包括参加红军后因伤残回乡的同志),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委(包括老赤卫队员)。

(1)老地下党员:是指当地解放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至今仍具有党籍或党籍已得到恢复的同志。

(2)老游击队员(包括失散红军人员):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并参加战斗的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并战斗到当地解放的同志;在1937年7月6日以前加入红军部队,后因伤、因病、因残与部分失去联系而返回地方的同志为失散红军人员。

(3)老接头户:是指当地解放以前,在敌占区或游击区长期,经常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武装力量,担任接头、联系、筹粮筹款,掩护等工作的同志。

(4)老交通员:是指当地解放以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交通站工作,长期,经常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武装力量运送武器弹药,粮食钱物,情报信件等的同志。

(5)老苏委(包括赤卫队员):是指1937年以前建立的各级苏维埃政权及党团农工青妇等党群组织中担任某种职务的工作干部;当时参加了赤卫队,并有执行过任务的称为老赤卫队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