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作林
释义

高作林,男,1963年8月出生,江苏沛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沛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入展及获奖

作品入展:

江苏省“建国50周年”系列大展;“龙岗杯”国际书法大展;中国江苏-日本福冈第一回书法交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二届扇面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全国书画小品展等;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等。

作品获奖:

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最高奖;“华威杯”全国书画大赛银奖;

“华夏杯”全国书法大赛铜奖;“锡梅杯”美术书法大奖赛二等奖;

林散之书法传媒佳作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奖赛孔府铜扇奖等。

名家赞赏高作林

《访书法家高作林》

著名作家周沛生造访先生,归后赋诗一首:

《访书法家高作林》

二零零九年春日,应安国镇镇长孔凡琦之邀赴安国村造访书法家高作林。安国乃兴汉名臣王陵故村,王陵与周勃、灌婴并称“五里三诸侯”。作林谈吐谦和,质朴淡定。下笔锐气内敛,而隐闻有风雷之声。墨迹文意相容,俊逸工巧,精气神毕现,方寸之间无限气象。古人云:地灵人杰。今观作林写字,如闻汉初英雄之铮铮剑鸣也。

清明夜雨后,访友安国村。

嫩草浸旧径,溪头柳色新。

一声高夫子,春风启画门。

小院韭初绿,书房洁无尘。

潋潋砚中墨,下笔起风云。

书香扑面来,主人意殷殷。

话别踏归途,野花正缤纷。

《观高作林老师书法以呈》

赵宏

凤舞龙飞动九天,几多况味聚松烟。

胸中疑蓄三江水,纸上乍流万股泉。

今日又行修禊事,明朝尽是换鹅篇。

欲攀魏晋超秦汉,化境由心随自然。

化境由心随自然

——高作林先生书艺感谈

—赵远雷

在千古龙飞地古城沛县西北,有一风水蕴涵之地,名曰安国,乃兴汉名臣王陵、周勃、灌婴故里,史书并称“五里三诸侯”。美丽的安国河水静静地流过安国大地,默默滋润着两岸的植物五谷、无数生灵,造化无穷。斯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多少他乡人抱憾此地非故乡,书法家高作林先生就隐居于此。

安国位置偏僻,然乡野文化浓厚,震烈秋风的西北大鼓,龙凤呈祥的美丽剪纸,香油郎悠长沙哑而韵味十足的吆喝,尤其是过年门楣上那大红喜气的对联,令少年颖悟的作林神往不已。于是儿时的他每和小伙伴在河边游泳嬉戏累了,便以河坡沙地为纸,杨枝为笔,蘸着清清的安国河水,画出一个个神奇的汉字,比谁的笔画如锥画沙明净有力,比谁的字构如村口小庙造型优美。

作林先生习书初从唐楷起家,精其法度、养其气格,继而上溯六朝魏晋,潜心于造像、墓志、钟王书迹,以求俊秀奇异之姿、渊懿 醇厚之气、自然质朴之趣、高古典雅之韵。作林先生挥毫染翰,寒暑无间,废寝忘食,铁砚磨穿,以西天取经之坚韧不拔毅力,积经年滴水穿石之功耽沉楷书,令人感叹不已。尤其其小楷,写得精到细腻,文气十足,有情有韵、静雅温润、虚和怡逸、一派天机,读之令人身心如洗。在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中,作林先生一举摘取了全国奖桂冠,这匹黑马为全国书坛震惊,为江苏书法和家乡安国争得了荣誉,笔者以为这应是水到渠成之事,绝非偶然。

江苏书协副主席王冰石老师曾对作林先生楷书有较高的评价:“高作林书法有自己的特色……他以楷书见长,解读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写楷书是以帖为体、以碑为用,即从唐人入手,参以北碑墓志,写出既有唐人法度精严,又有北魏古拙硬朗的奇逸之迹,这是当今众多写楷书者的成功之道。”

韩愈曰:“草书能穷尽天地万物之变”。草书的简约之变,随机抒情,节奏感、运动感、时空感特别强烈,更能体现书法家的个性特征。沈鹏先生认为:“草书大家需具备裂破古今的雄才逸气,有吞吐大荒、捭阖风云的气质胸怀。”观作林先生行草书,深得二王家法,兼以米颜笔意、旭素气势、山谷奇崛、觉斯雄强、散老苍涩……潇洒大气、苍劲老辣、空灵遒逸、飘飘洒洒如塞北之雪,喷珠泻玉如高山飞瀑,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其扇面小行草更是拿手一绝,写得随心所欲,珠圆玉润,时出天趣,已入化境。作林先生之作深深具备了一个优秀草书家应有的气质和情怀。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高度评价:“……领悟了草书的真谛,在浓与淡、疏与密、疾与迟、方与圆等方面都达到了有机的和谐。”诗人赵宏曾观作林先生作草书欣然赋诗:“凤舞龙飞动九天,几多况味聚松烟。笔端疑蓄三江水,纸上乍流万股泉。今日又行修锲事,明朝尽是换鹅篇。欲攀魏晋追秦汉,化境由心随自然。”

写草书没有精湛的线条功夫是不行的。散翁苦研篆隶数十年,就为医治线条的扁平滑薄,最终千锤百炼出了万岁老藤般情韵十足的线条。作林先生深谙此理,将篆隶临习作为日课,探根求源、炼心冶性。篆如“石鼓、散盘”等古籀刻石、三代金文,隶如“张迁、石门、礼器、汉简”等曾临数十百过,其间夕惕不息,衣唇常黑,废纸三千。予亦曾痴迷书艺数十年,深慨书道之难,颇知习书虽曰“天赋第一”,然勤奋亦为主要。书法需下笨功夫、苦功夫,来不得半点取巧和投机,“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入得深才能出得显,”惟辛勤汗血的浇灌才能开出最绚丽的花朵。以作林先生聪明颖悟之人尚如此,何况我辈笨人乎?

作林先生篆隶书,厚重苍浑、幽深无际、古色古香、不工而工,深得“屋漏痕”毛而涩书理,愈品愈有味道,如深山名泉所酿百年老酒,秋之园蔬精烹鲜美佳肴,色香味俱全。

吾观当今书坛,搞书法者有三类:一类如玩象棋、琴筝,怡情悦性,延年益寿,纯为娱乐;一类以此为敲门砖,广求名利,一旦失意,竟走火入魔,心理畸形。口狂言、行异态、好为人师、夜郎自大、贬古讽今,以求“标新领异二月花”;一类如作林先生,为人谦和冲淡,正直无私,对问艺者总倾囊以告,其积数十载苦功、阅千百卷诗书,养浩然正大之气,虽兰亭奖、全国展、单项展多次折桂、入展,然不骄不狂不钻营,耕耘不止,寂寂而求,以打破旧我,至今仍为安国一默默无闻教书匠,日日玩“ABCD"英文字母枯燥积木。作林先生虔诚执着,生活俭朴,虽日日奔波于柴米油盐,然仍乐观豁达,与人交必轻言暖笑,使人如沐春风,人每求字必欣然相应,倒贴笔纸烟茶乃是常事,诚可敬也。每有智叟谓其迂腐,曰:有此艺却甘埋没于乡野市井间,何不去京沪名城广造声势淘取巨金,以求显达?作林先生每闻此总付之一笑,其安贫乐道、甘于平淡若此。

近年来,作林先生由专至博,研百帖、识千剑,以吐故纳新,塑造新我。观其近作总体印象,一洗往昔作字于笔法过分刻意、工稳精整之习,追求残破飞白金石气息,浓淡干枯一任自然,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积健为雄,反虚入浑,已臻雄秀天然,含蓄蕴藉之境,不激不厉而风规致远。其下笔精气内敛,而隐然有西北黄土地博大风雷之声,又墨迹文意相融,方寸之间无限气象,如闻汉初英雄铮铮剑鸣也!

余曾数次观作林先生作书,微醺之后,众目睽睽之下,一手叼烟,一手高执笔管,信手挥洒,其解衣磅礴之势,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半烟未毕,一幅内流汹涌,跌宕起伏之旭素大草,如一曲高韵琴歌,铮铮鏦鏦在千年古宣上鸣彻秋风。

对于作林先生书作,有人谓之涉猎太过芜杂,人生有限,不能面面俱到,精一两体足矣。作林先生自有清醒认识:入国展不是目的,而是茫茫书道跋涉万里长征之初步,卸下“为展而写”之肤浅重袱,余下的便是做学问充电,由专而博,最后再由博至精。精与博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求之当则有益,求之偏乃为害。人食五谷杂粮而化为纯质血气,蜜蜂采得百花方为蜜,从狭义之“书法众体”到广义之经、史、子、集、佛、道、儒、音乐、建筑、舞蹈等,其间自有沟畦相通,百川归海,能打通者方为上乘。近年来,作林先生已打破形式技巧桎梏,技道并进,相信不久的明天,作林先生如笃勤老人,定会有个好收成。

作林先生为人豪爽大气,交游遍及苏淮大地,艺友皆以一识为幸,珍其寸纸为宝。沛籍著名作家周沛先生随团去安国采风,曾造访作林先生,俟后,赋诗赞曰:“清明小雨后,访友安国村。嫩草侵旧径,溪头柳色新。一声高夫子,春风启画门。小院韭初绿,书房洁无尘。潋潋砚中墨,下笔起风云。书香扑面来,主人意殷殷。话别踏归途,野花开缤纷。”足见作林先生为人之雅情高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