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GreenSOS |
释义 | GreenSOS成立于2001年,最初为个人建立的一个以“服务学生环保社团”为目的的绿色资源网站, 由一群大学生和一些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用自己业余时间和各自的特长为之无偿地工作和努力,随着网站影响力的不断扩大,GreenSOS通过网络开展一些为学生社团服务的项目。逐渐地GreenSOS由一个单纯的环保网站发展成为一个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环保团体。GreenSOS的启动金来自于“ELM中华妇女领导能力项目小额基金”。 关于GreenSOS(机构愿景 机构作用 组织框架 未来计划和战略) 精品项目介绍(1、GreenSOS Fund 项目 2、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 3、成都地区观鸟推广项目 4、城市生态修复项目 5、“绿色长征”灾后重建项目 6、卧龙可持续生计项目) 关于GreenSOS机构愿景服务中国学生环保社团,呼唤中国青年绿色使命 机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向中国西部地区高校学生环保社团提供诸如信息、小额基金和培训课程等资源,建立一个由社团及其成员构成的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为社团提供彼此交流沟通的机会,减少各高校之间环保活动的单一性和重复性,帮助学生环保社团和他们的领导人解决在环保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活动参与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中国培养下一代环境保护工作的年轻领袖,鼓励他们致力于终身的保护事业。 组织框架总协调负责协调GreenSOS的各项事务以及监督各个项目的进行情况。理事会负责财务监督、审理、筹集新的资金以及对GreenSOS社团发展方向的宏观把握。 办公室负责GreenSOS信息,资料,设备等日常事务的整理。 网络组负责GreenSOS网站建设。 常委会目前4人,分别监管人事、财务、项目和组织文化。 项目负责人负责各自项目的运行情况。 志愿者协助组织日常工作或者参与活动。 未来计划和战略GreenSOS的未来打算是继续服务于学生社团,同时建立专业性比较强的环保队伍,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社团的能力。 1、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可以积极走入社会,进入商业、政府以及非政府机构,把学生社团的工作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取向结合,使环保意识和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 2、将学生环保社团的常规工作与专业性相结合。开发相对专业的学生环保队伍从事相对具体的项目,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加强国际交流,让学生走出自己的校园,走出自己现有的区域,与国际人士交流,从关心环保到涉及公平,民主,人权等与环保密切相关的领域和个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对环保的全面把握和认识。 4、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交流。 精品项目介绍1、GreenSOS Fund 项目GreenSOS Fund(绿色学生组织网小额基金)于2002年启动,是GreenSOS开创的第一个实体性项目,也是第一个由中国大学生自己创立并运作的小额基金项目。GreenSOS Fund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在中国西部地区对学生环保社团的社区活动给予小额资助。项目在对社团进行资金支持的同时,更向他们提供能够促进项目实施的各种信息、教案、能力培训、项目协助者(GreenSOS Fund委员)等等资源。项目的目标是:不仅仅提供资金,还有社团最需要的一切,以帮助社团寻找资源最有效配置的方法。 GreenSOS Fund运作的大致流程是:①GreenSOS向其他大的国际基金会申请1-2万人民币左右的总基金→②面向中国的中西部高校环保社团征集好的项目申请书→③通过网络,GreenSOS Fund各地委员筛选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书→④并经过网络答辩确定最后的受助项目名单→⑤发放小额赠款(金额500-2000元不等) →⑥通过网络,各地委员监督并帮助受助社团实施项目→⑦最后各社团完成项目总结报告,结束项目周期(一般为1年)。 2、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启动于2003年,项目以一年为周期,在2003、2004年成功举办了两期。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是以GreenSOS网站为平台,面向中国高校热爱环境新闻的学生开展的培训,培训通过“网络培训+地区实践+集中培训+调查实习”等方式,为学员提供 “环境知识的系统学习”、“环境调查采访的锻炼”、“环境信息的分享和探讨”、“绿色报社实习”等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旨在提高高校环保社团策划、组织以及宣传环保活动的能力。 Green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项目进行的两年中取得了如下成果: 1)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以网络为平台的绿色记者培训教学专区(因GreenSOS网站原空间丢失,现不可见); 2)利用网络的优势,面向中国各高校招收学员,两期共收到学员正式申请共232份,后经审核考查,最终确定培训了学员62人,他们分布于17个省市(以西部省市为主),分别来自于25个不同的高校环保社团,30个不同的专业;3)在中国绿色刊物编辑和记者指导下,编辑出版了一本《GreenSOS绿色记者培训资料集》,将GreenSOS绿色记者两年来的培训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加进项目管理者和学员的心得体会,结集出版,给各地区的绿色记者培训提供一个可供参照的范本。 3、成都地区观鸟推广项目成都地区观鸟推广项目由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支持,于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开展,该项目计划在一年的时间内通过带领不同目标人群在成都地区开展观鸟、举办讲座和宣传来带动成都的观鸟活动,增强成都市民保护鸟类资源的兴趣和意识,同时通过调查积累成都地区的鸟类多样性资料。 成都地区观鸟推广项目原计划发展对象是户外爱好者和老年体育协会骑游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原发展对象成效不大、合作不太顺利,与此同时项目组发现高校社团更容易合作和开展活动,并且可以持续的发展下去,因此将重点转向了高校社团。发展对象转移至高校后,通过该项目帮助成都5个高校环保社团建立了观鸟小组,并通过培训和田野调查的形式提高大家对鸟类的认识,从而保护我们身边的鸟类资源。 4、城市生态修复项目中国是入侵植物最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超过400种入侵物种。四川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海拔范围600至4000米,有多样的生态景观,因此大部的外来物种可以找到一个适合的地方。成都市有多于20个入侵物种,它们分布于地面或河流,这些植物通过同本地物种的竞争改变了生态系统,阻塞了水路,毁坏了河道,增加了洪水的威胁,污染了水质,减少了物种多样性,但是大部分的城市居民缺乏对入侵植物危害性的认识。GreenSOS城市生态修复项目于2007年3月~6月开展。项目对学生志愿者进行关于入侵和本地植物识别、入侵物种控制方法、环境教育和生物多样性教育以及相关野外技能的培训,与此同时通过生态检测的方法检测成都市的入侵植物,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宣传相关知识,组织志愿者前往河流或田间移除入侵植物 (牛膝菊、水葫芦)。通过数次培训与实践,项目组编辑、制作了《成都市常见植物名录》。 5、“绿色长征”灾后重建项目2008年7月,在富群环境研究院的支持下,GreenSOS选派了25名志愿者从成都出发,分别前往位于震区的平武、青川、绵竹、彭州5个项目点,进行了17天的社区活动。他们在灾区通过青少年环境教育、农村调研、村民大会、露天电影、趣味运动会和联谊晚会等方式,帮助居民在重建过程中提高环境意识。同时,进一步了解灾民生活状况和需求,协助地方政府工作。项目范围涉及4个县,直接接触人数3000余人。项目活动得到了当地村民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对于志愿者而言,他们收获了农村社会经验,环境教育的经验,更多的是,收获了村里的儿童、村民对他们的爱以及尊敬,让志愿者多了一段感人的回忆。 2009年,灾区进入了全面恢复生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灾区仍然需要志愿者。对此,GreenSOS再次发起了2009年“绿色长征”灾后重建项目。2009年灾后重建项目共派遣12名大陆青年和4名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实习生分别前往组成两个团队分别前往青川和平武开展社区工作,和当地孩子和村民共同度过了有意义的12天。我们的工作除了常规的青少年环境教育、露天电影、入户走访调研外,在了解村子重建需求的基础上,两个团队也分别开展了其他工作。青川组开展社区环境设施建设,安置了近10个垃圾桶和4块社区告示栏;由于遭遇洪水,村子饮水遇到一定问题,青川组同当地村民一起,设计并施工完成了一个蓄水池,并可对饮水进行基本的过滤处理。平武组方面,施工完成了2个蓄水池;请相关专家对村民进行农技培训。绿色长征项目在09年的继续开展,让青年志愿者们更学习到社区工作是一个非常需要持续的工作。 两年的绿色长征的经验也“进化”为现在GreenSOS的暑期夏令营,并衍生出GreenSOS第一个长期的社区工作项目——卧龙可持续生计项目,对GreenSOS和我们的青年志愿者,这都是不小的财富。 6、卧龙可持续生计项目卧龙可持续生计项目即“四川卧龙三江保护站席草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生计发展项目”由中国绿色学生组织网提出,在富群环境研究院的支持下,与四川大学可持续研究和教育中心、卧龙三江保护站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合作,从2010年7月到2011年12月为期18个月在汶川县三江乡席草村开展的可持续生计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项目从培养当地社区致富带头人,生物多样性普查和教育,社区环境教育等方式入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希望与席草村村民一起探索改善村民生计和保护卧龙生态的双赢解决方案,促进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良性转变改,善席草村民生计发展,减轻卧龙自然保护区保护压力。 在可持续生计替代方面,我们选择土鸡养殖作为重点发展的替代盗挖珍贵药材的生计方式,并对当地初具规模的中草药人工种植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我们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卧龙三江保护站合作,动员了6户农户进行大规模的土鸡养殖,并给予他们一定资金及技术上的专业支持,经过长期实践探究成立了小刚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通过了4户农户新加入合作社的申请,使合作社成员增加至10户。同时进过一年半时间的调研,我们从经济、环境、市场及安全等方面考虑,认为中草药人工种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这种生计方式对收购商的依赖较大。除了在席草村进行可持续生计方式替代的推广外,我们还着重从村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改变入手,以此促进生计方式长远、根源性的改变。我们通将席草村的孩子们组织在一起,编制成为“席草班”,通过2期夏令营和1期冬令营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各类文化知识,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将席草村的环教经验在乡上的三江小学进行推广,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和推广孩子们的环境意识。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环境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一本席草村的乡土教材《我爱我家乡》,并把它发放到了村上的每一户人家里,以增强大家对家乡周围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增强自豪感,保护家乡。 为了促进社区和谐持续发展,我们先后在村委会成功举办两次社区村民大会,其中以“席草村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村民大会还得到了席草村的书记和主任的支持和参与。在志愿者进驻期间组织了一次以“家庭”为参赛单位的亲子运动会;并为村民带来3次“席草晚会”,晚会上大多为当地孩子们自己编排的舞蹈、小品、双簧、朗诵等节目,而志愿者的舞蹈、环保时装秀、小品给村民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还给村民带来了坝坝电影,并分享了我们自己拍摄的两期以当地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视频。 目前正在开展的项目1、青年月谈项目GreenSOS青年月谈项目前身为“川滇青年环保月谈交流会”, 由GreenSOS第三任秘书长刘杨发起于2005年启动,该项目旨在加强西南地区高校环保社团间的有效交流和合作,努力促进学生环保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使他们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提高环保社团的整体水平以及社团成员的能力和经验。 此项目在2006年结束,在2007年我们把“一月一谈”改成了“半月一谈”成立了GreenSOS半月谈项目,以“交流绿色心得,培养社团骨干”为宗旨,延续了月谈的作风,更针对高校社团的需要增加了大量的培训内容,然而社团成员流动性大、交流不充分、话题讨论不深入……使得所有的培训都只能针对社团的某一方面需求,无法系统全面地培养一些表现较为突出的社团骨干,极大的限制了这些绿色人才的发展,也使得社团领袖的缺乏和不足。 2009年,GreenSOS针对四川高校环保社团骨干进行了第一期的月谈培训项目,通过总共四次的系统持续学习,总共走出了30名学员,他们在接收较为系统的知识培训后在接下来的社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处培训以后,GreenSOS秉承着“服务学生环保社团,促进中国青年绿色使命”的愿景以半年为项目周期,每期招收约20名固定的高校环保社团骨干,通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和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为青年人提供学习机会,让当代绿色青年在“坐而论道,起而行之”的理念上走得更踏实一些,更远一些。即GreenSOS青年月谈培训。 2、绿色沙龙项目GreenSOS绿色沙龙原隶属于青年月谈项目,由于青年月谈项目资源限制,为了满足更多青年环保者,力求创造一个轻松、开放的环境交流平台,给更多有意愿在绿色领域发展的青年提供环保分享和讨论交流的平台。 2011~2012年度共举办了7次绿色沙龙,前4次沙龙采取走进高校的方式,分别走进了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主题丰富多彩,有引发深思的“how much is enough?”,也有当时环境热点“京哈高速救狗事件”……后3次沙龙我们利用GreenSOS的“在地链接”,分别邀请了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GreenSOS理事长卢红雁、成都根与芽负责人罗丹与GreenSOS的志愿者以及关心环保的青年人就“记住未来,从当下出发”、“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外经验”、“从企业到NGO”主题进行分享交流,促进青年人自身的成长。 3、有机项目GreenSOS通过有机项目(一期)即“大学生有机耕作体验和有机生活理念推广项目”组织大学生进行农村生态考察和校园农圃耕作,使参与有机项目的大学生体验农耕,感受自然,并开始理解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运作,很好的推动了大学生参与和反思可持续生活方式。在有机项目一期,共有9所高校的11块农圃被开垦出来,有100多名志愿者参与并接受了“拓一块有机田地,留一片心灵净土”这一有机理念。 有机项目(一期)即“大学生有机耕作体验和有机生活理念推广项目”于2007~2010年成功开展。2007年,绿色学生组织网(GreenSOS)在成都开展“生态修复”等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意识到当代青年人与土地关系的疏远和异化,大多难以感恩土地带给我们的恩泽。在与PCD(香港社区伙伴)、ECOLOGIA及部分青年志愿者的多次交流之后,绿色学生组织网提出了为期15个月(因08年汶川地震,项目于2010年结束)由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有机农耕的体验和有机生活理念的推广”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达到: 1.通过有机农耕和有机生活理念的培训、学习,在实践“社区支持农业(CSA)”的项目地蹲点,在学校开拓有机实验田等方式培养8-10位对有机农耕、健康消费认同并有意倡导健康有机生活、倡导人与土地自然情感联系的大学生,成为继续开展和推广有机生活理念的生力军; 2.通过有机生活的倡导和推广如邀请大学小区消费者参与试验田互访、蔬菜交换,展览会、有机小农墟和沙龙讨论等活动,挖掘潜在的具有反思能力的消费者和推动者,培育充满生命活力的大学校区; 3.将活动资料整理成活泼有趣的城市有机生活小手册,通过小故事、小知识、绿色生活地图分享有机生活智慧,感受城市与乡村的紧密联系,回归人与土地自然和谐的境界。 GreenSOS有机项目(二期)即“成都高校志愿者体验和实践有机耕作并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二期项目”正在开展中,将会从2010年12月持续到2012年8月,整个项目的思路是疑问-调查-求解,围绕着校园有机农圃,开展主题学习和命题调查,引发对主流生活方式的反思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尝试改变自己生活中对环境具有的负面影响的行为,最后通过小额基金的方式,支持他们将自己的所感所思和想法付诸实践。 4、龙溪河水资源保护及环境教育项目龙溪河是汇入岷江最大的支流之一,也是成都人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之一。它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该镇在5.12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是极重灾区。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两千多龙池镇村民搬入了沿龙溪河而建的统建房。而集中居住相对于传统农耕的生活方式,在给村民带来不适应的同时,也将给龙溪河的水质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龙池镇夏天常发泥石流,对当地村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我们希望以龙池镇为点,以社区参与的模式,采取包括社区环境教育、《龙溪河的历史》图册制作在内的多种方式,尝试家庭饮用水处理系统,解决灾害状态下社区饮水问题,促进龙池镇社区重建,推动当地居民参与龙溪河的保护乃至整个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该项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6月):资料收集,深入龙池镇采用实地调查、入户走访的方式针对龙池镇社区结构、龙池镇饮用水现状、龙池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龙溪河历史与现状等问题展开调研,通过不同途径了解龙池镇、了解龙溪河,为后阶段推进做准备; 第二阶段(7~8月):以暑期调研并辅以夏令营的形式持续开展河流保护行动及社区工作。 第三阶段(9~12月):在前期资料整理、可行性分析报告基础上深入开展龙溪河保护及社区饮用水安全推广活动 与我们联系办公室地址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6号和信派都1栋1单元1105室Room 1105,Unit 1, Building 1 HeXinPaiDu No.6, SouthSection 1,the First Ring Road, Chengdu,Sichuan,610064P.R.China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