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堂 |
释义 | ①安徽高堂: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原属阜阳地区/阜阳市/现划归亳州市)/高堂行政村(原高堂乡/现划归孙庙乡).此处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人杰地灵。让来过此处的朋友们流连忘返,更让从此处外出的天涯游子,不论身处何地,对家乡都时刻魂牵梦绕,永不忘怀。 ②高堂:古代社会对父母的一种代称。 ③高堂镇:位于县城郊区,地域26.5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总人口2万人。 ④高堂:指高大的厅堂。 ⑤高堂:指夏姓。 安徽高堂高堂庙会 高堂庙大概在60年代拆除,建在此处的是高堂中学,庙里的一切都不复存在,惟独留下的是庙外树上的那一口钟,留作我们上下课时,敲响它作为上下课或是放学时的铃声信号. 高堂的庙宇虽然没有了,但是,留下了高堂大街,每隔一天就是逢集(赶集会).还有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的庙会.庙会一般会持续七日左右,会从外地请来戏团,搭戏台,唱大戏.一般情况下,会请来两家戏团,南北或西东/各搭起一个戏台,看哪边看戏(在我们那里叫做听戏)的人多,他的戏团到庙会结束时,会多收入些钱.在我们那里叫做唱对台戏. 另外,在庙会期间,会来马戏团,各类的小商小贩.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等等...品种繁多,基本上是要有尽有.赶庙会的人非常多,大街上基本上来说:是人挨人,人挤人,非常热闹. 高堂的庙会,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八,都会如期举行.从未间断过. 称谓:高堂拼音:gāo táng 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说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李白《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送张秀才从军》诗,“抱剑辞高堂,将投霍将军。” 堂上同“高堂”。 高堂镇这里山川形胜,人文灿烂,物产、旅游资源丰富,名优物产多,自古以来以“高堂菜脯”闻名于世。高堂镇公路四通八达:镇内有宽畅的高堂大道贯穿并连接国道324线;汕汾高速公路在镇区通过。 水电资源丰富:有与省电网联网运行供电,有850千瓦高堂水闸发电站,省级22万伏输变电站落在镇区中;现有一座日供水量3000吨的自来水厂。电讯设备齐全:程控电话交换机,电话、电传和图文传真直通世界各地;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力强。随着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外地厂商接踵而来,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高堂镇在距国道324线1公里的“高堂大道”两侧设置工业投资区10万平方米,实行“用地、用电、用水”三大优惠政策。镇政府投入资金100万元,平整土地,架设水、电、通讯等专用线路,统一理顺征地有关手续。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成立高堂菜脯加工企业协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地价方面,以每亩3.5万元的成本价转让给加工企业用于厂房及生产场地建设;无偿提供工业区内水、电线路架设;减免农产品特产税。 高堂镇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凤江高堂河段流经镇西北巍然耸立的大岭山脚下款款而去。大岭山上有粤东名寺——金光寺。寺落于山顶凹处,倚南向北,面溪与鹤山顾盼。山上有“大雄宝殿”、“观音阁”。殿中有石雕十八罗汉、千手千眼观音等。殿宇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寺旁有潺潺喷泉——粤东第一泉。泉自两井眼涌出,一动一静,动的井眼汹涌激荡,静的井眼水溢无声,人称“文武泉”、“阴阳泉”。泉水清冽甘爽,四季不绝,经国家地质勘测设计院测定,符合国家饮用矿泉水开发标准。从山下到山上金光寺现有盘旋水泥路连接。寺中香客不断,游人不绝,传说此寺签诗有“金色托梦”之灵验。大岭山西北面高堂水闸河段拐弯处,有“弥勒佛献肚”、“关爷看书”和一衣带水的明朝“大脚皇后”的故乡等景点。登高望远,可将心放飞,山水之情和佛悟之意顿漾于胸间,是一处旅游胜地。 词语——高堂【词目】:高堂 释义(1)指高大的厅堂。 左思《蜀都赋》:“置酒高堂,以御嘉宾。” (2)指父母。 李白《送张秀才从军》诗:“抱剑辞高堂,将投霍冠军。” (3)指复姓。 三国时魏有高堂隆。 基本解释1. [hall with high ceiling]∶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one's parents]∶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详细解释1. 高大的厅堂,大堂。 《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轩些。”王逸注:“言所造之室,其堂高显。”《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唐 郑鏦 《邯郸侠少年》诗:“执事非无胆,高堂念有亲。”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五:“鹤鸣引双雏,欲集高堂下。” 2. 借指华屋。 汉 桓谭 《新论·琴道》:“居则广厦高堂,连闼洞房。” 3. 借指朝廷。语本《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 唐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4. 指父母。 唐 韦应物《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诗:“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明 夏完淳 《寄后张》诗:“汝为高堂不得来,我为高堂不得行。” 续范亭 《五百字诗》:“人人齐称赞,早早交公粮,可以悦妻子,可以奉高堂。” 5. 高敞。 《魏书·恩幸传·赵脩》:“是年,又为 脩 广增宅,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庑周博,崇丽拟於诸王。” 6. 复姓。 秦 有 高堂生。见《史记·儒林列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