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朗亭
释义

高朗亭(1774~?),清代徽班演员,工花旦。艺名月官。安徽安庆人,祖籍江苏宝应。17岁随三庆徽班进京,声名鹊起。1803年30岁时任三庆班主。此时三庆班已与四喜、春台、初春三班并列,史称四大徽班。由于高朗亭为徽调雄踞北京剧坛开了先声,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高朗亭曾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道光十四年(1834)三庆班由陈金彩任班主,高朗亭可能在此前去世。

活动年表

清乾隆五十年(1790),高宗弘历80寿辰,高朗亭应聘率安庆班到北京献艺,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更其班名“三庆”,诸腔并奏,令人耳目一新。三庆班的演出,轰动京师。此次进京,不仅打破了昆腔长期独占京都剧坛的局面,而且引来了“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的相继进京,合称“四大徽班”。高朗亭的三庆班始终居领衔地位,被誉为“京都第一”。高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北京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负责解决伶界纠纷,筹办梨园公益事业。

著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徽班进京,不久便出现四大徽班誉满京城的盛况,也就形成了与雅部争雄的局面。

花、雅之争

所谓花、雅之争,说的是清朝乾隆年间以来戏剧舞台上属于雅部的昆剧与花部所属的梆子腔、皮黄腔、弦索腔和弋阳腔等各声腔剧种的三次竞争。雅部,即所谓高雅、正统之戏剧;花部自然带有低俗、杂乱的贬意,因此又有“乱弹”之称。

弟子有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双凤官、沈霞官、沈翠林等著名旦角。

高朗亭、梅兰芳、扬州及徽班进京

2008年4月,听说扬州京剧团要恢复演出,这对喜欢京剧的扬州人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可4月过去很长时间,关于扬州京剧团的消息却了了。有点令人失望。

2008年7月6日,新民晚报的记者翁思再在扬州讲坛再次谈到了扬州京剧,失望的情绪再次袭来。

谈到京剧,成就最高者当数梅翁。梅翁者,兰芳者也,国剧泰斗,泰州人。扬泰一家姑且不论,其祖母曹氏,系扬州宦家女,梅翁和扬州当脱不了干系的。按现在的说法,他身上有25%的扬州血统。

说梅兰芳是扬州人或许有些牵强,但另外一名扬州人对京剧发展作出的贡献却不能不提,他就是高朗亭。

高朗亭是中国京剧鼻祖,乃不争之事实。

高朗亭的家乡在扬州宝应,是中国著名的荷藕之乡。高朗亭小时候就住在宝应北门外,靠近福元庵。福元庵是安徽会馆,常有一些安徽商人在此搭台唱二簧调,高朗亭童年时候便常在庵内“蹭戏”,特别是旦角的表演,他摹仿得维妙维肖,每次总笑得小伙伴们前仰后合。有一次,高在“蹭戏”时被戏班的老板余老四抓住,要他唱一段。生性聪慧的高朗亭随即唱了一段偷学的徽调,令余老四大为赞赏,当下便收为徒弟,取艺名“月官”。

从此,不满十岁的高朗亭便告别故乡宝应,随戏班四处演出,开始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生涯。高朗亭进戏班后主工的还是他喜欢的旦角,由于他基础好,加上他扮相俊俏,嗓音清脆,表演富有灵气,十多岁便在扬州及杭嘉湖一带走红,到16岁时已是“色艺双绝”。

公元1790年,适逢乾隆八十寿诞,高朗亭领衔的三庆班被浙江盐务选中,从扬州出发,前往京城为乾隆拜寿献艺,使这位年仅17岁的徽调新秀终于踏上了京剧历史的舞台,从此响誉京师。

清人问津渔者《消寒新咏》云:“……尝与双凤、霞龄等扮勾栏院妆,青楼无出其上者……”高朗亭演技之高,可见一斑。

至于高朗亭被推为三庆班主和精忠庙首任会首,那是后话。(作者:抱棹聆雨)

2.解放军少将(1913—1994)

高朗亭,1913年生,陕西省延川县人。曾用名高明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个人经历

1932年春在延川县参与收缴反动民团的枪支,组建了一支革命武装——延川游击队,3月至4月任游击队政治委员。4月至10月任红军西北先锋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2年10月至1933年4月、1934年8月至1935年1月任陕北游击队第九支队队长。1933年4月至5月任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8月至10月任陕北游击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1934年1月至2月任陕北游击队第三支队支队长。1935年6月至8月任中共延长县委宣传部部长。8月至11月任中共延长县委书记。后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侦察科科长兼医疗卫生科科长、陕北红军医院院长。参加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反“围剿”斗争。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至1939年3月任延安市自卫军团团长。1937年11月至1940年2月任延安市市长。1938年4月至1941年12月任中共安定县委书记。1940年2月至1941年10月任甘肃省合水县县长。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武装动员部部长。1942年6月起任中共西北局民兵工作委员会委员、主任。同年下半年起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任中共陇东地委宣传部部长。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陇东地委委员。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八五旅副政治委员、陇东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至1945年10月)。11月至1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警备区副政治委员。1946年6月起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绥德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吴岱峰),10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榆横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吴岱峰)。1948年12月至1949年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警备第二旅副政治委员。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任西北军区宝鸡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榆林、沙家店、扶眉等战役。1950年2月至10月任西北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至1951年2月任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0年5月起任党委书记。后任西北军区司令部武装动员处处长。1955年5月至1960年7月任青海军区司令员、中共青海省委常务委员(至1960年6月)。1955年11月至1957年11月任青海军区党的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8月至1957年9月任青海军区党委第三书记。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0年9月起任高等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副主任。后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荣誉及逝世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八大代表。1994年7月8日在合肥逝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