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农业大学 |
释义 | 甘肃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兽医高等学府,首任院长为我国著名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及现代兽医学奠基人之一盛彤笙院士。 学校类型:农业 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硕士点:43个 博士点:19个 院士:1人 专业介绍(经济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艺教育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园艺教育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畜禽生产教育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机电技术教育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文秘教育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英语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应用化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生物技术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交通运输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业水利工程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园艺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植物保护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草业科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林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园林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动物科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动物医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水产养殖学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财务管理 就业方向 介绍 主要课程 其他学科) 基本信息学校名称 : 甘肃农业大学 英文 :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学校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 邮编:730070 学校概述1950年,学校更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更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在建校之初,一批留学海外的学者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祖国的西部,立志于祖国畜牧兽医事业,开创了我国畜牧兽医高等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畜牧兽医事业的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1958年,学校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并迁往武威黄羊镇办学。在迁往武威黄羊镇办学的28年内,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突出的人才培养成就赢得了社会的赞誉。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迁回兰州市办学。1984年10月,在当时财政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面对一片荒滩,全校师生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建起,开始了学校办学史上的又一次艰苦创业。1986年秋季,在新校址招生。在此后的20多年里,一边搞建设,一边抓教学,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发展的高等农业院校。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喜事连连,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列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据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项目资助经费方面,国家将拨付每个建设点20万元。 学校是省部共建大学,甘肃省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地处规划中的兰州市新城区中心,占地总面积247.48公顷,其中校园面积87.98公顷,建筑面积43.67万平方米;拥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33个;学校固定资产总值48,930.11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0,511.27万元,有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一个,国家级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318.84万册,并建有180台机位的电子阅览室;1997年,建立了校园网,经过教育部“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全校信息点数增至6,000多个,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300M;建有体育馆、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及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基地。 现设有16个学院(教学部),48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动物医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10年水利水电专业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农科专业与非农专业相互协调、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62年的办学历史上,学校名师云集,群贤毕至。盛彤笙、朱宣人、许绶泰、廖延雄、杨诗兴、任继周、谢铮铭、陈北亨、胡恒觉、赵有璋、刘孟洲等一批国内名家,在大西北艰苦的环境中,潜心学术,专心执教。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学校一代又一代教师扎根陇原,竭诚奉献。今日的甘肃农业大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业务素质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58人,专任教师88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实验师等)279人,讲师(工程师、助理研究员等)23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1人,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1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4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计划”2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 一、二层次人选37人,甘肃省省属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常抓不懈。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3+4+5”新的课程体系;不断改革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实践教学运行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日趋完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以来,先后有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二等奖,7项获省级一等奖,8项获省级二等奖;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5部,副主编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教材等54部,参编97部,各类获奖教材39部。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21项,有96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49项,申请专利26项。出版专著12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98篇。其中,在SCI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7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研项目292项,总经费达1.5亿多元。在草业科学、动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生物技术、节水农业、农产品加工与开发、旱作农业与生态恢复、动物疫病防治与生物疫苗研制、动物胚胎工程、设施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地域优势的科研领域。建成了以“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中心”等为核心的科技研发平台。甘肃农业大学崔燕教授为带头人的“兽医形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国家级教学团队”。甘肃农业大学“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荣获全国“十佳优秀教育培训基地”称号,这是继2005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三维 CAD教育培训基地”第二次受到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的奖励。由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和诺基亚公司共同举办的“诺基亚致富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中,作为甘肃省惟一一位进入决赛的选手代鹏荣获一等奖,并获得5万元的创业基金。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甘肃农业大学获得三等奖。 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现有普通本科生16089人,硕士研究生1,951人,博士研究生265人,成人教育学生一万多人。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64年间,学校先后培养了6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管理等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目前,校友中有101人担任副厅级以上领导职务, 3,100多人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其中,现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的蒋文兰,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当中有在分子进化理论研究中取得辉煌业绩的首位华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在禽流感防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陈化兰,在人类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机理研究方面具有重大建树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尚永丰等。多年来,学校的毕业生因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善于与人合作、特别能吃苦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关系,并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等6个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使我校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优质国际教育资源,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62年来,学校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发展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彰显了甘肃农业大学“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学校取得今天成绩的强大支撑,也是学校继往开来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制定了“建设以农科为优势、多学科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坚持改革创新,科学管理,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拓展科学研究领域,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办学思路,各项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今日的甘肃农业大学必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弘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秉承“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造福社会,普惠民生。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科研体制,着力优化结构,教学科研工作迅速发展。“九五”以来,我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92项,有128项研究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49项;出版专著11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78篇,其中在3300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许多科研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的项目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85项,总经费4500多万元。其中有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西部专项、农业部原原种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23项。同时,还取得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科研工作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历史沿革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的成立--1939年4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兰州建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先后设农艺、 森林、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和农田水利等科。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名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1947年7月,由国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领导,甘肃省政府协助进行。改名国立西北 农业专科学校后,设农艺、森林、畜牧科、兽医科、农田水利、农业经济和牧草7科。 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的创建,使甘肃在抗战时期有了一所独立的高等农业专科学校,使普通高等农林教育独立院校得到了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立兽医学院的诞生--1946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在兰州设立国立兽医学院。 这是国内首座独立的国立兽医高等学校。首任院长为盛彤笙。同年甘肃畜牧兽医研究所并入国立兽医学院。 国立兽医学院的创建,不仅是国内首座高等兽医学院,而且结束了甘肃没有高等农林本科学校的历史。1950年2月,撤消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科、草原科并入国立兽医学院。 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诞生--1951年,西北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2 年引进前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后,开始设置专业。学校设畜牧系畜牧专业,兽医系兽医专业,学制4年。1952年9月30日,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西北畜牧兽医学院。 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并入,不仅增强了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兽医系的师资力量和办学实力,而且也成为现在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兽医系的起源之一。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从兰州迁到武威县黄羊镇。甘肃农业大学的组建:1958年5月,甘肃省委决定,将正在筹建的甘肃农学院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甘肃农业大学。 1958年12月15日,召开了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大会。学校在畜牧、兽医两个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农学、林学和农业机械3个系,共计5个系5个专业,同年开始招生。 学校学风校 训:敦品励学 笃志允能校 风: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 教 风: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学 风:诚朴博学 慎思敏行 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草业科学学科点始建于1950年,1989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国家级草业科学重点学科点,1992年成立我国第一个草业学院,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983年和1991年,受农业部委托主持制订了全国草原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科点现有草业科学、草地生物多样性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草业生态系统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草坪研究所,建筑总面积2200平方米,仪器设备720台件,总价值1230万元。有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武威黄羊镇牧草试验站、景泰产业化基地、兰州牧草试验圃等4个试验场站,总面积1500多亩。 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讲师8人。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人。有国家级优秀专家、省级优秀专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励基金获得者、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等17人。在校本科生870人、硕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57人。学科点以草业生态系统为总的研究方向,形成草地资源与环境、草地农学与草产品加工、草原保护与野生动物、草坪科学、牧草种质资源与种子工程5个具有显明特色的研究方向。“九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培育成1个红豆草、2个结缕草和5个苜蓿新品种,并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区。目前,承担国家计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银行组织等国际合作项目20多项。 学科点主持编写了《草原调查规划》、《草原保护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育种学》等全国统编教材20余部,地方教材5部。主编《英汉植物群落名称词典》、《英汉农业词典—草原学分册》,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畜牧业卷》 等专著和工具书30余部。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编辑出版全国性学术期刊——《草原与草坪》。 国家一级学科兽医学--兽医学国家级一级学科现有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医学工程4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兽医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部动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动物生殖生理与胚胎工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疾病病理、畜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制、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动物中毒与营养代谢病等6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来,该学科在骆驼牦牛生殖生理、牛羊胚胎工程、骆驼牦牛解剖组织学和家禽神经解剖学、家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制、动物疾病病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许多研究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研究的空白。先后承担完成了国际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青年基金以及“八五协作攻关项目120余项,其中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9项,累计科研经费800多万元。近5年,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1000余篇,其中18篇被SCI收录。出版各类专著、教材、译著共40余部,主编和参编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13部。 学科点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2638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72台(件),仪器设备值合计1829万元,拥有藏书14万册、中外文期刊近4万种。学科点以牦牛和骆驼等为研究对象,由陈北亨教授提出的双峰驼诱导排卵的机理更新了骆驼生殖生理的经典理论。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并证实了精清诱导排卵这一在哺乳动物方面十分独特的现象,并对各繁殖阶段生殖激素的变化规律、诱导排卵的机理等进行了研究。以牦牛、骆驼为主开展的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使群体数量快速增长,并组建了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甘肃畜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国家一级学科畜牧学--畜牧学国家级一级学科现有草业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动物生产系统与工程、动物食品营养与工程、草地生物多样性7个博士和1个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分设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草业学院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为共建学科单位。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1年建站。 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各学科点形成了稳定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草地资源与环境,草地农学与草产品加工,草原保护与野生动物,草坪科学,牧草种质资源与种子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草食动物(绵羊、山羊、牦牛)遗传育种,猪、禽品种(系)选育和配套系生产,繁殖理论与繁殖控制技术,动物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藏獒、野骆驼等),动物繁育与生态,动物生物技术及应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能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和需要量,饲草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安全检测,饲草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动物营养与环境、生态、免疫及疾病,动物生长与产品品质调控。 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获部省级以上奖35项,有25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10项科研成果转让,产生经济效益5.4亿元。5年来,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研究成果50余部,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2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400多篇,其中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200篇,国外权威刊物发表30篇。公开出版学术刊物4种:《草业学报》、《草业科学》、《中国草食动物》、《草原与草坪》。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88项,其中国家863项目 2项,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 3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项目 12项,地方政府项目 40项,累计科研经费3317万元。 现任党政领导王 蒂 校党委书记 黄高宝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吴建平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赵兴绪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胡云安 校党委常委、校纪委书记 潘 峰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建民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郁继华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专业介绍经济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毕业能力: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 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 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 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 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方向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有广泛的就业路径 介绍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学 制:四年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实践课程: 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 12 周。 农艺教育培养目标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农艺专业课程师资和应用型人才。本专业要求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等高产栽培措施,掌握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达标;具有从事现代农业教学、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能力。 就业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 介绍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作物栽培学,作物遗传育种学,职业教育学等。 园艺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从事综合园艺的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能力的人才,能在中等职业教育园艺类课程从事教学和应用的人才。 就业方向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 介绍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设施栽培学,蔬菜栽培原理与技术,果树栽培原理与技术,花卉栽培学,园林设计,园艺病理学,职业教育学等。 畜禽生产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畜禽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高等职业教育部门养殖类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事畜牧业及相关领域和部门的科技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专业课师资和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从事中、高等职业学校养殖类专业课程教学、畜牧业行政管理、畜牧业企业或公司生产与管理、畜牧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等工作。 介绍学制:4年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畜禽疾病防治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畜牧业经营管理,教育学,心理学。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面向新型农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胜任现代经营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使考生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术,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素质。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大中专院校、中学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学教学工作和有关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介绍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管理学原理、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经济学、金融学概论、超市经营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机电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与电学等机电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教师素质,毕业后能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从事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能从事机电技术领域内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与推广、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或从事机电方面的技术工作。 介绍学制:五年学位: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液压传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 文秘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汉语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具备文秘教育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进行文秘类课程教学和研究以及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中从事文秘、公共关系、商务等业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高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进行文秘类课程教学和研究以及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和机构中从事文秘、公共关系、商务等业务工作。 介绍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主要课程秘书学,文书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管理学概论,档案与信息管理,写作,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通史,办公自动化,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英语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 介绍修业年限: 4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 应用化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 介绍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及化工制图。 生物技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 介绍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 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管理的基本技能。 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 介绍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地质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水资源计算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 规划,区域规划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自然地理综合实验,资源与环境分析评价实验,遥感应用实验及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城市与区域规划模拟实验等。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 交通运输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交通运输技术管理、商务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运筹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能在粮油、食品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品质监控、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 生物工程培养目标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作。 介绍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艺学、发酵设备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计算机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等数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与拖拉机、农业机械学、现代测试技术、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业生产机械化等。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生产过程电气自动化及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使用维护、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农村有关的地方电力系统、用电管理部门、电子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系统从事有关的技术设计、经营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性能设计研究、使用管理及现代生物学知识,能在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生产管理及服务部门 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农业机械化规划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营销与服务等方面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农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与数字电子电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控理论与系统、电力系统工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工程导论等。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农业建筑与环境、工厂化设施农业系统、农村新能源开发与科学利用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环境工程、建筑工程与农村能源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乡镇建设、设施农业与农村能源建设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建筑工程师、农业生物环境与农村能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农业生物环境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建筑测量、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房屋建筑学、乡镇规划、农业建筑学等。 农业水利工程培养目标专业培养具有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及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及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等部门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介绍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制图、工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水电站、农业环境与生态、水利工程经济、水土资源规划与管理等。 农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介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相近专业: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茶学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作物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园艺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大学毕业论文社区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园艺植物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及营销学。 植物保护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情况:去向主要是出入境检疫、农药化工、植物生产等相关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唐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草业科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草业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以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农业作物科学、农业生态学、环境科学和事业资源保护、持续高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草业资源规划、经营与管理、人工草地、草产品加工、草坪绿化、畜牧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草业资源保护开发与经营管理、饲草料生产加工、草坪绿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草地资源学、草地环境评价、草地管理、牧草育种学、牧草栽培学、草坪学、草原保护学、牧草与饲料作物加工与贮藏 林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森林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林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学、森林环境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森林生态学、测量与遥感等。 园林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 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从事园林企事业单位的园林设计、施工与管理及绿地养护管理等岗位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 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及草场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及草场培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监测、防治及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生态学、森林环境学、植物学、保护生物学、测量与遥感、土壤学与地质基础、土壤侵蚀原理、沙漠化原理、水力学、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地理学、环境监测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农业、土地、环保、农业资源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介绍修学年限:四年 培养从事与农业资源利用有关的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主要学习农业资源利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原理与方法;要求具备土壤、水、养分、生物等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等知识和技能;概略了解当代农业科学中某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从事农业资源利用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教学、管理与规划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动物科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就业情况:去向主要是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力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 动物医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2004年年底,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宠物健康护理员正式列为新兴职业,而要想进入这一行业,通过大专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是最好的办法。宠物健康护理员,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宠物饲养与疾病预防,对宠物进行日常健康护理、管理与科学美容,对伤病宠物进行现场救护、病期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康复护理等。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等。 水产养殖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到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学和水域环境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 市场营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外贸、金融、保险、证券、旅游、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营销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网络营销管理、营销策划、营销诊断、市场调查和咨询等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商品学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导游 会计电算化 汽车营销专业 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财务管理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或其它经济管理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介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其他学科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学科未登入,请自行访问扩展阅读。 图书馆简介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46 年,1958 年随学校西迁至武威黄羊镇,1986 年回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图书馆占地面积 5125 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0 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献158 万余册/ 件。图书馆现设有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技术服务部、信息咨询部、科技查新中心、特藏研究室、用户培训中心、国际牦牛中心和办公室。 截至 2007 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达158 万册/ 件,其中印刷型中文图书801905 册、中文报刊1332 种、外文图书56601 册、硕博士论文856 册、交换资料和增刊4710 份、善本图书和古籍线装 5350 册、电子图书190 万册,视听资料1104 册、光盘资料1402 张、中文过刊总量27625 册、外文过刊总量 24431 册、中外文检索工具书24208 册(其中中文4673 册,外文19535 册)、缩微资料76 件、数据库光盘7种。二级学院共藏中外文图书总量 59100 册、二级学院共藏中外文过刊总量 9712 册、二级学院共藏中外文现刊总量 974 种。属学科门类多、多载体的馆藏体系,已成为一座馆藏文献资源丰富、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生均纸质图书 56.49 册、生均电子图书 133.84 册、年生均新书 3.6 册。 图书馆除设立各类阅览室外,还设有藏书库、用户教育室、自习厅、复印室等。检索终端座位、阅览座位和自习座位约 1944 个,图书馆与超星、清华、万方数据库公司以及 STN 、CALIS 农学中心签订协议,实现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并积极主动与多家相关数据库商家联系试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有180 台计算机可供师生随时上机检索,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全面迈向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