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
释义 | 学院简介: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酒钢职工大学),由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办学,始建于1979年,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一所职工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学校申请改建普高等职业学院——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现已通过甘肃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2002年,学校与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组建成为一个集中高等学历教育、技师高级技师教育、中高级技工教育、职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服务等多种办学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2002年学院被评为国家《机电项目》高新技术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坐落于西部钢城——甘肃省嘉峪关市,占地13万平方米(约195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亿元。教育培训、图书阅览、实验实习、生活服务、健身娱乐等设施配套齐全,校园优美、整洁,绿树成荫。设有25个实验室和演示室、20个实习室和11个计算机室及校园局域网,拥有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各类焊机、汽车检测、模拟电梯、液压装置、动平衡机、机床电路故障模拟装置、电气智能平台、炼钢炼铁模拟仿真装置等设备,工量器具达45000台(件),为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两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2人、中级职称教师93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11人,博士2人、硕士(含在读)18人。各类层次的在校学生近6000人,我院下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 冶金工程系、社会科学系四个大系。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电气自动化、 材料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 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冶金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八个高职专业。学院先后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学院荣耀与发展2007年2月为了加快嘉峪关市教育业的发展,市上和酒钢公司决定另辟新址规划建设一所现代化的新学院。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约为45公顷,分教学区、科研区、生产后勤区、文体区、学生活动区五个部分,规划容纳学生8000----10000人。分机械 、电气自动化 、信息工程、 社会科学、 冶金工程、 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六个专业系别。规划理念上力求将学校的教学 运动和生活场所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将在年内破土动工。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企业、面向社会”的办学宗旨,按照企业和需求和岗位标准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不断拓宽办学面,在教学中,严把质量关,突出实习实训环节,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岗位快,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今年即将毕业的毕业生已全部被酒钢公司、首钢公司、宝冶建设公司、吐哈油田、飞利浦(苏州)公司等企业录用。 学校在今年的办学中,将继续实行订单培养,走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院概况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酒泉钢铁(集团)公司1978年7月创办的酒钢职工业余大学,1979年开始招生,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一所三年制职工高等专科学校。 2005年基于酒钢公司持续发展和学校自身改革发展需要,酒钢公司正式申请将酒钢职工大学改建为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经甘肃省高校设置委员会评估、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置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的批复》(甘政函[2006]30号)和教育部备案《教育部关于公布备案的高等职业学校名单的通知》(教发函[2007]66号),学校正式跨入国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行列。 (解释:到2005年,酒钢职工大学已办了近30年,已基本完成了通过业余学历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历史使命。随着酒钢公司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规格和数量发生了质的变化,单纯取得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已不再受到企业的欢迎。学校像省内外企业所办的职工大学一样,生存受到了危机。因此,企业职工大学改建为职业技术学院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为了完善酒钢职工大学的教育功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酒钢职工大学的顺利改建,2002年公司决定,将酒钢职工大学与甘肃省冶金高级技术学院(酒钢技校)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建成为一个集高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办学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现占地13万平方米(约195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教育培训、图书阅览、实习实验、生活服务、健身娱乐等设施基本健全。为彰显职教特色,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院重点加强校内实训实验基地建设,设有25个实验室和演示室、28个实习室和11个计算机教室及22个多媒体教室,实训实验设备近52000台(件)。截止2010年4月学院资产总值近亿元。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下设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社会科学系、实习厂、实验室、培训处、技能鉴定中心等教育培训及鉴定机构,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机电工程、材料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冶金技术等十余个高职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225人,专职教师122人,外聘兼职教师33人,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强,基本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面向社会,依法办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托酒钢、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省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专科学历层次和高级技能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把学院建成职教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理念学院坚持“素质教育为基础、技能开发为根本、社会需求为导向”、“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从四个方向寻求学院发展; ⑴、正确定位高职教育,确立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与普通高等教育“错层”、与其它高职院校“错向”发展的发展观; ⑵、彰显高职办学特色,密切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专门职业人才; ⑶、创新高职培养模式,从现实层面培养“就业有能力、创业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实用性人才; ⑷、优化高职专业,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错落有致的专业架构。 学院定位⑴、目标定位:建设拥有若干一流专业和专业群、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⑵、层次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工培训“三位一体、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职业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 ⑶、专业定位:形成以电气、机械、焊接为重点,冶金专业为特色,经济金融和旅游服务为补充的专业结构。 ⑷、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以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大批操作技能型、复合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等多样化职业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 ⑸、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坚持“以人文素质、专业理论为基础,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为重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本要求+需求选择”; “双证制”(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⑹、服务面向定位:依托酒钢、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省市,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甘肃工业强省、人才强省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做出积极贡献。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确定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三化”的总体目标(基础课教师专业化,专业课教师工程化、实验实训教师技师化),通过选拔培养和引进拔尖人才等途径,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快梯队人才建设,建立梯次分明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 三种方式引进人才1、完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 2、面向社会,广纳专业技术人才; 3、发挥企业人才资源优势,聘用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四种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培训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明确教师的资质标准、能力标准,通过学历进修、业务进修、技能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实施项目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以产品研发带动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企业和校内实训实验基地,以研发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3、开展“导师带徒”和年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开展学院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拜师活动。二是开展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的互相拜师活动。按照新老结合、理论与技能结合的原则,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起来,互相学习理论和技能,共同参与理论课和实践课 “一体化” 教学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促进理论教学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步提高。 4、强化校园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使教师能够爱校乐教。二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学院以首届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为契机,通过引进人才、培养提高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强,基本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目前师资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67人,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8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8%,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的1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10%。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具有高级工技术等级,其中高级技师技术等级的教师10人、技师技术等级的教师10人。我院教师梁勇同志2003年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花卫军同志2007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顾宗林同志2001年获“全省技术能手标兵”称号、2010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张鹏同志2007年获“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 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引进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突出课程体系建设的实用化。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普遍压缩了理论教学学时数。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训课时。目前我院工科专业理论课学时已压缩到1800学时左右,实习教学课时达到总学时的40%以上。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 ①、调整、合并、重组部分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 ②、增设了一些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反映学科前沿、体现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更新了部分公共课和技术基础课,构筑了贯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学院所有专业增设了《心理健康》、《创业指南》等课程。计算机应用专业(多媒体)增加了《动态网页》、《室内外装潢》、《广告策划与制作》、《交互作品编辑》;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物流)专业增开了《ERP概论》。新课程的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岗位适应能力。 ③、形成了理论实习一体化课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的《PLC技术》、《单片机》、《变频器》;数控技术专业的《车工工艺》;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3、加强教材建设。 学院开办的长线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都基本上与公司主业对接,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的发展应融入学院教学之中。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更新教材内容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关键。近三年来学院组织完成了《高等语文》、《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程》、《金属学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煤气区域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压力容器作业》、《电工作业》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校本教材的编写,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改革,满足社会需求,是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为实现学院教育与企业要求有机融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学院实施了“三改一加强”的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的重组和调整,避免简单重复。 (2)课程自身内容的删繁就简、去旧纳新。 (3)开设新课程,特别是增加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成果内容的课程。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倡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现场模拟式、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新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强化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充分发挥学院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利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基础技能培训。同时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开展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等“学工交替”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大生产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管理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组成了具有“两级管理、双线并存、权责分明、高效运行”特征的教学管理组织运行系统。贯彻“教学为本、质量为本”思想,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 (一)、管理队伍 学院现有教学管理人员30人,其中分管教学副院长1人,院长助理1人,教务处管理人员11人,各教学系(厂)配备教务干事8人。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懂教学、善管理。 (二)、质量控制 1、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执行; 2、规范教学环节、严格过程控制,完善质量标准; 3、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构建了以教学工作线、学生工作线、教学督导工作线组成的“三线监控”;以学院、系(厂)、教研室组成的“三级监控”;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与社会评教组成的“三评监控”,即“三·三·三”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教学检查与评估、听课与评教评学、教学信息反馈等途径,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 六、办学特色与就业指导工作 1、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素质教育为基础、技能开发为根本、社会需求为导向,实施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办学”的办学理念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方向,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技能求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技能培养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实行“双证”(高等学历证,职业资格证)和职业能力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较高。 2、就业指导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学生就业推荐工作,建立了“就业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确保了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递增。 我院首届毕业学生936人,截止目前,已有642人与酒钢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五月末还有榆钢等3家企业到我院招聘300余名学生顶岗实习。初步测算首届毕业学生就业率已达85%左右。 七、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其内涵丰富、外延宽泛,是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是学院精神、学院传统和学院风格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是学院的核心工作之一。学院以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为目标,积极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 (一)、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立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整合学院党组织、学生管理系统、教学系统、群团组织的资源,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 1、加强领导,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讲究实效,不断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突出重点内涵。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道德法制教育。三是大学生素质拓展。 (2)、突出重点群体。重点关注贫困生、学困生、心困生、网困生和思想道德品质较差、法制观念较差的学生。 (3)、突出重点部位。学院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点部位确立在学生公寓和校园周边。 (4)、突出重点时段。一是新生入校(规范行为),二是学生毕业(爱心永留母校,才智奉献社会)。 2、教育为主,预防为重,构建网络,加强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新生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 (3)、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方法和渠道。 学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公共必修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建设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1、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院重视发挥学生团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学院学生社团共18个,参加人数共2000余人,参与率超过40%。学院每年开展的各种校内外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平均达100余次,参与的学生近5000人,占在校学生的80%。 2、建设优美宜人的生态校园,为学生创造学习、生活的和谐环境 一是优化校园环境贯穿思想性。 校园环境建设应当着力体现学院办学方向及其深刻内涵。 二是优化校园环境体现文化性、知识性和职业性。 三是优化校园环境注重艺术性。 四是优化校园环境讲究实用性。 八、发展展望 学院的发展得到了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和酒钢公司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快学院发展,打造河西首所“万人”技术学院和“一流”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嘉峪关市政府和酒钢公司商定在市东湖景区共同为学院建设一所现代化的新校区,彻底改变学院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把学院打造成具有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孵化、高层管理论谈、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基地。 新校区占地670亩,建筑面积183100平方米,分为教学办公区、实训产业区、文体活动区、学生生活区等部分,规划容纳学生10000人,投资3.4亿元。 九、办学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优势 企业办学有其特殊优势。酒钢公司是西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随着酒钢多元化的发展,其产业门类涉及钢铁、电力、机械、电子、化工、建筑材料、养殖种植、食品加工、旅游、酿酒、物流等行业,较好的工业基础、强大的人才资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得天独厚的实训场所和理想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资源,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学生就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 1、政策性的问题 ⑴、企业办学,其办学性质有待明确界定,既似公办,又似民办。学院既不能享受公办院校的财政政策,也难以享受民办院校的高标准学费的政策扶持,处于政策夹缝中,给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困难。 ⑵、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企业举办的高职教育没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户头,只能依靠企业的资金支持,但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按照国家要求国有企业“做强主业、分离辅业”的经营思路,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作为企业的辅业,都要进行分离改制,停止事业费供给,学院面向市场、独立经营。这使企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十分紧张,缺乏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 我院按酒钢公司董事会(酒董决议[200918号])决议要求,于2010年对学院实行自主招生、自主发展、经费自筹的管理模式,酒钢公司不再拨付办学费用。因此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的经费来源仅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 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缺乏政策支持,难以长期坚持。 大量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给企业增加一定的负担和责任,而政府目前又缺失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利益补偿机制,严重地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了职业教育和企业活动的“两张皮”,难以缝合。 ⑷、企业管理模式的制约,影响学院的规范办学 受企业人员编制、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物品设备采购制度等限制,学院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难度很大,教师队伍得不到有效补充;图书报刊、仪器设备购置程序繁多,教研科研因师生比严重失衡,力量薄弱;高校基础性的考核指标完全达标有很大困难。 2、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⑴、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力度不大; ⑵、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还不能满足学院发展要求,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⑶、实训基地建设和训实验基地利用水平还需要加强提高; ⑷、图书馆及配套设施不能完全满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服务的要求。 虽然学院面临诸多困难,但全院教职员工信心百倍,一定不辜负教育厅领导的期望,把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办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职教特色的全省企业办学的示范性学院,为企业举办的院校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