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释义

此诗为酬赠娄图南所作,写于元和十年秋。娄秀才,即娄图南,唐初侍中娄师德曾孙,颇有才华。元和七年,娄图南途经永州,寓居永州城南二里的开元寺。当时柳宗元心情悒郁,遇见娄便一见如故,常来开元寺与娄探讨佛理。

作品名称: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创作年代:唐朝

文学体裁:诗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②有故园思,潇湘③生夜愁。病依居士室④,梦绕羽人丘⑤。

⑥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⑦,门掩候虫秋⑧。

谬委双金⑨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⑩。

注释

①娄秀才:即娄图南。

②客:指娄图南。何焯《义门读书记》:“谓娄将入道也”。

③潇湘:陶岳《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出)自道州营道县九疑山中。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阳海山中。至零陵北与潇水合。二水……自零陵合流谓之潇湘,故零陵亦有‘潇湘’之称。”

④居士室:指娄图南所居开元寺的房舍。慧远《维摩义记》:“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当时,娄图南寓居开元寺修道,故称之为“居士”。

⑤羽人丘:传说中的羽人国。据《山海经》说:“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人得道身生羽毛也……丹丘昼夜常明。”。章士钊《柳文指要之部》卷二十五说:“子厚尝作《梦归赋》,不梦则已,梦则思归,而娄梦羽人之丘,则其入道之志坚矣。”

⑥道:揣摩、品味“中道”之说。《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知止,《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⑦曙:光亮。

⑧候虫秋:秋虫入室鸣叫。《诗经·豳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⑨双金:一对金杯。环佩:环形的佩玉。委金酬佩,是指柳娄二人唱和应答。

⑩离忧:离人之忧。

译文

寓居寺院挡不住思乡的感情,潇湘之夜又勾起愁思绵绵。

病卧寺庙却仍然一心向“道”,羽人国常在你梦里绵延。

体悟大道而喜爱“知止不殆”的嘉训,遗失名利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残月微光映照着空壁石岩,虚掩门扉等候秋虫入室长鸣。

承蒙厚爱,赠与我黄金一般贵重的诗作,欲酬杂佩,却使我羞愧汗颜。

碧天云霄,本没有来去之路,就让我写下这首诗消除离人忧怨。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子厚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 《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赏析

娄秀才,即娄图南,唐初侍中娄师德曾孙,颇有才华。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以下简称《送》)说:“仆未冠,求进士,闻娄君名甚熟。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娄虽有“宣风歌德”之才,却不屑进仕。他认为为官者要么能交结权贵,倚靠亲戚,要么出身豪门,吃山珍海味,骑宝马名车,以此来获得朋友的欢心,从而相互吹捧,互得利益,要么“坐高门,邀大车”,向权贵卑躬屈膝,“娇笑伪言”。而他认为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于是遍游江南,来往于各寺庙间,以求入道之法,过着“居无室宇,出无僮御”的生活。元和七年,娄图南途经永州,寓居永州城南二里的开元寺。当时柳宗元心情悒郁,遇见娄便一见如故,常来开元寺与娄探讨佛理,聊以自慰。此诗为酬赠娄图南所作,写于元和十年秋。

诗的前二句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愁怨忧思。娄图南常年飘零在外,羁旅天涯,今又客居他乡,难免不生愁绪。这一“思”一“愁”,既抒发了情感,又点明了娄的部分病因。三、四句“梦绕羽人丘”,进一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羽人丘”指羽人国。据《山海经》记载:“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人得道身生羽毛也。”原来,娄整日魂牵梦绕的是如何入道,虽然被称为“居士”,也“将入道”,但终究还没有入道,个中滋味,常人很难了解,只有诗人深谙其中奥秘。诗的前四句,诗人不仅摹写其状,更主要的是通过娄病这一情形的描摹观照娄的内心,为下文劝勉娄图南做了铺垫。

诗的五、六句为诗人劝勉之句。娄图南甘于清贫,乐于求道,并为入道孜孜以求,文才“传咏都中”之名已丧失殆尽。要想找回“遗名”,诗人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得自求”。两句中一“怜”一“得”,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诗人在《送》中指出:“(娄)为处士,吾以为非时也……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并针对娄图南“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之道,发出激问:“……其于道何如也?”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两句,勾画了一幅独守残月空壁、候虫入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图:天上悬挂着弯弯残月,透着星许亮光。月光下,寺院幽寂,寺门虚掩,石壁空空,秋虫“唧唧”。这里有残月的微光,秋虫的长鸣,声光俱见,情景交融。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愁肠百结、思绪绵绵?这两句历来被后来的诗人学者所推崇。孙月峰的《评点柳柳州集》说:“起有逸思,律中带古意。”张文潜论韩、柳五言警句时,认为此二句“为集中第一”。

诗的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又是抒怀之言。作为朋友,应礼尚往来。娄图南“委以双金”,诗人却很难酬以杂佩。这当然是诗人的谦逊之辞。对娄一心只想羽人飞天,诗人郑重指出:“碧霄无枉路”,意即无碧天云霄的来去之路,求道的结果也只会是“徒此助离忧”,奉劝娄不要继续迷恋于入道,应清醒过来,奉行“君子之道”。

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其实只要我们联系柳宗元贬永十年的非凡遭遇,就不难发现,诗人也是在抒写自己的“愁思”、“离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