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富阳土纸 |
释义 | 特产简介富阳土纸,原产于浙江省富阳市的土纸。富阳土纸薄如蝉衣,韧力似纺绸,品多质优。传统纸品有竹料纸、草料纸、皮料纸三大类50多个品种,如元书纸、坑边纸、斗方、粗高、名糟、三顶、桑皮纸、绵纸、桃花纸、蚕种纸、雨伞纸等。其中以嫩毛竹手工精制的元书纸最为高档而闻名中外。元书纸张面光洁,色泽白净,不受虫蛀,不会变色,用于写字作画滋润而悦目。昔日武坛练功,用此纸作垫,任武士弹跳而不破碎。 相传宋朝的吏部大臣谢富春,一次用富阳的赤亭纸(元书纸的前称),写奏章,皇帝见奏章字迹清楚,纸质洁白,手叩有音,闻有清香,便召谢询问。当他得知此乃是富阳用竹浆制造的,纸质优于当时朝廷通用的“棉藤纸”,落笔粗细自如,书写畅如游龙,当即指定为贡纸,着人按规格要求生产。赤亭纸遂即改称元书纸。后人为了纪念谢富春,又叫此纸为“谢公笺”。富阳元书纸从此扬名天下。在宋代,“富春谢廷纸”已成为朝廷的“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用纸,至清代更是旺销京津沪杭,曾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 土纸是安化主要特产之一。清规戒律同治《安化县志》记载:明时,安化即有造纸业发展。清至民国期间,由于资源丰富,土纸日渐发展,产量逐渐增加,年输出约百万元以上。民国21年2月《改良纸业》一文称:“纸为安邑了产大宗,以归化镇为最。“民国31年月日2月《湖南之纸》载:湖南产纸数量……,安化实居第一位。”计的产纸37.2万担。 历史溯源富阳土纸素享盛名,距今已有1900年历史,是“谢公笺”创制人谢景初的故乡,也是全国闻名的“土纸之乡”。《浙江纸工业》记载:“说纸,必说富阳纸”,“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时,“富春谢廷纸”已成为朝廷的“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用纸,至清代已旺销京津沪杭。当年曾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富阳土纸薄如蝉衣,韧力似纺绸,品多质优,传统纸品有竹料纸、草料纸、皮料纸三大类50多个品种,其中以嫩毛竹手工精制的“元书纸”最为高档而闻名中外。 富阳土纸,丰姿异彩,品种繁多。 元书纸,张面光洁,色泽白净,不受虫蛀,不会变色。写字作画滋润而悦目。并且,“纸簿若蝉衣,韧力似纺绸。”昔日武坛练功,用此纸作垫,任武士弹跳而不破碎。 相传宋朝的吏部大臣谢富春,一次用富阳的赤亭纸(元书纸的前称),写奏章,皇帝见奏章字迹清楚,纸质洁白,手叩有音,闻有清香,便召谢询问。当他得知此乃是富阳用竹浆制造的,纸质优于当时朝廷通用的“棉藤纸”,落笔粗细自如,书写畅如游龙,当即指定为贡纸,着人按规格要求生产。遂即改称元书纸。后人为了纪念谢富春,又叫此纸为“谢公笺”。富阳元书纸从此扬名天下。 该市生产的书写用纸,除了元书纸,还有宣纸。宣纸,有单宣、夹宣、加重宣、熟宣、生宣,各具特色。熟宣不吸水,生宣有较强的吸水性。均适于书法作画。 富阳的坑边纸(亦叫土纸、毛纸)也很有名声,以手工制作的为上品。纸面黄亮,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吸水性特强。富阳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董诰献毛纸”的故事。大学士董诰(富阳春江乡人)一日与乾隆皇帝同进御宴。席间,一大臣油荡溅桌,久拂不净,急得汗流满面。这时坐在皇帝旁边的董诰站起来,从袖内取出一张毛纸,只轻轻一抹,就把油迹揩净。乾隆大喜,问董诰:“此为何物?”董诰答:称这是家乡用稻草做的坑边纸。乾隆观看以后赞叹不已。从此,富阳坑边纸声名大振,至今畅销不衰。 生产流程从富阳泗州宋代造纸遗址可以窥见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精细的工艺流程。据说,给皇帝进贡的纸要经过72道工序,而一般百姓用的纸主要经过沤、煮、捣、抄这四道主要工序就可以了。 沤 每年春末小满前,工人上山砍来嫩竹,放入不添加任何东西的清水池中浸泡,连续泡上3个月。这叫沤料,沤料池的气味非常难闻。3个月后,工人将腐烂的原料捞出,泡在石灰水中,浸一下,再捞起来(当时石灰是非常昂贵的东西,要重复利用)。 煮 随后,工人在灶台上埋一口锅,套上木桶,将原料倒入桶中,用火连煮八天八夜。工人需要不断搅动桶中原料。煮完后,再闷一天,方可取出。灶台中的火要昼夜24小时不间断燃烧。 捣 利用杠杆原理,用石臼将原料砸成纸浆,就像捣年糕,一个工人用脚踩,一个工人用手翻均匀,这非常费劲。捣完后,还需要再漂洗一次,这是依然是制作高档纸的特殊流程。 抄 将纸浆放入抄纸槽(石板和木板围成的方形水池),加上纸药(即悬浮剂),用竹帘子抄纸(将水过滤),过滤后剩下的便是成形的湿纸。在穿斗式房子(没有墙)里,将纸的水分挤干。 用香糕砖砌成一堵空心墙,一头接烟囱,一头烧火,热气上升,墙面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将湿纸贴在墙面上,揭下来便是纸了。 产业发展素有“造纸之乡”美誉的富阳,在我国造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富阳毛纸更曾传说被皇帝所称赞,说是富阳籍大清宰相董诰用已除去龙袍油渍的用品。自唐代起,富阳开始用嫩竹为原料生产土纸,名曰“竹纸”。到了宋代,当地竹纸之一的元书纸更以“制作精良、品质精粹、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而被誉为“纸中上品”。 千古流传富阳纸,富春江水浩浩清波,风光分外旖旎。一江十溪的优质水资源和覆盖群山的青翠竹,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纸文化,使富阳成为名闻全国的“造纸之乡”。改革开放后,“富阳造纸”一跃成为“中国白板纸基地”,造纸占到富阳工业产值20%以上,成为富阳经济命脉。 但是富阳造纸业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在精益求精中不断创新。上世纪70年代初,富阳老抄纸工徐渭根、徐雪华等试制成功浙江第一张书画纸,把富阳的造纸工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此后,富阳书画纸很快便与安徽宣城的书画纸齐名,为全国的书画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富阳基本淘汰传统的自制浆造纸,在全国率先改用废纸作原料。90年代以后,为了在大力发展造纸业的同时,确保山青水绿,率先在全国实施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治污问题的解决,使富阳的造纸业获得空前发展。如今,富阳的造纸企业已发展到280多家,总资产30多亿元,年产各类纸张150多万吨,成为我国主要的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之一。 产品价值富阳纸品种丰富,技术精良。各种各样的纸共有30多类、100多个品种,大到冰箱、彩电的包装盒,小到娱乐用的扑克牌,都有它们的身影。食品厂用清洁的邮封纸、鸡皮纸来包装面包。桌子、茶几的表面贴上仿瓷贴花纸,就变得高雅脱俗。姑娘们用富阳产的工艺编织纸,编出漂亮的草帽、松软的凉鞋。书画大师们在富阳产的宣纸上笔走龙蛇,挥就一幅幅翰墨珍品。 发展现状坑边纸、斗方、桑皮纸、绵纸、桃花纸、蚕种纸、雨伞纸,说起这些纸的名称,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然而,在富阳市老一辈造纸艺人的眼里,它们代表了富阳土纸曾经“一纸风行天下”的繁荣。如今,富阳的纸业依旧繁华,但神奇的手工造纸工艺却逐渐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现在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书纸,已经后继乏人。富阳市仅有湖源乡的一两个村尚有少数农户生产元书纸,但由于各方面条件制约,产品质量大不如前。更令人忧心的是,掌握手工造纸技艺的人大多年事已高,造纸技艺正濒临消亡。. 产品荣誉2006年5月,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富阳手工造纸业有着辉煌的过去。上世纪30年代,富阳的元书纸等土纸在西湖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频频获奖。据《浙江之纸业》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富阳县有槽产10069产,拥有纸槽10864,土纸产量11816323担,产值8667912元,占全省土纸产量的41%。”当时的富阳土纸不但风行全国,还行销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