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付山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付山村隶属于云南省巧家县中寨乡,地处中寨乡西南边,距中寨乡政府所在地7.4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市、区)47公里;东邻下寨村,南邻金墉乡,西邻白鹤滩镇,北邻药山镇。辖付家山、大坪子、火山等1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0.45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7.2℃,年降水量93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162.40亩(田168.40亩,地994亩),人均耕地1.2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34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7亩,主要种植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40亩;草地3105亩;荒山荒地4447.60亩,其它面积3100亩。有煤炭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无路灯;全村有266户饮因用井水,有26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66户通电,有5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7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3户;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进村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25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3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85亩,有效灌溉率为58.93%,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8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4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72户;建有小水窖35口;全村不通自来水;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24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无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4.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5.1万元;畜牧业收入129.9万元;林业收入11.7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1万元;工资性收入3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7人,在云南省内务工98人,到省外务工139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往巧家县内。2010年蚕桑、甘蔗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0.04%。该村发展蚕桑、甘蔗、畜牧业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甘蔗、畜牧业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266户,共有乡村人口976人,其中男性545人,女性431人。其中农业人口976人,劳动力719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954人,苗族2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9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65人;享受低保88人。全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7.40公里。该村无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无人畜混居的农户。 文化教育该村2010年,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865平方米,拥有教师3人,在校学生114人,距离中寨乡中学7.4公里。截止2010年底,整个行政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4人,其中小学生76人,中学生39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5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00.5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5.3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8.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政务和财务。 基层组织该村截止2010年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6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人。党员总数中男党员30人、女党员6人。该村党支部2005年被中寨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付家山、大坪子、火山等10个村民小组。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3人。 人文地理付山村隶属巧家县中寨乡,地处中寨乡西南边,距中寨乡政府所在地7.4公里。村内有苗族22人、汉族954人,两民族间相互往来,和睦相处。该村有比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更可贵的是有国家珍稀植物"五针白皮松",还有绿兰、春兰、惠兰、莲瓣兰等奇花著称于世。人杰地灵,能工巧匠倍出,石匠们闻名四方。 新农村建设2010年为了确保该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并派驻驻村工作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村两委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和项目监督组,切实履行职责,竭力当好“四员”,有力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宣传先行,层层发动,当好“宣传员”;二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当好“教练员”;三是政府引导,群众自主,当好“指导员”;四是政策支持,干部帮扶,当好“服务员”。 发展重点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文化教育、人口卫生、基层组织建设、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 该村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坚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村战略,按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容易推广,讲求实效的原则;并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科技为动力,建立一支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管理队伍,做到下接科技单位、上连营销市场;以科技示范样板为切入点,在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大力加强基层组织、文化卫生、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建立“精品蚕桑村”和无公害冬早蔬菜基地为经济发展重点,全面推进我村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十二五”第一年,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75元增加到2040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