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傅熊湘 |
释义 | 傅熊湘(1882-1930)名傅,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湖南醴陵北乡旁山人。幼随父就读。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吴德襄。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归国后在王仙创办小学并任教。 概况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宣统二年(1910)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入湘。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海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艺术造诣傅熊湘诗、文、词兼工,而尤以诗成就为高,《南社丛选》有诗102首,仅次于陈去病,还在柳亚子之上。其诗有才有情,有势有力,总非凡响。集中有《三怀诗集定庵句》分赠柳亚子、高钝剑、陈去病。其中《柳亚子》一首为: 二十高名动都市,万千哀乐集今朝。中年才子耽丝竹,尘劫成尘感不销。 遗著已刊印有《离骚章义》、《段注说文部首》、《更生日记》、《国学概略》、《文字学大意》、《新闻学讲义》、《琼湖唱和集》、《红薇感旧集》、《醴陵乡土志》和《湘灾记略》。编辑有《南社湘集》、《湖南中山图书馆图书分类目录》10卷。参与编辑的有《醴陵兵燹记略》。刘谦编辑《钝安遗集》23卷。 作品附傅熊湘致哲夫诗函(原作见图) 哲夫书来索作寿苏会诗,次石禅均 去年海上东坡会,曾为梅花一断魂。自别茫茫惊改岁,吾愁浩浩逼孤村。漫游筇杖屐几两,清供仙葩石一盆。此日南窗付谁赏,酒杯空照旧啼痕。 粤王台下春风早,词客重招岭海魂。劳与诗篇作高会,还如腊鼓闹荒村。客鱼妇酒闻馨欬,丹荔黄蕉满盎盆。独靳三湘浮一叶,只今鸿雪未留痕。 十二月廿六日书到,久不得栩园、大慈去处,今知在粤,至为慰幸。此间有吴悔老作诗二首,另寄。弟作就炉边,酒熟疾书,不足道,惟“客鱼妇酒”四字尚新,不许它人剽去也。冯女士碑拓,容后题奉。久不作诗,视同戒律,此二诗为东坡居士作,今后当为美人作矣,一笑。 屯艮拜手 人日 名印乞由邮寄,作小布袋为包件挂号可也。 送黄兴、蔡锷殡归麓山 谁与重挥落日戈,江山憔悴泪痕多。 一时龙虎都消歇,凄绝临歧薤露歌。 瘗鹤铭 雷公昼吼蛟龙怒,江天冥冥作烟雾。 轰然裂石下江浔,零星碎乱不知处。 傅熊湘留诗于真人古刹 一径入林密,幽居僧寺开。 山从平壤起,人自日边来。 石瘗何年骨,松滋大古苔。 偶乘湔袚意,闲与立崔嵬。 题柳亚子《秣陵悲秋图》 石头城下秋风起,凄绝红裙可奈何。 肠断河东柳公子,平生泪为故人多。 一局全翻劫后棋,秣陵秋色不胜悲。 可怜呜咽长江水,待得西还到几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