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赋 |
释义 |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基本介绍英文翻译:fugues 部首笔画 部首:贝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拼音:fù 五笔86:MGAH 五笔98:MGAY 仓颉:BOMPM 笔顺编号:253411212154 四角号码:738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4B 基本字义1. 旧指田地税:田~。~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5. 古同“敷”,铺陈,分布。 详细字义〈动〉 1. (形声。从贝,从武,武亦声。“贝”指钱财。“武”指“用兵”、“国防”、“军事”。“贝”与“武”联合起来表示“与用兵有关的钱财”。本义:国防税。引申义:征收(国防税)。再引申义:征收) 2. 同本义 [tax] 赋,敛也。——《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4. 缴纳赋税 [pay taxes] 讼者平,赋者均。——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5.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6. 给予;授予 [give to;confer] 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吕氏春秋》 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汉书·平帝纪》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国语·晋语》 7. 又如: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质(上天赋予的资质);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 8. 做诗 [write poems]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唐· 王勃《滕王阁序》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 诵读;吟咏 [sing]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 公入而赋。——《左传·隐公元年》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 又如:赋诗(吟诗;写诗);赋笔(写诗用的笔);赋声(善于辞赋的名声);赋咏(创作和吟诵诗文) 11. 陈述 [state]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12. 通“敷”。颁布 [issue;publish;proclaim] 明命使赋。——《诗·大雅·丞民》 13. 又 赋政于外。 〈名〉 1. 田赋;赋税 [feudal land tax;taxes]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 薄赋敛,广畜积。——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又 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 4. 特指民赋,即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 [weapons and money] 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刑法志》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治长》 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不腆敝赋。——《左传·成公二年》 5. 徭役;兵役 [levy] 敞邑以赋。——《左传·隐公四年》。注:“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 6. 又如:贡赋(贡品和徭役) 7. 生成的资质 [endowment]。如:赋分(天赋;资质);赋质(天赋资质);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赋情(天性);赋才(天赋,才能) 8. 兵,军队 [soldier]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 9. 又如:赋舆(指兵车;泛指军事);王赋(王军) 10. 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 [one of the Chinese literary forms akin to poetry]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乃作《怀沙》之赋。——汉·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赋客(善于作辞赋的人);赋韵(指分韵作诗);赋论(辞赋和议论文);赋铭(辞赋和铭文);赋歌(辞赋和歌曲);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 示例读音:fù 1. 赋税 fùshuì (1) [taxes]∶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 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2) [duty]∶依照法律或习俗征收的款项,尤指应付给政府的费用 2. 赋闲 fùxián [be unemployed] 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吾只在省侯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功夫等他。——《官场现形记》 3. 赋形剂 fùxíngjì (1) [vehicle]∶一种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药用混合物(如糖浆、猪油或液态凡士林),其中加入一种具有疗效的药物或者通过它使其他成分胶合在一起 (2) [excipient]∶构成药物或抗原的辅料的无活性物质(如阿拉伯胶、糖浆、羊毛脂或淀粉);尤指在药物混合物中有足够量液体情况下,为使混合物有粘性,以便制备丸剂或片剂而加入的物质 4. 赋予 fùyǔ [ be gifted;endow with;entrust to;bestow on] 交给重任,使命等 先天赋予他好眼力 康熙字典【酉集中】【贝字部】赋 《唐韵》《集韵》《韵会》𠀤方遇切,音付。责取也。《说文》敛也。《尔雅·释言》赋,量也。《注》赋税,所以评量。《扬子·方言》赋,动也。《注》赋敛,所以扰动民也。《书·禹贡》厥赋惟上上错。《传》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五曰赋贡,以驭其用。《注》赋,口率出泉也。《前汉·𠛬法志》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注》赋,谓发赋敛财也。 又《韵会》禀受也,给与也。《礼·中庸》天命之谓性。《注》性者,人所禀受。《朱传》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 又布也。《诗·大雅》明命使赋。《传》赋,布也。《笺》使羣臣施布之也。 又铺𨻰也。《诗·周南·关雎序》诗有六义,二曰赋。《疏》赋之言铺,直铺𨻰今之政敎善恶。《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 又贡士曰赋。《前汉·鼂错传》乃以臣错充赋。《注》如淳曰:犹言备数也。臣瓒曰:云如赋调也。 【卷六】【贝部】赋 敛也。从贝武声。方遇切 翻译[Formal] to endow with 文学文体简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赋,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的来源“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 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像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 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汉赋的体式即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骚体赋是赋体文学兴盛的开端,是从先秦时期到汉高祖时,继承了楚辞的特点,依旧使用“兮”字,枚乘的《七发》奠定了赋体文学的基础。 散体大赋产生于赋体文学的发展时期,是从汉高祖到汉武帝登基之前,这段时间的赋体文学风格以雄大壮阔为主,因而又被称为“散体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从汉武帝登基到东汉时期,这段时期是赋体文学的成熟期,作品以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赋的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之一。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现代赋与汉赋区别 当代的赋大多把滕王阁序作为参考,盛世出大赋?《光明日报》推出“百城赋”专栏,进行了城市赋的征稿,敦煌及华山也在网络进行了赋文征稿,这些活动对推进赋文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古人云:“登高作赋可以为大夫”,古代的仕途激励机制促使文人创作了许多优秀赋文。 赋的好日子始于两汉,汉赋五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全都是文史哲大师和语言学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彩腾文,骈音丽字”(清代学者阮元语)。饶是如此,司马相如写3400字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花了几百天,西晋左思一年足不出户才写出一篇《齐都赋》,《三都赋》则修改了二十多年一一写赋不仅考学识,也考体力。 写一篇赋为何这么难?专家说难在“体物”和“铺采摛文”。赋像文字里的建筑、雕塑和油画,要让世间万物呈现华丽美妙的效果,不丽不美不成赋,又非单凭形容词做到这一点。苏轼和欧阳修改变了赋风,《赤壁》二赋如行云流水,仍需毕生功力作支撑。 赋的式微,—在其难,二在流行文体的朝代嬗变。唐诗宋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各领风骚,至“五四”白话文运动而全民皆白。国学冷,赋亦冷。 当代“赋”热,热在民间。 从《百城赋》到《千城赋》 当代诗歌和当代戏剧文本能被刻石吗?不能,但赋能。当代文赋刻石最早的当数天山客王宇斌所写的《天池赋》和《绿野山庄序》。范曾先生所写的《炎黄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著名辞赋研究学者龚克昌先生评论说:四川科协副主席张昌余、四川作协副主席何开四、四川作家魏明伦、诗人书法家贺兴桐、洛阳市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孙继纲、潘承祥(屈金星合作)均有赋作都被勒石作永久性纪念。安徽潘承祥、浙江周晓明、江西张友茂参与开办辞赋专业网站、给辞赋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国内数十位辞赋家联名还共同发起了“中华新辞赋骈文运动”,倡议将中国辞赋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辞赋创新的巨大宣传和推进。 从本地才子到写赋狂人 能写赋的文化人,绝对属于才子级别。想让断代的文体复兴,难度很大,不少城市如徐州市委宣传部,是在动员本地才子,“精心组织撰写”本城赋。 但写赋者的热情显然超过了赋的文体难度。中国辞赋作者已有“神气赋派”、“骚体赋派”、“骈文赋派”、“韵文赋派”、“边疆赋派”等派别,但这些已有称呼的派别只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代表性的理论。四川张昌余、魏明伦、李镜和何开四都作赋三四十篇,安徽潘承祥作赋百余篇,浙江周晓明作赋70多篇,江西张友茂作赋80多篇,山东金学孟作赋300余篇。几天的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全国70余位辞赋作者就为歌咏洛阳、牡丹作赋80多篇。被称为“赋坛之王”的孙继纲,志在把当代洛阳打造成辞赋之都。 这么大的写作量可能造就当代辞赋杰作么?苏东坡作赋26篇,汉赋的奠基者司马相如一生才作赋29篇,曹子建一生作赋78篇,真正传世的各人不过一两篇。 打着“国学复兴”的旗号,中国辞赋创作正进入“大跃进”阶段。除了为宣传城市增加一篇“艺术化的地方志”式的美文,它很难流传,甚至连赋都不一定是。龚克昌评论说:“作者艺术准备不足。这是较普遍现象。现在不少赋作,尚停留在模仿阶段,主要是仿效汉大赋,六朝骈赋,唐宋律赋。而且多率尔成篇,遣词造句大都比较粗糙,艺术感染力不强。另有一些作者,甚至连古代诸种赋体的不同特征都不甚了解,自以为用古文写作,自称为赋便算赋,古代赋的体式气势韵味全失。 赋文经典长门赋长门赋(司马相如)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登兰台而遥望兮,神(忄兄忄兄,音晃)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礻詹礻詹,音掺)。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譬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