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弗拉斯达德 |
释义 | 弗拉斯达德(Kirsten Flagstad,1895-1962),挪威著名“瓦格纳女高音”歌唱家。 20世纪初的声乐历史也不仅仅是花腔女高音们的天下,弗拉斯达德就是世纪初出现的最伟大的“瓦格纳女高音”,与后来的尼尔森(Birgit Nilsson)不同,弗拉斯达德拥有浓重的音色,她的音量也很大,但高音的穿透力更强,她的胸声很重,呼吸深入,而且,弗拉斯达德的中音区很好,这就是她何以能既唱瓦格纳歌剧又唱德奥艺术歌曲的原因。 简介1895年7月12日,弗拉斯达德生于挪威哈玛尔,她的父亲是奥斯陆挪威国家歌剧院指挥,母亲是钢琴家,因此,弗拉斯达德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弗拉斯达德的记忆力惊人,据说10岁就能默诵《罗恩格林》中埃尔莎的全部唱段,成年后,更是以背诵瓦格纳歌剧为乐事。入学奥斯陆音乐学院,师从雅各布森等,在学院期间,弗拉斯达德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她天生音量很大,但是,当时不知道如何使用,空给人大号女高音的感觉。 首次登台童年时的弗拉格斯塔德想成为一名钢琴家,1912年4月14日,她在Eidsvoll进行了钢琴首演,举行了她的第一场公开钢琴演奏会,弹奏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格里格《培尔金特》以及音乐戏剧Bergliot中的选段。1912年4月至9月期间,她还在多地进行了公开钢琴演奏。 1913年12月13日,弗拉斯达德在奥斯陆挪威国家歌剧院首次登台,出演阿尔伯特的歌剧《低地》中的Nuri一角,乐界对于她富有乐感的表现给予了好评。(首演前的排练结束后,指挥当着所有演员说:“在刚才排练过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唱错一个音符,她就是弗拉格斯塔德。”) 获得成功1932年6月弗拉斯达德在奥斯陆首次扮演伊索尔德赢得热烈欢迎,这是一次意外的成功,人们感到这位女高音具有穿透力的高音和扎实的气息,是难得的瓦格纳女高音人才。成功给予了弗拉斯达德信心和勇气,也促使她用心于瓦格纳歌剧并以此为自己终生的事业1933年弗拉斯达德应邀出席拜鲁依特音乐节,虽然没有演到女主角,但是,在拜鲁依特的舞台锻炼更加坚定了弗拉斯达德专攻瓦格纳歌剧的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1934年弗拉斯达德终于在拜鲁依特演唱古特丽和齐格琳德,受到德国音乐评论界的一致赞誉,她的胸声厚重,声音就像是从一块厚实的木板上弹射出来的,坚定无比,同时,又能超越进而穿透乐队的音障,轻松达到高音,这些奇迹般的举动令观众神往不已。 走上国际舞台1935年,弗拉斯达德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被邀请参加纽约大度会歌剧院的演出季,首演当日她演唱了齐格佛里德,4天后演唱伊索尔德,1个月后唱布伦希尔德,热情的美国评论界马上把她与瓦格纳歌剧划上了等号,她就是瓦格纳的化身,是真正“英雄”般的女高音,要知道,当时弗拉斯达德已经40岁,这个年龄是有些戏剧女高音开告别演唱会的时候,而她才刚刚开始活跃于国际声乐舞台。 1936年,弗拉斯达德来到伦敦,在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登台,依然饰演伊索尔德,这时,她的声乐技巧已经相当成熟,弗拉斯达德充分发挥了自己中音区柔美的特点,将悲剧性的伊索尔德演绎得淋漓尽致,英国评论界赞誉她为“完美的伊索尔德”。不过,她扮演的伊索尔德与传统的处理有些不同,没有过分的喊叫,而是更多妩媚、动人和悲情,因此,正统的瓦格纳信徒对弗拉斯达德扮演的伊索尔德有所保留,拜鲁依特音乐节就从来没有邀请弗拉斯达德演唱过伊索尔德。 毅然回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挪威,弗拉斯达德在美国得知丈夫在挪威处境艰难,于是毅然回国,不料,丈夫与纳粹合作,弗拉斯达德的行为变成了投敌,为此,弗拉斯达德战后在美国遭到审查和舆论的抨击,但是,弗拉斯达德没有退出舞台,1948-1951年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唱,1949年首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唱,扮演《费岱里奥》中的莱奥诺拉,这是弗拉斯达德的一个新角色。 1950年,弗拉斯达德在伦敦首次演唱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福特文格勒担任指挥,她成为这套著名声乐作品最完美的诠释者之一,她从来不用大音量来唱艺术歌曲,相反,弗拉斯达德经常用细腻、含蓄、甚至带点悲痛的音色来演绎艺术歌曲,她演唱的《最后四首歌》格调雅致、气质高贵。1951年弗拉斯达德在利物浦最后一次演唱伊索尔德,这是她告别舞台的举动,1953年弗拉斯达德正式宣布退出舞台。 退休后,1958-1960年出任挪威国家歌剧院院长,从事格里格歌曲的校注录音工作,晚年很少登台演出,只在1951年在伦敦演唱了普赛尔的歌剧《迪多与埃涅阿斯》,同年,她参与了《莱因黄金》的录音工作,此后,弗拉斯达德患癌症,终于没能完成整部《尼伯龙根指环》的录音。1962年12月8日,弗拉斯达德因病在奥斯陆去世,享年67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