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浮桥石笋 |
释义 | 浮桥石笋浮桥石笋位于泉州城新门(临漳门)外三千坛接官亭附近龟山西南麓,建于北宋之前, 具体时间无考。1961年列为省首批文物保护之一。 龟山,古代建了一座山川坛,作为祭祀风、雨、雷、电山川之神的场所,故地名称“山川坛”,讹传为“三千坛”。 石笋之南为晋江下游,江水从石笋旁迂回而过,奔泻入海,因石笋之故,这段江水也别名笋江(参见《泉州山川·笋江》)。而石笋西南侧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的浮桥临漳桥,也因此别称“石笋桥”。 石笋乃用五段圆柱体白色花岗岩经简单雕琢垒叠而成,形状古朴,保留了原始的天然状态,高四米,底部粗壮,上部瘦秃,末端略作尖锥状,形似破土而出的春笋。石笋下面还有 个基座,是由两块花岗岩石叠在一起,近似磨盘,其中一块中间凹下,当地人称为“仙尿盆”。 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宋郡守高连惠(实为高惠连)以私憾击断石笋,明成化间(1465—1487年),郡守张岩补而属之,今岁久苔生渐不见旧断之迹”。解放初移动约七八米,才位于现址。 元释大圭《石笋诗》云:“危石入青云,上有千岁木。 我来卧其间,天风响岩谷。” 明黄克晦亦有七绝《石笋凝烟》赞道:“一片云根天琢成,锦萌含箨绿苔生。烟中千古亭亭立,何必便(女字旁)娟映水明。” [注释]“云根”喻石笋,“云”言其高,“根”状其形。锦萌,色泽 “私憾击断”之迷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明朝隆庆府志)称,宋郡守高连惠(实为高惠连)以私憾击断石笋,明成化间,郡守张岩补而属之,今岁久苔生渐不见旧断之迹”。 史料记载,高惠连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任泉州太守时31岁,生有二子一女,时值身强力壮,不可能因私憾(阳萎)而击断石笋。击断石笋的最大可能是:作为形似男性的外生殖器之物立于车水马龙的大道旁,被认为有伤风化,因此而遭到击断…… 那么明代府志为何记载“私憾”?有人认为:高惠连的女婿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人物,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高惠连因女婿参与变法失败而受牵连,使他后来也成为朝庭的“反派”人物,以致其身后的有关文字记载中都以低调处理。高惠连因“私憾”而做了两件为后来社会舆论所无法原谅的事:一是把原位于泉州城南之东的府学西迁;一是把竖立于笋江之畔的石笋击断为二。人们因此把日后泉州地区“衣冠遂减畴昔”的责任追究到他的身上。 其实,高惠连活到90多岁。在泉期间致力于政事,科举兴旺、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正因有显著业绩,《安海志》中尚能查阅到宋朝宰相王安石为高惠连写的墓志铭。可想而知,一朝宰相为一个郡守写墓记铭,在封建时代是非同寻常的。因此,说他“私憾”纯属无稽。 由于石笋被认为是关系到泉州人仕进发达的大事,所以南宋时即被民间修复,故乾道五年(1169年),泉州知州王十朋才有咏石笋桥的诗句云:“刺桐为城石为笋,万壑西来流不尽。”估计后来因修复不固又复倾覆,故明·成化中“郡守张岩补而属之。今岁久苔生,渐渐不见旧断之迹”。“郡守张岩补而属之”时,位置有所变动,至1986年重修,才恢复其原位并保持原有的高度。 新石器时代说有些考古学家根据它经过铁器加工过,推断它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约一万年———四千年前)晚期铁器出现以后的产物。 生殖崇拜说有的学者认为,名为“石笋”,实是男性生殖器的雅称,故泉州人又称石笋为石祖,它是原始社会古百越人对性生活和生殖的不理解,出于对男性生殖器的图腾崇拜而建造的。古代诗人题咏中,也已含蓄地指出这点,如明·惠安人黄吾野诗即称之“一片云根天琢成”,“根”字在唐·道世所撰的《法苑珠林》中,被用来指称生殖器官。石笋是于解放初移动约七八米,才位于现址。移动前,石笋下面还有个基座,是由两块花岗岩石叠在一起,近似磨盘,其中一块中间凹下,当地人称为“仙尿盆”。 早在北宋,石笋已融人民间信仰,而长期以来,又主要是以信仰民俗的形态而存在于民间的。俗信崇拜这石笋,可使不育妇女怀孕,也可使家畜繁衍,五谷丰登。通过膜拜石笋来促进人口的繁殖和物质生产的发展,这正是生殖崇拜所具有的两个主要功能。 婆罗门教说有专家认为,浮桥的石笋可能为唐代之物。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览馆”之誉,唐朝的泉州就是一个开放港口,有不少印度人来到泉州,他们带来了印度教(婆罗门教)。1935年在泉州旧汽车站西北角发掘到元代印度的“番佛寺”,出土的建筑构件中有象征男姓的生殖器“林加”(译音)和女性的生殖器“磨盘”, 因此,浮桥石笋可能为印度的“林加”,但年代更早。 石笋具有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湿婆神祗的功能,因此有的说它是古婆罗门教生殖器崇拜在泉州的遗物,与开元寺大雄宝殿后廊正中两根绿辉岩石柱上的“湿婆图腾浮雕”上的生殖器图案同一源流。如此说能够确立,那么这枝石笋之雕制谅系唐代印度教传入之时,林加教派作为湿婆象征的崇拜物而雕刻的。另外,石笋附近还有一个大寺庙,只不过这寺庙在清未年被毁。 风水说惑于风水之说的泉州人,对石笋的功能还加以进一步发挥。有人认为,石笋遥对双阳山之正中,双阳山状女性之双乳,地居北属阴,致泉州“阴气”太重,故以象征阳具的石笋在南为阳来破煞,以求阴阳合一,万物繁衍,并据此推断系堪舆家的杰作。民间又有传说,称清源山是“山公”,紫帽山是“山母”,二山交会于笋江,但“山公”卑下,“山母”隆起,故堪舆家认为需建此阳物即石笋,以振乾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