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浮来山
释义

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日照市莒县城西,距县城8公里,莒县、沂南、沂水三县交界处,336省道从此经过,海拔298.9米,处莒西平原尽头。浮来山有三峰,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三峰鼎峙而又拱围相连,唯东面略微开敞。三峰名称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神话传说。..

景点介绍

浮来山又名浮丘,位于莒县城西9公里,海拔298.9米,处莒西平原尽头,扼莒县、沂南两界。在莒城登高西眺,浮来山呈平地崛起之势,有水上浮来之感。浮来峰、佛来峰和飞来峰三峰鼎立,拱围相连,构成聚气藏风的幽境。

浮来山,地处沂河、沭河断裂带中部。大约在四五亿年前,这里还是汪洋大海,后来随着地壳抬升,海水退去,形成陆地。再后来,在地壳的不断变动中,几经沉浮,形成独特的地质遗迹奇观,科学家誉其为“地质教学天然课堂”。2001年4月被山东省政府定名全省第四处地质公园,成为浮来山一道颇具科研价值的风景线。

浮来山风景区内,有八观、十二景、三泉、四园。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山上有始建于晋代的千年古刹定林寺,全寺分为前、中、后三进院落,有五殿二堂,两旁一宫三院。主体建筑,飞檐螭首,雕梁画栋,既轩敞典雅,又古朴大方,具有典型的北国古建筑风韵。寺中的“校经楼”,系郭沫若先生于1962年亲笔所题。此楼是当年刘勰校经楼,现已辟为刘勰生平陈列馆。馆内塑有刘勰像,陈列各种版本的《文心雕龙》及历代研究文献。丰厚的资料珍藏,曾令史学泰斗发出“绝仰千古”的赞叹!山东大学陆侃如先生的研究著作也在其中。而陆先生所起草的刘勰生平经蒋维崧先生亲笔手书在刘勰塑像后面的屏风上面,真是字字珠玑,珠联璧合,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定林寺前院中央,屹立着一棵参天古木,这便是“天下银杏第一树”,树高24.7m,径围15.7m。早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与莒子曾在树下会盟,算来,树龄已有3000余年。而其在民间的传说更是有意思,传说有一个瞎汉为了量一下银杏树的径围,就让它媳妇站在树下,他开始量,用了七搂八揸,而媳妇也算了进去,就有了后来的银杏树粗为“七搂八揸一媳妇”。这棵古银杏树,虽历经沧桑,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实为举世无双的一大奇观。

定林寺西南边的卧龙泉就是其中故事色彩最浓的一个了。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回沂水老家探亲,碰上一条恶龙在浮来山下为害乡里,吕洞宾就到浮来山制服了恶龙,用法力运来了佛来峰压住它,并令其四季口吐清泉为乡亲们造福。如果仔细看那清澈的泉水,你就能够看到一个龙头在泉壁上,而龙尾却在北面山峰的脚下。泉水旱而不枯,涝而不溢,就像真是龙吐出来的一样。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为此而称其为名泉。

定林寺前的怪石峪中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有碗口粗的藤条可做秋千,让游人留恋往返。穿过琵琶洞,你就会来到“文心亭”,三个字也是郭沫若先生所题。怪石峪中一碑一亭就是指的文心亭,多少人来到这里参拜一代大师刘勰都会来到这里寻找灵感,励志著书立说。

寺庙内外,亭阁之间,有读不完的证史、碑文,国内书法大家蒋维崧、武中奇、启功、赵朴初等都有笔迹留于石碑上,而学术大师和政坛要员也来这里拜刘勰,看古木(这方水土养育了聪明的儿女,美籍华人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而宋平也是前国家重要领导人);清泉峡谷、云龙崖畔,留下了看不完的摩崖石刻;华人寻根馆内,陈列着堪称世界之最的古檀根艺精品;烽火台上,晨曦暮霭中依稀可见缕缕青烟;晋代古刹定林寺,历来是名闻遐迩的佛教圣地,法汰讲《禅定》、慧地讲《华严》、昙观送舍利、三丰炼金丹、佛成受衣钵、法镜苦承传,多少国内云游高僧都曾来到这里朝拜、讲经……每一位名僧、每一处景点,无不留传着一段段动人故事和优美传说,耐人寻味,百读不厌。

浮来晚照,是历史上莒州八景之一,每当晚霞初上,在山上眺望四周,静静的村庄里袅袅的炊烟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世外桃源一般。向东望,沭河像一条白练,蜿蜒在平原之上。

关于浮来山的神话传说

《琅琊乡音》中的记载

早时有一部地理传说《琅琊乡音》曾介绍浮来山的由来:远古时代,神仙浮丘公驾鹤来到还是洪水泛滥的的莒地,适逢一山自东海而来,于是用道法定住。因是水上漂浮而来,故名以“浮来山”,又唤作“浮丘”。又有一片树林随波而至,也用仙法定住,唤作“定林”。浮来山与老神仙道号相同,浮丘公认为有缘,便以此地为道场,修身养性。后来有一条黑龙在浮来山附近为虐,被浮丘公移山而来,压在山下。龙头再山前,化为卧龙泉(在今定林寺前),龙尾在山后,化为龙泉(在今朝阳观附近),以此向百姓谢罪。这座山便被称为“佛来峰”。再往后,又从南海飞来一山,即“飞来峰”,三峰鼎力,便成为现在的“浮来三峰”。

东海龙王与三太子

还有另一个传说。莒地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片汪洋大海,要不,浮来山上的石头里怎么样会有水生小虫化石呢!传说那时,凡是云游到这里的神仙,都看着这地方是一方宝地。这一天,东海龙王扩建龙宫,嫌旁边一座山头碍事,就想把它挪个地方。猛想起莒地近郊缺少山峦,何不将此山挪去,再把那里的水收回东海,让人类在那里繁衍生息,开创文明?想到这里,便命一老龟驮起大山漂浮到莒。山刚刚放定,就听山上有一童子泼口大骂老龟。老龟好生奇怪,便爬到山坡上想看个究竟。等它来到山坡一看,原来是龙王三太子在山上玩银杏果,老龟没发现就连山加太子一起驮了过来。老龟说:”你别急,我再把你驮回去就是了。”说完,太子坐到老龟背上,又被驮回东海去了。老龟回禀龙王:“山已安好。”东海龙王面对莒地这片汪洋,只用鼻子一吸,水就没了,果然是一片平川。一座山孤立在这片土地上,因为它是从水漂浮而来,所以人们叫它“浮来峰”;后来山上出了一棵银杏树,这是三太子玩银杏果丢落的种子长出来的。这棵银杏树以后长成大树,年年结银杏果,为人们享用。

南海观音

再说南海观音一日云游到了莒地上空,看见东海龙王为这里赐了一山,大增了光彩。可惜只有孤立的一座山,风淡景浅,我何不再赐一山,使其锦上添花?说办就办,观音回到南海,将菩陀岩下一秀山托在手中送来,依浮来峰北侧放定;因这山峰由佛地而来,故称“佛来峰”,为凡人世代流传,并点一寺院,后叫定林寺。

八仙

名山好水并不是一日形成。又一日,八仙云游到莒,见浮来、佛来二峰平空而至,为此地增色不少。议论之间,那铁拐李抬高声音说:“人说八仙神通广大,到处为民造福,可这里所造山景却没有我们的份,咱蓬莱仙山多得很,我们移来一座,为莒地做点奉献,不是很好吗!?”那七仙欣然同意。铁拐李挥动拐杖,口中念念有词,只见一座山峰从蓬莱仙岛飘飘飞来,稳稳当当地靠浮来峰以南落了下来,此峰即称“飞来峰”。有山无水称不上山明水秀,铁拐李好事做到底,拐杖照山坡通去,一下子通到了东海,等拔出拐杖来,清水哗哗喷了出来,天长日久,水流不断,有时东海龙子龙孙顺泉眼游玩到浮来山,卧龙泉则是他们停留的好地方。

浮来山的仙景

你看浮来山那秀丽的景色,确实像仙景。山林葱茏,泉水叮咚,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那龙王三太子无意种下的银杏树,如今枝叶繁茂如华盖。就它的古老与粗大,在今天盖世无双,人称“天下银杏第一树”。南海观间点的定林寺,至今完美无缺。

定林寺和银杏树

院内银杏树,树龄达3500多年,树高26.3米,周粗15.7米,号称“天下银杏第一树”,也有人管它叫“银杏之祖”,参天而立,远看形如山丘,龙盘虎踞,气势磅礴,冠似华盖,繁荫数亩。

在莒城登高西眺浮来,呈平地崛起之势,有水上浮来之感。此山三峰鼎立,拱围相连,构成藏风聚气幽境。山东坡有女米许隘口,入此口经弯曲陡峭山路,汽车可以直达寺畔停车。

此山有商周老树、晋代古刹、隋唐庙庵……莒鲁盟浮来,法汰讲《禅定》,惠地校《华严》,昙观送舍利,三丰传丹术……尚有遗迹存在,志乘可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上述名僧、高道何亚于仙?为此而称名山。

在这秀奇玲珑的浮来山上,有定林寺、校经楼、银杏树、清泉峡、怪石峪、仙书石、莒子墓和啁鸡岩八大景观,有救生泉、卧龙泉等三大名泉。春来花满园,夏来绿满山,秋来果实香悠远。修竹奇木居古繁茂,果树满山春华秋实。寺庙内外、亭榭之畔,有读不完的证史碑文;云龙崖上、怪石峪内,有阅不尽的摩崖石刻。

校经楼

校经楼中陈列着历代名家的墨宝和有关浮来、刘勰、《文心雕龙》等今古佳作,丰厚的资料珍藏,曾令史学泰斗发出“绝仰千古”的赞叹! 另外,现在还有朝阳观 浮来阁 福寿塔等景观,每年正月十六日举行山会、10月会举行福寿节。 在山上还有"华人寻根馆",内存世界最大的根雕(获吉尼世界记录大全认可)

化石的证明

神话传说,原不足信,但从山上多次发现三叶虫化石和其他海生动物化石来看,说明早在4.9-4.4亿年前古生代奥陶纪,浮来山确实曾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沉积了深厚的岩层。由此可见,说浮来山由海上漂来,其实是不无根据的。浮来山虽无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但却以它特有的清雅灵秀之丰姿和得天独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的游人纷至沓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