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伏羊文化节
释义

由来

2003年夏季,萧县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第一次打出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招牌,得到了其他一些羊肉餐馆的积极响应,一时间,所有的羊肉餐馆都川流不息、热闹异常。当年的羊肉系列菜肴,为人们的盛夏饮食增添了一道大餐,隆重的盛况,也进一步证实了萧县伏羊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到2007年夏,萧县政府以官方的名义曾经举办一次“伏羊文化艺术节”,盛况空前,为萧县伏羊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因节减开支的原因终止停办。而萧县民间坊里以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为首,仍一如既往地维持着伏羊饮食文化的习俗,打出“萧县伏羊节”的招牌,至今已连续八年。

原因

三伏天品食羊肉在萧县有着悠久历史,俗称伏羊肉,历史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伏羊者,乃炎夏入伏天的羊肉也。伏天食用羊肉的习俗,既暗合“天人合一”的质朴养生理念,也含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历史典籍记载,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到了元代,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居于统领地位,占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多。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隐喻着人们对羊肉菜肴的追求和对美食烹饪的感悟。

据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创办人、许堂五香羊头馆经理许敏介绍,山羊经春夏两季饲养,膘肥肉嫩,首先,宰杀后肉味醇厚,膻味小,汤汁鲜美,宜食用;其二,三伏天人体内有积热,食用了加有辣椒油、米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其三,三伏天里吃性热的羊肉,伴以葱、酱、蒜、花椒等热性作料,能刺激人体大量排汗,有助于排出体热,排出体内毒素。据《本草纲目》记载:山羊味甘、性热、无毒,主治暖中、虚劳寒冷,补肾益气、镇静止惊、止痛,益养产妇,可开胃健力,医治五劳七伤。

萧县民间自发形成的伏羊节里,羊的吃法也特别多:鲜美香溢的醇汤羊肉,后味纯厚的红烧羊肉,许氏麻辣羊蹄拐、火辣辣的川江羊肉,香脆可口的烧羊排,五味俱丰的烧羊头、羊杂,许堂五香羊肉汤、吉祥三宝、爆羊肉、烤羊肉,一羊十吃……,.一碗羊肉汤、两个烙馍卷上鲜香的羊肉,再加上红红的辣椒油,直吃得满嘴流油,通体汗流,餐后的感觉只剩一个字——爽!

现状

素有“国画之乡”之誉的萧县,自古盛产山羊,养殖山羊是当地农民的一项传统副业。本地的山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是当地的传统美食。羊肉如此鲜美,营养丰富,得益于传统的养殖方式:每日清晨养羊人赶着羊群,沿树林、山岗、河湖堤岸放牧,遍布于山野河岸,直至傍晚牧归。自然生长的各种奇花异草:何首乌、苦参、荫陈、益母草、猪耳草、野地黄等成了山羊的食物。成群的山羊穿梭在林间山岗,河塘沟岸,悠闲地享用着百草,呼吸着天然氧吧,欢了就地打个滚儿,渴了饮一气山泉水。药食两用的“萧县山羊”即这样养成。

近些年来,萧县的羊肉饮食系列已誉满徐淮地区,全县现有大小宾馆酒楼饭店千余家,仅大小羊肉馆和与羊有关的占近半,其中有号称“名震徐淮三百里,羊肉汤味压江南十二楼”的汪家羊肉馆、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许堂五香羊头馆、丁里青春羊肉馆、城北圣泉寺等为代表的具有现代规模、装璜豪华的羊肉馆,另有卢家、尹家、毛家、吴家等老字号,以及筛子泉、皇藏峪、天门寺等数百家自发零散经营户,经营条件及环境参差不一。随着每年食客的日增,其羊肉系列菜肴,尤以许堂五香羊头馆、汪家羊肉馆、丁里青春羊肉馆、城北圣泉寺羊肉馆名声甚大,已逐渐形成一种隐性品牌。本地食客,三天不吃羊肉就觉谗,外地客人来萧县,不食羊肉为遗憾。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周边地区专程赴萧县“品羊”的食客就达二、三十万人次,营业收入高达几千万元,进入伏天,大小羊肉馆更是家家爆满,座无虚席,有的还需提前预定,伏羊饮食的盛况局面可见一斑。

逢席必饮酒。既然伏羊肉成为夏季的一道大餐,那么用来助兴的酒是必不可少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尤以萧县喝酒风气为甚,“大江南北喝不过安徽,淮河两岸喝不过萧县”。灼热的伏羊节人气,连同皖北人豪饮的壮气,共同组成了皖北大地浓郁质朴的伏羊文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