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辐射探测器 |
释义 | 用以对核辐射和粒子的微观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传感器件、装置或材料。 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基本介绍辐射探测器 (radiation detector) 用以对核辐射和粒子的微观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传感器件、装置或材料。 辐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当粒子通过某种物质时,这种物质就吸收其一部或全部能量而产生电离或激发作用。如果粒子是带电的,其电磁场与物质中原子的轨道电子直接相互作用。如果是γ射线或 X射线,则先经过一些中间过程,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或电子对,把能量部分或全部传给物质的轨道电子,再产生电离或激发。对于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例如中子,则是通过核反应产生带电粒子,然后造成电离或激发。辐射探测器就是用适当的探测介质作为与粒子作用的物质,将粒子在探测介质中产生的电离或激发,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可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 分类综述辐射探测器给出信息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粒子入射到探测器后,经过一定的处置才给出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例如,各种粒子径迹探测器,一般经过照相、显影或化学腐蚀等过程。还有热释光探测器、光致发光探测器,则经过热或光激发才能给出与被照射量有关的光输出。这一类探测器基本上不属于核电子学的研究范围。另一类探测器接收到入射粒子后,立即给出相应的电信号,经过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就可以进行记录和分析。这第二类可称之为电探测器。电探测器是应用最广泛的辐射探测器。这一类探测器的问世,导致了核电子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历史能给出电信号的辐射探测器已不下百余种。最常用的主要有气体电离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三大类。早在1908年,气体电离探测器就已问世。但直到1931年脉冲计数器出现后才解决了快速计数问题。1947年,闪烁计数器的出现,由于其密度远大于气体而大大提高了对粒子的探测效率。最显著的是碘化钠(铊)闪烁体,对γ射线还具有较高的能量分辨本领。60年代初,半导体探测器的研制成功,使能谱测量技术有了新的发展。现代用于高能物理、核物理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的各种类型探测器件和装置,都是基于上述三种类型探测器件经过不断改进创新而发展起来的。 组成一种用于探测入射辐射的空间分布的辐射探测器,包括:一个辐射敏感的半导体;在半导体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公共电极,用于接纳偏置电压;在半导体的另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多个分段式电极,用于输出在半导体内由入射辐射产生的电荷,作为电信号;和,一个光照射机构,用于至少在辐射探测期间发射光。 性能辐射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是探测效率、分辨率、线性响应、粒子鉴别能力。将辐射能转换为可测信号的器件。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是,辐射和探测介质中的粒子相互作用,将能量全部或部分传给介质中的粒子,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引起宏观可测的反应。对于光学波段,辐射可以看作光子束,光子的能量传给介质中的电子,产生所谓光子事件,辐射能转变为热能(如热电偶)、电能(如光电流和光电压)、化学能(感光乳胶中银颗粒的生成),或者另一种波长的辐射(荧光效应)。根据这些能量和辐射,设计各种不同器件,以测量天体的辐射能量。 探测效率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数与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入射到探测器中的该种粒子数的比值。它与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几何形状和对入射粒子的灵敏度有关。一般要求探测器具有高探测效率。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在极强辐射场下,则要求探测器具有较低的灵敏度。指光子和探测器在作用的初始过程中,产生的光子事件数和入射光子数之比。它描述探测器接收和记录信息的能力。入射光子有可能穿透介质或被介质反射。有时介质要吸收几个光子引起一次光子事件,有时产生的光子事件未被检测,所以一般探测器的量子效率小于1。 分辨率能量分辨分辨其能量非常接近的粒子的能力 空间分辨(位置分辨):精确给出粒子入射位置的能力; 时间分辨能精确给出粒子到达时间的能力。上述这些指标一般用测出谱线的半高宽(FWHM)和十分之一高宽(FWTM)表示。 线性响应探测器给出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与入射粒子的能量、强度或位置成线性关系的程度,一般称为能量线性、强度线性或位置线性。 粒子鉴别能力一定类型的探测器只对某些种类的入射粒子灵敏,而对其他粒子不灵敏,或是随入射粒子种类的不同而给出信息的形式不同,这样就便于有选择地探测所需要的粒子而排除其他不必要的核辐射干扰。 响应度又称灵敏度,等于探测器输出信号和入射辐射功率之比。辐射功率增加时,输出信号也成正比地增加,这样的探测器称为线性的,否则称为非线性的。 分光响应又称分光灵敏度,指单色辐射作用时探测器的灵敏度。它表征探测器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响应特性。分光响应随波长变化的探测器,称为选择性的,反之称为非选择性的。以探测器最敏感波长处的响应为单位的分光响应,称为相对分光响应。 探测率等于探测器能探测的最小辐射功率的倒数。任何探测器都有噪声,比噪声起伏平均值更小的信号实际上检测不出来。产生如噪声那样大的信号所需的辐射功率,称为探测器能探测的最小辐射功率,或称等效噪声功率。有时用探测率描述探测器的灵敏度。 一般还要求辐射探测器具有抗辐照损伤和对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如温度、湿度、光照、耐腐蚀和机械振动等。具有成像功能,是现代新型探测器的一个特点。这种探测器已用于中子照相、γ照相、X 衍射和电子显微镜等方面。因此,它的应用范围也早已超出核科学领域,而扩展到其他学科研究和有关国民经济部门。 中国辐射探测器的研究工作是在50年代初期开展起来的,先后研制成功原子核乳胶、盖革计数管、碘化钠(铊)闪烁体等。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又先后开展了其他各种闪烁体、光电倍增管和半导体探测器等的研究工作。中国在核武器研究中,已基本上使用本国研制的各种辐射探测器。 发展趋势核辐射探测器发展趋势主要是:①研究同时能给出入射粒子位置、能量、时间等多种信息的组合型探测器和探测装置。②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新成就,提高对探测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精确度,速度和对信息的利用率。微电子技术正促进微型化探测器的出现。③寻求更理想的探测介质和探测机制,研制超导探测器。 辐射1、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辐射按伦琴/小时(R)计算。 辐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这一点不同于传导,传导是单向进行的。任何已经遭遇辐射的人都应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整个身体,并立即寻求医生或专家的帮助 ! 辐射能被体物吸收时发生热的效应,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不同,所产生的温度也不同。因此,辐射是能量转换为热量的重要方式。 辐射传热 (radiant heat transfer)依靠电磁波辐射实现热冷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是一种非接触式传热,在真空中也能进行。物体发出的电磁波,理论上是在整个波谱范围内分布,但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有实际意义的是波长位于0.38~1000μm之间的热辐射,而且大部分位于红外线(又称热射线)区段中0.76~20μm的范围内。所谓红外线加热,就是利用这一区段的热辐射。研究热辐射规律,对于炉内传热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高温炉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也有积极意义。当某系统需要保温时,即使此系统的温度不高,辐射传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保温瓶胆镀银,就是为了减少由辐射传热造成的热损失。 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能量。无线电波和光波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气中稍慢一些。 电磁波是由不同波长的波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长范围从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线到波长达几公里的无线电波。Υ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超短波和长波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波的范围。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于其间。波长长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Υ射线、X射线等。这些辐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用仪器测出。 太阳辐射波长主要为0.15-4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0.5微米;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主要为3-120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10微米。习惯上称前者为短波辐射,后者为长波辐射。 危害在辐射源集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容易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正常人快二十四倍。 一个健康的可以抵挡短暂的5000R负荷,但仅700R的剂量都足以使一个健康的人受到致命的威胁,但每个人的身体抵抗能力不同,每个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一般受到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头疼、失眠、心率不齐等中枢神经的问题。同时,对于有些人的眼睛可能产生影响,出现视力下降、皮肤病等现象,重的还有可能致癌。对于孕妇可能导致流产,安装了心脏起博器的老人尤其要注意。同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在超标环境下,也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对电磁辐射“草木皆兵”。但是,对老人、儿童、孕妇或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对电磁辐射敏感人群及长期在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采取防患措施。 预防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家用电器走入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带电设备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可是随着城市周围的高压电、发射塔越来越高,家中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人们感到便利的同时,也在受着伤害。目前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水、空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如果有一天,您所住的房屋突然被告知处在比较严重的电磁辐射当中,您会怎么样呢?这些众多的家用电器中您能找出辐射量比较高的电器都是哪些吗?什么是电磁辐射?专业的角度来讲,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在我们家中几乎任何的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比如微波炉、电视机、电脑、手机等! 防护服:包括外衣、马甲、围裙、孕妇装等,由特殊纤维制成,具有较好的防电磁辐射、抗静电作用。尤其是有微波炉的家庭,最好配备防护围裙,可有效防止电磁辐射。对于孕妇来说如果接触电器设备,一定要穿上防护肚兜或防护装,保证胎儿的健康生长。 防辐射屏:具有防辐射、防静电、防强光等多种作用,对保护视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要注意时间和距离。 伤害程度与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越长,受到的伤害越大。而与距离成反比,距离拉大十倍,受到的辐射就是原来的百分之一,距离拉大一百倍,受到的辐射就是万分之一。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