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辐射屏蔽 |
释义 | 辐射屏蔽目标(1) 基本要求屏蔽室的辐射屏蔽应保证屏蔽室外的人员可能受到辐射符合GB18871第4.3的防护要求,其防护的基本原则是:辐射实践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限制个人所受到的正常照射不超过计量限值,以及辐射防护的计量约束等。 (2) 屏蔽室屏蔽目标考虑上述基本要求,放射治疗室屏蔽年(周)计量目标值列于表1 表1 机房屏蔽目标值 人员类别 年计量/(mSv/a) 周计量/(μSv/周) 职业放射工作人员 2~5 100 应当明确:表1的参考值仅是与辐射屏蔽室外的辐射水平相关的,不包括人员进入屏蔽室后,在放射源装置旁或者带有一感生放射性辐射计量的装置旁操作重的照射;不包括涉及放射源安装、运输、退役等环节的照射。 (3) 剂量率参考值表1的年(周)计量目标值,可按下式导出剂量率参考值 H=Hc/(t·T·U) (1) 式中,Hc为周计量目标值(μSv/周); U为治疗装置有用束向关注位置的方向照射的使用因子; T为区域居(贮留)因子,人员在相应区域的贮留时间占治疗装置总照射时间的份额; t为周治疗时间的小时数,h。 在屏蔽室外,距室的表面30cm处的辐射剂量率应同时满足(1)式的导出剂量率参考值及下列要求: 以控制室为代表的居留因子的场所:2.5μSv/h(T>1/2) 部分居留或偶尔居留的场所: 10μSv/h(T≤1/2) 考虑到射入治疗室顶屏蔽物的散射辐射和室顶上方空气的天空散射,人员不可到达的屏蔽室顶表面的辐射计量水平一般不大于300μSv/h。 上述剂量率参考值是一般场所和环境条件下的经验参考值,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有当地的审管部门指定(或认可)剂量率目标。 常见问题屏蔽的辐射因素与辐射源屏蔽相关的辐射包括:(a)辐射源有用线束。(b)穿过辐射源组装壳体的泄漏辐射,它是非有用线束。(c)散射辐射,即受到有用线束和泄漏辐射直接照射的对象、患者、装置部件以及建筑物壁的散射辐射。(d)天空散射辐射,即穿过屏蔽室顶的辐射(主要是有用线束和泄漏辐射)与屏蔽室顶上方空气作用,散射至屏蔽室外围环境区的辐射。(e)侧散射辐射,即辐射源射入屏蔽室顶的辐射与屋顶屏蔽室外一定距离处人员驻留建筑物重高于屋顶的楼层。(f)在辐射能量较高时(如质子治疗),有用线束和泄漏辐射直接照射到物质上发生核反应所产生的中子及相关的 致辐射,它是伴生的次级辐射。 治疗装置的辐射源指标与治疗室屏蔽相关的主要辐射源指标如下: 辐射类型:如Χ,γ,n; 辐射能量:KeV,MeV; 辐射输出量:治疗束中心轴上距辐射源点(靶点)1m处的辐射剂量率。 治疗装置的泄漏辐射指标:治疗装置有用束外距辐射源点(靶点)1m处的泄漏辐射剂量率或相对治疗束辐射输出量的份额; 有用束区域:距辐射源点等中心处的最大辐射野面积或有用线束张角。 关键评估点屏蔽室外关注位置为距室外表面30cm处。关键关注点包括:过辐射源点至各墙、顶的垂直线的相应位置(a,b,e,f);主、次防护墙的接壤处(c,d);防护门外(g),迷路内口相应的墙外(k);屏蔽室直接相邻的控制室。此外,关键评估点还应包括:与机房不直接相连的人员贮留时间场的场所;天空散射可能计量相对高的区域(列如距机房内辐射源点15m);屋顶散射可能的至机房附近建筑物较高层室的计量相对高的区域。 辐射屏蔽概要(1) 屏蔽估算方法 机房外距辐射 机房外距辐射源点R(m)处的辐射剂量H(μSv/h)按下式计算: 公式 式中:H为年(周)累计剂量,μSv/h (μSv/周); H0为有用束中心轴上距源点1m处的剂量率,μSv/h ; Tf为屏蔽物的辐射透射因子; T为治疗照射时间,h/a或h/周; U为使用因子; T为居留(贮留)因子; f:对有用线束为1;对泄露辐射为泄露辐射系数(距辐射源点同距离处泄露辐射剂量相对有用线束的分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