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释义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排律。杜甫的朋友严挺之的儿子叫做严武。公元761年,严武担任成都尹,次年,玄宗和肃宗相继驾崩,七月,代宗召严武还朝,杜甫写此诗送给自己的这位“忘年交”。该诗写出了严武入朝缘由、平日之功、送别情绪,鼓励严武见危授命,表明杜甫的做人原则和他对朋友的态度。

作品名称: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卷227_25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⑵。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⑶。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⑷。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⑸。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⑹。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⑺。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⑻。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苹⑼。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⑽!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⑾!

作品注释

诗句简析

⑴严公,指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唐朝大臣。杜甫朋友之子。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⑵上句以黄帝的升天来说明玄宗和肃宗的去世。《汉书·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龙有垂胡髯下迎,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旧唐书·严武传》:“二圣山陵,以武为桥道使。”因和还朝有直接关系,所以从这件事说起。下句是说代宗即位。象阙指朝廷,沈约《上建阙表》:“宜诏匠人,建兹象阙。”宪章,法制。

⑶时祸乱未平,所以说犹多难。严武在玄宗时已为侍御史,肃宗时又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所以称为旧臣。

⑷以下四句追叙严武的武功,见得召还并非偶然。安反侧,指平安史之乱。经纶,是用治丝的事情来比喻一个人的文武才干的。

⑸感激,奋发。张天步,犹张国运:指收复京师。从容,有应付裕如之意。静塞尘,指镇守四川。

⑹上句是说自蜀召还,下句是说入朝辅政。北极五星,其一曰北辰,是天之最尊星,《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故古人多以喻朝廷或皇帝。

⑺杨注:“上句承南图句,指蜀人思旧署也。下句承北极句,言以夏时入觐。”古漏刻,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漏鼓,报漏刻之鼓。

⑻《新唐书·艺文志》载李靖有《玉帐经》一卷。玉帐术,用兵之术。严武去蜀,故云空留。

⑼以下写送别。上句言武由蜀入朝。阁道,犹栈道。丹地,以丹漆涂地,指朝廷。下句自伤留滞成都。

⑽此二句流水对。那,岂也。会,定也。秦指长安。

⑾末二句是赠诗主旨。送大将还朝,而预祝其“见危授命”,在他人必不敢,亦不能,以杜甫本身即一“济时肯杀身”之人也。观此,知遭田父泥饮之美严武,用意亦在诱导,非阿谀以谋求一己之私利。台,是三台,星名,古人以三台比冥公,台辅,即宰辅的意思。

段落详解

鼎湖瞻望远①,象阙宪章新②。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③。

(此叙严公人朝之由。鼎湖,肃宗晏驾。象阙,代宗即位。多难,朝义未平。忆旧臣,言诏书特召,而中原共忆也。)

①《前汉·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龙有垂胡须下迎,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黄图》:鼎湖宫,在湖城县界。晋灼曰:在蓝田。二圣山陵,召武为桥道使,故云鼎湖。《诗》:“瞻望弗及。”②《南史·何胤传》:阙谓之象魏。象者,法也。魏者,当涂而高大也。陆倕《石阙铭》:“象阙之制,其来已远。”《记》:“宪章文武。”③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后汉·孔融传》:“圣上哀矜旧臣。”

与时安反侧①,自昔有经纶②。感激张天步③,从容静塞尘。南图回羽翮④,北极捧星辰⑤。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⑥。

(此记平日之功,及归朝之事。经纶能安反侧,指灵武扈从时。张天步,谓复京。静塞尘,谓镇蜀。回羽翮,自蜀而还。捧星辰,旧京在望。漏鼓思昼,侍朝之久。宫莺罢啭,夏时人觐。)①《光武纪》:“令反侧子自安。”②《易》:“君子以经纶。”③刘琨诗:“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诗》:“天步艰难。”④《庄子》:“夫鹏九万里而图南。”⑤北极句,用《论语》北辰星拱意。⑥沈佺期诗:“宫莺啭不疏。”

空留玉帐术①,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②,江潭隐白苹③。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④;临危莫爱身。

(结出送别情绪。兵威尚在,留玉帐也。都尹远去,愁蜀人矣。丹地,严将赴朝。江潭,公尚在蜀。此生二句,见江潭不堪久居。台辅二句,见丹地宜思报称。数句宾主兼收。此章四句起,下二段各八句。)

①《抱朴子·外篇》:兵在太乙玉帐之中,不可攻也。《唐·艺文志》兵家有《玉帐经》一卷。张淏《云谷杂记》:按颜之推《观我生赋》:“守金城之汤池,转绛宫之玉帐。”又袁卓《遁甲专征赋》:“或倚直使之游宫,或居贵神之玉帐。”盖玉帐乃兵家厌胜之方位,主将于其方置军帐,坚不可犯,如玉帐然。其法出黄帝遁甲,玉帐以月建前三位取之。如月建寅,则已为玉帐也。李太白《司马将军歌》:“身居玉帐临河魁。”戌为河魁,则玉帐在戌也。②张正见《艳歌》:“执乾趋丹地。”《汉官仪》:省中皆胡粉涂壁,以丹涂地,谓之丹墀。③谢脁诗:“江潭复为客。”④《后汉·张奋传》:累世台辅。卢世浓曰:此诗十韵,气象规模,与题雅称。末复嘱之曰:”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法言忠告,今人肃然。夫奉送府主,谁敢作此语,亦谁肯作此语,子美真古人也。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严公,严武,是杜甫的朋友严挺之的儿子,对杜甫来说,是所谓“忘年之交”。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旧历十二月,严武为成都尹,次年,即公元762年(肃宗宝应元年)旧历四月,玄宗和肃宗相继死,七月,代宗召武还朝,所以杜甫便写了这首诗送他。从这首诗的结语“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两句可以看出杜甫的为人和他对朋友的态度。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