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枫林镇 |
释义 | 1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枫林镇◎ 区域概况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枫林镇位于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中游东岸,距离县城38公里。西与岩头镇隔江相望,东与乐清市芙蓉镇接壤,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85年,被命名为永嘉县“武术之乡”和“象棋之乡”。2000年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被命名为省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省农业三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枫林镇地处永嘉县北部,耕地面积1.1万亩,2000年农业总收入8322万元,属半山区农业重镇。枫林镇辖4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336户,4.1万人(2005年),总面积73.6平方公里(古城区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78亩,宜林地73607亩。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03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 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地处楠溪江旅游中心,诸永高速公路楠溪江唯一的出入口,已纳入温州国际大都市后花园框架,即温州市生态公园;规划功能为旅游、休闲、娱乐、度假、购物、会务、餐饮、青少年活动中心。 ◎ 历史文化枫林原名丰里。明朝时,因村南前山遍布枫香树而易名为枫林。枫林建村久远,聚居人口众多,文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素称东瓯名镇。据历史记载,乾隆年间枫林已称镇,清与民国,枫林镇名一直沿用。 枫林古镇,坐东朝西,前人描述这里的地理形势,有“前岩纱帽,后峰笔架,狮水潆洄,象山耸立,左蟾跃,右鹰翔,龙盘虎踞,景无所匹。”之说。枫林是楠溪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中心,素有“楠溪第一村”和“小温州”之称。 枫林古镇的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东晋时期,就有中原士族迁入开发枫林这片土地。初唐时期,枫林村落已经初具规模,村西就是楠溪江中游重要的水运码头昭浦,航运的发达促成浦亭街的繁荣,进而吸引许多名门望族来此居住,共同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根据有关史料表明,宋朝以前迁居枫林的姓氏就有30余姓,永嘉学派学者中,就有丁昌期、刘安节、刘安上、徐自明等人的家族聚居于此,各姓进士共有20余名。南宋孝宗癸未元年(1163)状元、礼部尚书木待问故居旧址位于枫林古镇东南角,占地7600平方米,其后裔至今还有木贤好一户人家居住枫林。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他少年时期就曾经在枫林档溪村的温州学正刘进之创办于家乡的法慧书院里读书。叶适晚年为刘先生的儿子刘子怡这位少年同窗写墓志铭时提到,他师从刘进之求学之时,楠溪枫林一带的文风鼎盛,足以与温州城并驾齐驱了。此时的枫林已经有“枫叶地,称乐土”的美誉。徐姓是枫林古镇后来居上的楠溪名门望族。公元1106年春天,枫林柯家牡丹盛开,邀请四方文人墨客举行牡丹诗会,饮酒赋诗长达一个多月,徐姓始祖徐公仪乘着酒兴题《牡丹诗》说:“魏紫姚黄未足夸,元龙百尺有王花。一枝丹萼开连理,两朵红云捧日华。”受到柯家主人赏识,就招赘为女婿,耕读传家,成为书香门第。900年来,枫林文人学士辈出,遗存文物古迹众多。 枫林因山水环绕,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近代史上的浙南军政重镇。明洪武二年(1369),设枫林镇以防倭寇入侵。清雍正十三年(1735)设立永嘉县丞署,管辖永嘉县瓯江北岸的十都二社,与瓯江南岸的县城鹿城相呼应。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枫林惠日寺整编为红十三军,已经记载于《中国红军发展史》、《中共浙江党史》和《中共温州党史》等史册。抗日期间,驻有浙江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浙江高等法院第一分院、《浙瓯日报》江北分社、国民党浙江永嘉县党部、县政府,并驻陆军21师和暂编33师师部,兵员最多时达8000人。1945年10月,驻浙江省第二保安队司令部。1946年,驻国民党括苍(浙南温、台、处七县)绥靖处。1949年4月1日,枫林提前解放。1949年9月,为永嘉县人民政府驻地。 明清时期,徐氏宗族有各类生员400余名,举人11人,武举人3人,进士1人。科举废除后,钦赐师范科举人2人,辛亥科孝廉方正1人。科举人士,或埋头治学,或由儒生进而行医,或弃儒从商,或积极参政,使枫林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生员社会,在培养人才、建设经济、自治地方、兴办公益事业诸多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受到朝廷的表彰和乡间群众的爱戴。晚清民国时期,楠溪高等小学、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和永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先后在这里创办。 ◎ 经济发展2000年来,该镇利用原有农业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合理规划、调整结构、提出了“小三带”发展战略,即平原地粮经畜渔高效农业经济开发带,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和养殖业;低矮经济林开发带,重点发展杨梅,猕猴桃、水蜜桃等水果;高远山药材,高山蔬菜、林业开发带,重点发展杜仲,厚朴、木香等药材。2000年,该镇发展了大棚蔬菜2700亩,高山蔬菜1200亩,存栏肉猪1.7万头、青虾1800公斤、罗氏沼虾900公斤、鱼类5000公斤、长毛兔2300头、肉兔500头,经济水果林累计1.3亩、用材林600亩。 该镇农业已经全方位的开发,上规模、上档次。 2002年来,枫林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立足镇情,枫林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发展优势逐步显现。 特色农业效益初显。一是大棚蔬菜发展迅速,产业化趋势明显,枫林已成为温州市二线蔬菜基地,为全市蔬菜新样板。2002年枫林蔬菜基地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同年,枫林“茄子”、“浦瓜”、“四季豆”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多年获得温州市菜篮子工程重点基地镇称号,枫林蔬菜基地被评为省“三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二是以脐橙、杨梅、猕猴桃为主打产品的经济水果林已成为农业增收的新亮点。成功包装推出了“枫林”牌脐橙,市场供不应求,在2004年的秋季农博会上获得了优质奖。三是药材综合开发如杜仲、厚朴、木香等药材已初显经济效益。成功开发了“枫林牌”杜仲茶,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称号。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枫林“沙岗粉干”远销省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观枫林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诸多特点和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去年诸永高速公路枫林段的开工建设和枫孤溪开发项目的推进,将大大的改变了枫林的交通现状和经济发展重点,以及在发展楠溪江旅游业中所起的作用。 枫林素有“小温州”之称,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枫林镇立足枫林优势,审时度势,树立“特色经济”发展观,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带动、旅游拉动、环境促动、项目推动的“四轮驱动”(以农业带动为基础,提升镇域经济发展质量;以旅游拉动为关键,丰富镇域经济发展载体;以环境促动为保障,构筑镇域经济发展平台;以枫孤溪开发为契机,全面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发展战略,走具有枫林特色和资源特点的经济发展之路,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生态旅游枫林镇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飞瀑、怪石、滩林、文物古迹、历史名人、民俗传说、武术文化及农家风情等,其主要特色为山水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态旅游已成为枫林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同时古镇保护规划力度加大,编制了“枫林古镇总体保护规划”。 ◎ 基础设施交通方面,诸永高速公路枫林段已开始建设,并且进展胜利。平原地区公路全部实现了路面硬化;北部山区康庄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古村维修整治、枫林大道、环镇公路建设即将实施。供电方面也基本实现了农村电网的全面改造;通讯方面,开通了移动通信,固定程控电话拥有量大幅度提高;农田水利方面,新增造田面积1800亩,低产田改造3050亩,标准农田建设2430亩;教育卫生文化方面,相继新建了孤山中小学、沙岗小学和镇卫生防保大楼,枫林中心小学已经完成迁建工程,水东小学也已开始建设。29个村看上了有线电视。镇垃圾场已投入使用,枫孤溪开发作为一号招商引资项目,详规编制已完成。同时,大力实施移民脱贫工作,对2个高山村实行整村迁移,移民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 2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 区域概况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地处鄂赣两省交界,阳新县富河下游南岸。东往庐山、西接城关、南邻木港、北靠长江,是阳新县“东大门”。镇政府驻枫林街。镇域面积270.9平方千米。辖:五合、月朗、汪源、大德、杨柳、坡山、白田、水源、宋新、竹林、花塘、漆坊、沿冲、南城、石塘、大畈、胡政、坳上等18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8792户,总人口42622人(2005年)。2010年前后,据公告称,国家高铁项目经过我镇,引起“高铁经济”连锁反应,部份人加紧在高铁必经之路加盖临时建筑,以获取赔款,我们坚决反对这种为私利而损国家的行为。 自然资源 枫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金、铜、铁、锰、硫、煤、大理石、麦饭石等。境内山多湖广,竹木水产资源丰富,盛产花鲢、绒蟹、优质稻、腊米、把竹等,历史上被誉称为“腊米之乡、石材之乡、鱼米之乡、把竹之乡”。 ◎ 旅游景观枫林镇自宋代形成集镇,古称枫林铺,因枫树茂密而得名。著名诗人、散文家杜牧二次重过枫林铺时留下了千古绝句《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牛湖秋色”、“飞云古刹”、“泉口碧潭”、“石屋泉河”、“黄荆竹海”等奇异秀丽的自然景观,也有闻名遐迩的“东坡洗墨池”、“国师府第”、“古岭碑刻”、“黄桥古码头”等人文景观,特色各异、风景宜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枫林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有一座至今还用大学士的名字来命名的山,它就叫坡山。《阳新县地名志》记载:“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由黄州赴筠州,经此(碧云山)登山游览,从此改名坡山。” 绵亘的幕阜山脉由北向东,转南而西,像一条盘踞的青龙,横卧在湘鄂赣三省的边界。而在鄂东南地界的群峰上,一条条缓冲而下的山岭,一泓泓清凌凌的溪水,都闪耀着迷人的色泽与波光。在这万山丛中,坡山上涌起的云雾就像仙子的纱巾,就枫林镇紧紧搂在怀抱里。这坡山上神奇的云雾,注定会让这个小镇变得钟灵敏秀,地杰人灵,吸引北宋的才子东坡的驻足。 ◎ 经济建设2002年来,枫林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交通及通讯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枫林集镇距省界不到3公里,界浮省道和大沙铁路平行穿境而过,距长江水道仅15公里。2002年来,界浮省道改建、铁路复线及移民建镇工程给枫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风土人情 结婚风俗:1送风面礼 2过大礼(定婚) 3接新客 4办酒席宴请。 殡葬风俗:请道士做法后再安葬,国家实施火葬政策以后,并没有解决墓地侵蚀森林的问题,因为火化后仍然入棺,棺木和原先大小一样,大操大办的陋习在当地越演越盛。 枫林镇的封建迷信深入人心,有“十里一庙,一里一堡”的独特风景;有独特的信仰,例如“四老爷”等,在老一辈的心目中,地位高过观音菩萨。近年来更有利用封建迷信敛财的现象。 这些封建陋习都需要创新型的政府加以引导,从宣传教育入手,党员以身作则,改变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作风,带领农民逐步以科学,农艺,人文,多种途径进行思想上的改造,让知识代替迷信,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 教育事业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枫林镇中小学校 阳新县枫林镇下庄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五合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刘冲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南塍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古岭黄荆坳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坡山完全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坳上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夏冲完全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大德初级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大畈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宋新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月朗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杨坊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杨柳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杨桥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枫林初级中学 阳新县枫林镇栗林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桥头高级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樟桥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水源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汪源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沿冲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湖田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漆方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甘港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白田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石塘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石田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竹林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竹畈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胡政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花塘村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长圳小学 阳新县枫林镇桥头小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