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分趾鞋袜
释义

分趾鞋袜,或称二趾鞋袜,是拇趾与其余四趾分开的鞋子和袜子,

简介

日语称足袋(たび)。中国古代称分趾袜或二趾袜为丫头袜(也作鸦头袜、鸦头袜)或歧头袜,,除了是布料、丝织品所造之外,有些是用皮革制成的,因此有时会写成丫头袜、鸦头袜、鸦头袜、丫头袜、鸦头袜、鸦头袜、歧头袜、歧头袜。

分趾袜呈“丫”形,穿木屐时可以让脚趾卡住上面的绳系。

足袋的词源

“足袋”本来是古汉语称袜子,日本也吸收了这个名称,在11世纪时就有“足袋”的记载。后来在日语里变成专指分趾的袜子和鞋。

分趾袜历史

中国

分趾袜最早出现在中国,称为“丫头袜”。唐朝的李白有《越女词》云:“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鸦”是“丫”的通假字。当时江南人因为当地气候潮湿多雨,多穿木屐,丫头袜就是专用来配搭人字带木屐的袜子。

至宋朝,丫头袜仍然很流行,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提到:“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渺身。”,当时不但在江南地区流行,在北方也可以见到,金朝元好问《续小娘歌》之五:“风沙昨日又今朝,踏碎鸦头路更遥。”吴无闻注曰:“鸦头袜,女子歧头袜。”

元朝时丫头袜也很常见于江南,当时浙江诸暨人杨维桢《翡翠巢》:“屏开时露鸦头袜,弦断应衔凤嘴胶。”当时在诸暨民间,农妇做鸦头袜、草鞋袜是必须的技能。后来因为缠足的普及,丫头袜就少见于中国了。

日本

日本在11世纪的文献上开始有“足袋”一词的记载,但不确定其形制是否和现在的足袋相同。而现在发音是“たび”的分指袜“足袋”,出现在镰仓时代(另一说为室町时代),其实际的起源以及发音来源至今未有定论。

对于其来源有以下说法:

* 源自平安时代的贵族穿着袜子“下沓(しとうず)”,当时的猎人穿着的袜子是皮革制,这可能是起源之一。

* 源自中国的丫头袜,与木屐一起传入日本,由于日本的下駄于当时中国的木屐形制相似,故有此一说。

* 日本所制作专用来配搭下駄的袜子,与中国的丫头袜没有直接传承关系,只是两者都是为搭配分指木屐而设计形状相似的袜子。

平安时代的皮革足袋,脚踝部分附上可缝合的纽,缝合后纽不会掉下来。

镰仓时代曾规定武家只限于从当年的十月十日到第二年的二月二日可以穿袜子,而且只有年过50岁的老人、贵族和经过各级官府特殊批准的人,才有这种待遇,是为“足袋御免”,到江户时代,才废止这项规定。

1657年发生明历大火后,皮革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高涨,木绵制品在当时突然成为普及产品。在木绵制足袋普及之时,以钮扣扣住足袋的方法有所改变。现在的足袋是以呼作“こはぜ”(甲驰、牙签、甲钩、骨板)的金属制成的挂勾扣住的,绑在钮上的线称为“受け糸”(又称作挂け糸),这种方式是江户后期至明治初期期间非常普及。但以钮扣扣住的足袋并没有消失。

现代日本人在穿着和服与下駄、草履时仍然常穿足袋。最正式的是白色,在一些正式场合如茶道会穿着。男性出行时则常穿黑色的足袋。有花纹、图案的足袋则多为女性穿着。

新式分趾袜

传统的分趾袜以无弹性的布料缝制,开口在后面,穿着时要用带子、钮扣或扣子扣紧,这些部件往往容易松开,令袜子滑下。近年就出现了以弹性纤维纺织、袜头加上橡皮筋的分趾袜,穿着时能够紧贴脚部,也不用系带子或扣扣子,穿着方便且不易滑下。但传统以带或扣子扣紧的分趾袜仍然存在。

分趾鞋

分趾鞋是一些拇趾和另外四趾分开的鞋子,日语称为“地下足袋”,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日本的祭穿着的,另一类则是平日穿着的鞋子,当中又分为被建筑工人、农夫、园丁等穿着的工作鞋以及制成分趾样式的流行时尚休闲鞋和运动鞋。

祭穿着的分趾鞋的底部物料以较分趾袜坚韧、厚实的纺织物料制造,用作工作或日常鞋子的地下足袋会用橡胶制造。虽然现在一些建筑工人已经渐渐改穿钢头硬底工作鞋,但底部柔软的分趾鞋仍然受到一些工人的喜爱,这是因为穿着分趾鞋接触地面时会给他们较好的触觉,且脚穿柔软的分趾鞋会较硬底鞋灵活。例如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走动时能感觉到他们踏着甚么;木匠、园丁等穿着柔软的分趾鞋也可以用脚捡起地上的物件。

近年又出现一些分趾休闲鞋和运动鞋,由于造型特别、款式新颖,受到一些年轻人欢迎。

其他

由于穿着分趾鞋袜的脚看起来很像猪脚,而分趾鞋袜又是日本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因此韩语中以表示猪脚的固有词“쪽바리”( jjok-bari)为对日本人、甚至是在日韩人的蔑称。

据说,分趾鞋的发明人叫石桥德次郎,他在1923年将胶底贴到传统的分趾袜子上,然后将脚腕部分加高做成靴子。这种又轻便又护脚的新鞋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石桥的弟弟正二郎,也就是日本现任首相鸠山的外祖父,把生产橡胶鞋底的技术运用到轮胎上,创立了普利斯通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之一。由于触地感很强,容易掌握身体平衡且防滑,分趾鞋如今在土木建筑、园林、高空作业者以及野营活动中被广泛使用

不要小看一双简单的分趾袜子,如果是全手工制作,一天只能做一双,即使采用流水线手工制作,一天也只能出品五六双,而培养一个成熟的足袋工匠,甚至需要20年时间。创业290年的喜久屋足袋本铺,按照顾客的脚型,精细到毫米制作,天皇家族和相扑力士都是其门上嘉宾。可是如同大部分的传统工艺一样,随着日本人生活逐渐西化,这些工艺越来越难以继承下去。喜久屋主人感慨地说:“我的祖先告诉我,只要有榻榻米的地方足袋就不会消失。可是天皇也罢,相扑力士也罢,走上台就那么几分钟,连力士平时都穿起了鞋。”据说,现在日本全国手工制作足袋的只有3家,而这家喜久屋因为无人继承,将在这代主人手中关闭。

近年来,日本人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使足袋得到重视,5个脚趾分开的足袋也流行起来,因为加大脚趾之间的空隙可以在行走时得到更多锻炼。而且脚趾的动作可以加强脚部肌肉活动,预防外翻指的产生。精明的日本商家还推出了足袋运动鞋、足袋鞋垫、足袋长筒袜等等。其中分趾运动鞋售价一两万日元,不算太昂贵,年轻人也买得起。至于造型、花样设计,则完全不输给常规的运动鞋。如果你不喜欢穿运动鞋,还有足袋拖鞋、足袋短靴等可以尝试。

西方人也从足袋中得到灵感,设计出超薄五趾鞋,号称“世界上最舒适的鞋子”。它有助于预防脚踝扭伤,有骨科医生甚至开始用这种五趾鞋帮助病人进行恢复训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2: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