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诽谤 |
释义 | 1 汉语词语◎ 基本解释读音:fěi bàng 英文:to slander; to calumniate; to libel; to malign 解释: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 示例:诽谤朋友,实在令人讨厌 ◎ 详细解释(1).以不实之辞毁人。《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照临。”巴金 《“最后的时刻”》:“诽谤中伤,血口喷人。” (2).怨望。《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 高诱 注:“怨望多也。”《韩诗外传》卷三:“无使贤人伏匿,则痹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 明 归有光 《送摄令蒲君还府序》:“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闾巷诽谤之言,或不能无。” (3).进谏。《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周书·柳虬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之言。” 宋 宋祁 《绝禁忌篇》:“ 秦 暴 汉 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 诽谤之木 ”。 2 桑德罗·波提切利作品著名美术作品:《诽谤》 来自Calumny 桑德罗·波提且利,尺寸为蛋黄涂料镶板画约1495年62×91厘米,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 基本信息《诽谤》 Calumny 桑德罗·波提且利 文艺复兴早期 世界名画 蛋黄涂料镶板画约1495年62×91厘米 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 相关传说这个寓言故事,取材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波提切利将之重新构思创作而成。画面类似一幕舞台剧:在一座庄严而神圣的罗马建筑大厅里,视觉中心有三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正把一位裸体男青年拖到国王面前审判。被黑色风衣包裹着的男子是“诽谤”,他的手势伸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的正是“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是“虚伪”,另一是“欺骗”,也有说是“妒嫉”和“仇恨”,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同时在他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悔罪”,他正向着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那就是“真理”,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可是站立不稳的真理,手指上天,意思是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这幅画寓意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人间的一切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社会现实。 ◎ 作品赏析画家在形象塑造方面,使用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戏剧效果。背景的建筑物由直线和拱形曲线构成,廊柱壁面镶嵌着古罗马圣者和英雄的浮雕,显得神圣而庄严,可是就在这神圣的地方,无辜者和真理受到当权者公然无耻的摧残和伤害;真理和无辜者以裸体表现而一切坏人皆以华丽的锦袍包裹,显示真理与无辜者的纯洁美好,画面人物组合靠手势动作发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整体。 ◎ 作者简介《诽谤》的作者:波提切利 (1445—1510年) 波提切利真名叫亚历山大·菲利浦。少年时代就酷爱绘画,开始时当金银艺匠学徒,因为有绘画天资,15岁时被做皮革匠的父亲送到画家菲利浦·利皮的画室学画。利皮带着波提切利一同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并借鉴古希腊艺术中的理想,所以他们创作的圣母子和神话人物都具有世俗的情态:和蔼可亲、动作轻盈、身着绢纱、临风飘逸。后来波提切利又转从委罗基奥门下,与比他小7岁的达·芬奇同窗共学。27岁的波提切利决定自立门户,独立开设工作室接受社会订件。由于他曾师从利皮,因此也受美第奇喜爱和赏识,逐渐成为美第奇宫廷画家中的领袖。 3 墨西哥八十年代电视剧墨西哥 电视连续剧《诽谤》 时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主演:苏珊娜·多萨马蒂斯 墨西哥电视连续剧该剧由著名演员苏珊娜·多萨马蒂斯出演。 讲述了一个生活优越的女人,在家庭遭遇变故,感受了生活无尽的苦难,受尽他人的诽谤。用自己的坚强战胜一切,重新获得幸福。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墨西哥电视剧。而本剧的主演苏珊娜·多萨马蒂斯也成为了中国观众最早熟悉的墨西哥女演员。 4 尼加拉瓜诗歌◎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诽谤 【作品国别】尼加拉瓜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姓名】达里奥 【文学体裁】诗 ◎ 诗词原文一滴泥 会落在钻石上面, 将它的光芒遮暗。 但是,即使整块钻石 被污泥沾满, 它那高贵的身价 也丝毫不减, 它永远是块钻石, 即便是将它浸入泥潭。 ◎ 鉴赏这是一首有独到之见,哲理很深的小诗。生活中极委琐、细小的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美,都有着一定的美学价值。达里奥写了不少有深意可挖的诗,不少诗句被人们当作警句引用。 “即使整块钻石被污泥沾满,它那高贵的身价也丝毫不减。”诗人从一滴泥落在钻石上写起,它凝聚了诗人的想象和观察力,以自已特有的感知和顿悟揭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真善美的灵魂。 全诗不过10行,可是透过艺术感受的外壳读者却窥见到它高度理性化的内核,体会到强烈的感染和深思。作者只选择两个意象:钻石和泥,以一个璀璨晶莹、另一个蛮横污秽,构筑起客观世界中更复杂的质的世界,将诗凝固成了哲学,而这哲学中又包含着诗。它既有着诗的光洁度,而又有普遍性的具体感,概括了一种深远的暗示,诗写得非常有力度。 ◎ 作者简介达里奥(1867—1916)是拉丁美洲诗人,被称为这块大陆的诗圣。他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主要功绩是突破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诗歌格律和诗风,并成功地将法国高蹈派和象征主义的风格揉进拉丁美洲诗歌。他的诗作对拉美诗坛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诗集有:《牛蒡》(1887)、《兰》(1888)、《亵渎的散文》(1896)和《生命与希望之歌》(1905)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