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镖效应 |
释义 | “飞镖”是古代捕猎的一种巧妙武器,它沿着一条弧线飞出去,尔后再继续沿着弯曲的弧线折回来,重新回到猎人的手里。因此,社会心理学上,把行为举措产生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镖效应”。这好比用力把飞镖往一个方向掷,结果它却飞向了相反的方向。 产生原因“飞镖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事人在考虑问题时犯了简单、片面化的错误。这里面有的是因为光把注意力死死盯在了要达到的目标上,完全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弄得手段和目标不配套,因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实则对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强的干扰作用。 实际上,许多心理问题严重化的过程,正是“飞镖效应”发生作用的过程。因为当事人在不明了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为克服心理障碍所做的种种努力,其实是在“巩固加强”他们的问题。 举例例1日常生活中,“飞镖效应”随处可见。曾经读过有一位法国作家写的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鼓足了劲儿,寒风呼啸,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了。最后北风累得气喘吁吁,还是没能把行人的大衣吹掉。接着南风开始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到处暖洋洋的,行人纷纷解开钮扣,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 例2有位上中学的女生,脸皮非常薄,一天到晚总是担心自己会做错什么事而让别人笑话。一天,前排一位男生问了她一道题,她回答以后就开始惴惴不安起来了。她心想:“别人会不会认为我和他有什么意思了……”这样一想,她一下子心慌起来,觉得脸也变红了。当她一觉察到自己脸变红了,心里马上又想,“这不是更让人认为我和他有鬼吗?”于是心更慌、脸更红了。“脸红癖”从此就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她的脸红产生于老怕人有“看法”和“想法”,而她克服脸红的强烈心理动机也是怕人有“看法”和“想法”,她的脸红不能因此克服了。 启示飞镖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与人沟通和合作中,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避免适得其反、事陪功半。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增强,家长和教师适宜化堵为疏,避开其逆反心理;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进行平等的良好的沟通,多数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结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