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云崖民族民俗博物馆 |
释义 | 飞云崖民族民俗博物馆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的飞云崖,1988年建馆。该馆基本陈列为《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设在飞云崖的月潭寺、养云阁等古建筑内。该馆收藏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土家等少数民族的节日文物1000余件和一批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藏品中,各民族的节日服饰尤富特色,仅苗族盛装就有20多种,各式银帽、项圈、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制作精美。 场馆简介飞云崖民族民俗博物馆在贵州省黄平县城东北12公里的飞云崖,1988年建 馆。 该馆基本陈列为《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设在飞云崖的月潭寺、养云阁等古建筑内。该馆收藏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土家等少数民族的节日文物1000余件和一批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藏品中,各民族的节日服饰尤富特色,仅苗族盛装就有20多种,各式银帽、项圈、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制作精美。民族乐器有各种不同的芦笙、莽筒、口弦琴、牛腿琴、三眼箫、姐妹箫、勒尤·勒浪、琵琶、铜鼓、皮鼓、 唢呐、芒锣等。其他如刺绣、挑花、蜡染、编织等工艺品和祭器、生活用具等均有收藏。 此外,还有吹笙、踩笙、对歌、游方、踩鼓、赛马、斗牛、斗羊、斗雀、浪哨、武术、划船、踩歌堂、抬“官人”、射背牌、丢糠包、抛绣球、赛花线、爬花杆、抢花炮、打手毽、打磨磨秋、打观音秋千、敲铜鼓和演唱侗戏、地戏、布依戏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文字和部分音像资料与实物。 飞云崖西建有10余幢仿苗族民居建筑。其中有蜡染、刺绣、银饰、泥哨4个作坊供观众参观,并可选购上述作坊生产的工艺品。 场馆特色民族乐器有各种不同的芦笙、莽筒、口弦琴、牛腿琴、三眼箫、姐妹箫、勒尤·勒浪、琵琶、铜鼓、皮鼓、唢呐、芒锣等。其他如刺绣、挑花、蜡染、编织等工艺品和祭器、生活用具等均有收藏。 此外,还有吹笙、踩笙、对歌、游方、踩鼓、赛马、斗牛、斗羊、斗雀、浪哨、武术、划船、踩歌堂、抬“官人”、射背牌、丢糠包、抛绣球、赛花线、爬花杆、抢花炮、打手毽、打磨磨秋、打观音秋千、敲铜鼓和演唱侗戏、地戏、布依戏等传统节日活动的图片、文字和部分音像资料与实物。飞云崖西建有10余幢仿苗族民居建筑。其中有蜡染、刺绣、银饰、泥哨4个作坊供观众参观,并可选购上述作坊生产的工艺品。 场馆分类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位于白云公园旁,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为四合院结构院落,展示内容为贵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根据博物馆现有状况,展示分为如下4个板块: 1、文化展示:以贵州苗族服饰、生活用品为主要展体,体现没有形成文字的贵州少数民族是怎样传承他们的民族文化的。 2、技艺展示:民间艺人现场制作濒临消亡的民族手工技艺。 3、生态展示: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 板块分述如下: 1、文化展示部分:(一楼为主) 惊现——远古的印记: A、没有文字的贵州少数民族是怎样用他们的衣装纹饰来诠释宇宙的来源、人类的诞生的; B、为什么道家的“阴阳鱼”符号会频繁出现在苗衣上,要知道古老的深山里的苗家人是不能同汉人通婚的,他们甚至不会说汉话。 C、解读苗装上的神秘符码,破译中华远古文明的源头? D、苗汉同祖共源的追述:从苗装上的纹饰,看苗汉同祖共源的关系。 E、苗衣上的《易经》体现 惊现——穿在身上的图腾 F、蝴蝶崇拜 G、枫树崇拜 H、龙崇拜 I、鸟崇拜 J、牛崇拜 K、鱼崇拜 L、祖屋崇拜 2、技艺展示部分:(二楼为主) 震撼——璀璨的技艺 A、30种服饰手工技艺极限,展示不同的手工技艺。 B、纺、织、绣、染 遗憾——消失中的文化 A、新旧工艺对比 B、民间艺人现场展演、传授手工技艺(三楼)——活态展示 C、如:织绣、蜡染、剪纸、手工银器制作、打草鞋、苗家百褶裙制作、草编、竹编等 3、生态展示部分:(室外院落环境为主)——互动展示 原生态民族歌舞表演、手工技艺互动 民间乡土特产:如叶子烟、米酒、花米饭、糍粑、苗茶、酸辣 4、主题板块部分:一楼副楼 不作为常设展厅,根据不同情况,承接不同的展示主题。 起始展示主体——《玩在那个年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