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雷筒 |
释义 | 飞雷筒,又名抛射筒、没良心炮。以机油筒外皮之半卷成30至50公分口径之筒,内部平铆起来.底部用厚木嵌入,中心挖成15公分至20公分直径之圆槽,深约10至15公分。用时内放发射黑药,槽有小孔通外面发火机,飞雷木翅或铁翅四只夹—木盘,盘中有孔,内装导火索及雷管,盘上用布包或铁皮装炸药,用绳捆于翅内,如图(略),即可使用。 此种飞雷筒各纵皆有,大小尺寸口径均不同。一纵七旅十九团用—斤黑药发射送十公斤炸药,打260米,偏差十米,红薯地20米内红薯皆翻出,炸坑一米多深。如飞雷弹进一步改良,或可命中较准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晋察冀解放区军工局副局长刘鼎负责接管张家口、宣化一带的重工业,他利用当地较大的化铁铸造能力,把宣化各机器厂的机床集中,建成一条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的生产线,他还成功地解决了炮弹质量的关键引信问题。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后,朱德总司令多次指示刘鼎迅速解决攻坚战所需的弹药,刘鼎开始设想掷弹筒投掷炮弹的原理,设计一种炸药包抛射机,以摧毁敌人的碉堡城墙。他利用废旧氧气瓶作为“炮筒”,自行设计支架和摇架,又设计了一种长尾杆、带尾翅、挂炸药包的飞雷筒。这套设计充分发挥了刘鼎的奇想。经过反复试验改进,1947年秋,飞雷筒的标准图、说明书和样机发往各有关兵工厂,组织生产,成批供应前线,这种武器威力很大,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土飞机”,在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和解放太原的战斗中大显神威,使我军炮火压倒了国民党军队的火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如今,飞雷筒在军博大厅里也有自己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1947年,西北机车厂、西北化学广试制成功75毫米飞雷发射筒和飞雷。飞雷形状如瓶形,弹壳用生铁制成。发射时,将飞雷连同发射药装入发射筒内,用拉火管发火点燃药包,同时拉发飞雷自身的拉火管,通过导火索起爆。1948年,西北机车厂共生产飞雷筒15000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