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飞狐口
释义

飞狐口 今名北口峪,也称四十里黑风洞,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乡北口村南500米,是太行山脉的最东端,恰当太行山脉和燕山、恒山山脉的交接点。平均海拔1500到2500米之间,山的北坡,紧挨着开阔的蔚县壶流河盆地,山的南坡则是乱石横卧,浊流湍急的涞源县拒马河上游河谷。飞狐峪最宽处只有七、八十米到一百米,最窄处,只有二米到三米,仅可错过一辆牛车骡驮,它的制高点是小岭鞍。几千年来,飞狐口一直是华北大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太原的要隘,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出了这条大山峪,北面可以东去辽东,西去甘绥,北上太原,越过沙漠大碛,直达蒙古和贝加尔湖,南面可以东下江浙,南去中州湘楚,西赴陕川。

飞狐口的直正山口,就是现在的北口。出北口,便是壶流河盆地,山势转平,无险可据。所以,历朝历代,一般都在北口设置管理关卡。之所以叫做飞狐口,据《辽史》的“地理志”记载说:“相传有狐于岭,食五粒松子,成飞狐,故此处名飞狐口”。飞狐口是历史上名闻遐迩的古战场。古籍上称飞狐口“襟带桑乾,表里紫荆”,“撮乎云谷之间,吭背京鼎,号锁钥重地”。所以,古来许多大的战争都与这重山竣岭中的飞狐口有密切的关联。最早有记载的一次战争,是春秋末期赵襄子征服古代国的战争。飞狐口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初,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被项羽打了个落花流水,想退守到关中去。他手下的谋士郦食其分析了天下形势,反对西逃,提出东塞太行之险,北距飞狐口,南守白马之津,便可以在战略上形成在包围的形势压倒项羽的建议。刘邦执行这一战略,果然最终击败了项羽。

东汉光武帝刘秀东征冀州群雄直到拿下代上谷,一举控制了飞狐口这条关隘孔道,无后顾之忧了,才宣布了登基。公元前36年,刘秀深知飞狐口的重要,下令让自己的大将杜茂、王霸正式领兵治理飞狐口,即现在的黑石岭。历史上还有多少战争于此发生亦不可估测。

赵长城位于的飞狐口直正山口的西山岭上(东山岭因地形险峻,无长城),石灰岩块石垒砌,形制同张家窑、西庄头赵长城一致。现残存200多米,宽3米,现存最高处仅有30厘米,其余部分仅能看到遗迹,在现存的地段残存着解放时期砌筑的防御和水利设施工事,防御工事用青砖砌筑,根据现存的遗迹和村人的介绍,是将村里的民房拆除后建起来的一座碉堡。水利设施也是在解放初期村里人将长城拆除后修建的。

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太原被石勒攻陷,晋并州刺史刘琨由飞狐出逃,投奔占据幽州的鲜卑人。北魏太和六年(公元482年),元宏又征发五万士卒修治飞狐道,由山西代县南穿太行,一直修到河北的定县。北魏武寨初年(公元528年),葛荣率农民起义军占据河北冀县和定县,然后南下进攻北魏京都洛阳。当肘,操纵北魏大权的尔朱荣派北部柔然兵东出飞狐口,袭击起义军背部,尔朱荣自己则坐镇相州(河南安阳),从正面阻击起义军。起义军大败,葛荣亦被生俘。

唐武后执政年间土突厥入犯,曾占据飞狐口,尔后攻占河北定县。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朝叛将朱讹占据长安,李晟奉诏从河北易县前去征讨,西出飞狐道,昼夜兼程行至代州,南下收复长安。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大军阀朱温命部将王处直领兵从易县和定县越过飞狐口,南下直指太原,将唐河东节度使季克用击走。五代朱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占据太原的晋王季存劭派大将周德威进攻幽州。周德威从太原北上后,东出飞狐,终于攻破幽州,免除了日后与后梁决战时的北顾之忧。后唐清秦末年(公元936年),镇守太原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反叛后唐,后唐将领张敬达奉命往讨,被围困于太原城南的晋安寨。后唐末帝李从珂为了营救张散达,命大将赵德钧自飞狐南下,从背部袭击契丹军。赵德钧却擅自从井陉东进,结果败却。

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将贺令图在灵邱被辽将耶律斜诊击败,逃至山西五台山,来相潘美发兵往蜘被辽军大败于飞狐口。至此,山西浑源、应县、朔县等地,先后为辽军所占。明代因飞狐口是太行山北部诸州的咽喉,物资转运全耍汇集于此,对这里的防御极为重视,有“紫荆、倒马两关,恃飞狐为外险”之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