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耳沙蜥 |
释义 | 大耳沙蜥(学名:Phrynocephalus mystaceus)为鬣蜥科沙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常见于荒漠栖息于半固定沙丘中。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蜥蜴亚目 Lacertilia 科:鬣蜥科 Agamidae 属:沙蜥属 Phrynocephalus 种:大耳沙蜥 P. mystaceus 生物标签中文学名:大耳沙蜥 中文目名:蜥蜴目 中文科名:鬣蜥科 中文属名:沙蜥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Phrynocephalus mystaceus 英文名:Western Asiatis sand-agam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776 生物简介在中国新疆西部和中亚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沙蜥,它的嘴角有一囊状的皮褶,看起来有点像耳廓,所以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大耳沙蜥。 其实,大耳沙蜥的这种皮褶和真正的外耳廓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大耳沙蜥没有外耳。但耳状皮皱具有辅助攻击、捕食的功能,当它愤怒、攻击或准备逃避的时候皮褶张开,露出肉红色的“大耳”,并不停地扇动,发出“呼呼”的响声来恐吓对方。 物种特征体形在沙蜥中是最大的,全长超过140毫米;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两颏的嘴角有像耳朵一样的皮肤褶皱,故名大耳沙蜥。背面沙黄色,腹部黄白色,雄性个体繁殖期下颌和胸肩部粉红色,前胸部有一大黑斑。大耳沙蜥在新疆仅分布于霍城地区,数量较少,它的奔跑速度很快,遇到危险就快速地钻入沙丘不见踪影。 保护措施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