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瑾 |
释义 | 方瑾硕士 195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另有方瑾女,1961年1月生。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1996年和2001年分别获医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 1.基本信息方瑾硕士 1953年出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课程与教学论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生物教师。198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98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理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先后从事植物学、植物生物学、植物生殖生物学、植物学研究技术、生物学教学论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 在高等植物生殖与发育方面,对植物配子体的结构与发育、精子表面蛋白及绒毡层的程序性死亡方面开展研究。1996年开始从事计算机辅助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生物教学软件的开发工作。以后逐步转向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学设计及应用。完成了教育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普通生物学多媒体系列教学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高中生物系列课件”等项目。 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在设计开发面向大学本科生、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同时研究网络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学习资源开发等。主持开发了教育部师范司项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建设项目"的《初中生物教学》网络课程、高校公共课《鸟类环志与保护》网络课程。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从培养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方面研究生物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念、方法、模式与评价。 基础教育生物学课程改革研究 从社会需求角度探索基础教育中生物学教育的价值,为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有性生殖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与全国九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发了《普通生物学》多媒体系列课件的“生物类群”光盘,获得2001年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基本信息详细介绍主要从事肿瘤细胞生物学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参加者参与完成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大肠癌单抗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及国家科委攻关课题“大肠癌单抗的定位诊断与靶区治疗”的研究,在单抗的结构改造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首次研制成功包载有新型抗癌植物类药物紫杉醇的抗人大肠癌免疫脂质体,使药物的抗癌效率及导向性显著提高;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实现了对抗人大肠癌抗体基因的改造,成功构建和表达了单链抗体,证实了其体内外的良好生物学活性,并将其分别与效应分子胞嘧啶脱氨酶以及超抗原SEA基因融合,构建并表达了融合蛋白,显著提高了效应分子的靶向杀伤活性,有望为大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近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辽宁省教育厅多项课题进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应用研究,将能够有效检测基因突变的温度梯度毛细管电泳移植到微流控芯片系统上,创建了全新的使基因突变检测过程高效进行的微流控技术平台,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于“Lab on a chip”等杂志。目前已形成了以肿瘤诊断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研究优势。作为主要完成人1990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家医药总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11人。 作为主讲承担七年制、本科生“细胞生物学”及“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作为主讲开设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课程,作为教研室主管教学副主任组织教学日常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1993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完成了国家教委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改重点课题“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改革”。发表教学相关论文20余篇。作为参加人参加了七年制规划教材“细胞生物学“的编写,作为副主编参加了五年制规划教材”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及习题集“的编写并作为主编主持了相关配套光盘的编写。作为负责人主持了CMB项目子课题“细胞生物学PBL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的实施。2004年作为省精品课程“细胞生物学”负责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