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振武 |
释义 | 方振武(1885~1941),原名方运策,安徽寿县人。辛亥革命时参加光复南京战斗,后参加讨袁斗争和随孙中山北伐,1915年任冯玉祥部军长、国民军援陕副总指挥,1917年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22年与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司令,后在日蒋联合进攻下失败,被迫出走。1941年12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中文名:方振武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寿县 出生日期:1885年 逝世日期:1941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安庆武备学堂 主要成就:1933年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人物介绍永远的丰碑方振武:收复察哈尔的总司令 抗日英雄谱方振武(1885年-1941年),原名方运策,抗日爱国将领。字叔平,安徽寿县瓦埠镇人。安庆武备学堂毕业。辛亥革命时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曾在安徽新军中任队长。武昌起义爆发后投入革命军,参加了进攻南京的战役。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18年任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大队长。 1933年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1924年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任直鲁联军别动队支队司令、补充旅旅长、二十四师师长。 1925年12月脱离张宗昌,率部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后任国民军联军援陕副总指挥,第三方面军总司令。1928年隶属蒋介石指挥,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6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 1929年因反对蒋介石被押, 1931年获释后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方振武将军奋起抗日,立志“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933年2月,在晋南组织了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向全国通电,北上抗日。5月26日,与冯玉祥、吉鸿昌共同在张家口联名发出通电,宣告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方振武任副总司令。6月20日,同盟军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率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同盟军连续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及黄旗营子等地。7月7日,吉鸿昌、方振武下达进攻察北重镇多伦的总攻击令。日军以飞机轰炸我攻城部队,经过五昼夜苦战,终于收复多伦,将日伪完全赶出察哈尔省。蒋介石对方振武将军拉拢诱惑,均被拒绝。10月,蒋、日军联合夹击同盟军,方振武将军被迫流亡国外。 1941年12月方振武将军在广东省中山县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方振武 (1885-1941) ,字叔平。安徽省寿县人。 青年时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任职过在安徽新军队长。 辛亥革命时,任职过南京政府第一军北伐前哨司令。 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8年任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大队长。 1933年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1924年任张宗昌部任直鲁联军别动队支队司令、补充旅旅长、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6年1月率部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五军军长、国民军援陕副总指挥、第五军团总司令等职。后改隶蒋介石指挥,任国民党第四军团总指挥,济南卫戍司令,第六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 1929年9月因参与反对蒋介石被扣,1931年获释。 1933年与冯玉祥、吉鸿昌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副总司令、北路前敌总司令,在察哈尔东部抗击日军入侵。抗战时期受蒋介石胁迫去香港。 1941年12月由香港返回内地时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 方振武,方字叔平,安徽寿县人。安庆武备学堂毕业。任职过在安徽新军队长。武昌起义爆发后投入革命军,参加了进攻南京的战役。后加入中华革命党。1918年任广东护法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大队长。1924年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任直鲁联军别动队支队司令、补充旅旅长、二十四师师长。1925年12月脱离张宗昌,率部加入冯玉祥的国民军,后任国民军联军援陕副总指挥,第三方面军总司令。1928年隶属蒋介石指挥,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6路军总指挥兼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职。1929年因反对蒋介石被押,1931年获释后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方振武将军奋起抗日,在晋南组织了抗日救国军,自任总指挥,向全国通电,北上抗日。1933年5月26日,与冯玉祥、吉鸿昌共同在张家口联名发出通电,宣告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方振武任副总司令。6月20日,同盟军任命吉鸿昌为北路前敌总指挥,方振武为北路前敌总司令,率军北进,收复察东失地。同盟军连续收复了康保、宝昌、沽源及黄旗营子等地。7月7日,吉鸿昌、方振武下达进攻察北重镇多伦的总攻击令。日军以飞机轰炸方振武带领的攻城部队,经过五昼夜苦战,终于收复多伦,将日伪完全赶出察哈尔省。 在蒋介石、日军联合夹逼下,方振武将军被迫流亡国外。日军占领香港后又化装潜回广东,1941年12月在中山县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民国廿八年(1939年)曾游历武当山 并留诗为记 游天柱峰 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 秦皇汉武封禅日,不爱虚荣亦自尊。 民国廿八年 方振武 抗日事迹方振武(1885—1941年),字叔平,名运策,寿县瓦埠镇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投考安庆武备练军学堂,毕业后开始行伍生涯。当时,他受到民生革命思潮的影响,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立志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先后参与徐锡麟举义和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被捕下狱,判解回籍,旋逃脱。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光复南京战斗,英勇作战,立下战功。1902年随黄兴讨伐袁世凯,进军江苏,以一营士兵,与北洋军数千人激战七昼夜,身中娄弹。讨袁失败后,于年底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校,次年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 1906年,他从日本回到广州,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军陆战队司令。1910年秋,孙中山领兵北伐,他任北伐军大队长,率部挥戈北上,但因陈炯明叛变,北伐失败,他一度在张宗昌部任职,但当他认清张宗昌的军阀本质后,就毅然率问肥城起义,后加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担任第五军军长。1916年5月,方振武任国民联军援陕副总指挥兼第一路军总司令。他率部从五原出发,日夜兼程,赶赴咸阳,于猴儿寨大败吴佩孚所属刘镇华部,使被困8个月之久的杨虎城部和西安城得以解围。继而沿陇海路东进,攻占洛阳、郑州等地。 随后,方振琥部改编为第九方面军,脱离冯玉祥领导。1917年,方振武部又改编为第一集团军第四军团,他任军团总指挥,参加“二次北伐”入占被军阀盘踞的济南,后任济南卫戍司令。1918年5月,方振武任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在皖期间,革除积弊,精简节约,决心治理好家乡。他早就看清了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面目,常与各派力量联系,从事反蒋活动。蒋获悉后,于是年9月以“开会”为由,电召他到南京,将他软禁。继而又将他加上手铐脚镣,投入汤山陆军监狱。直至“九一八”事变后,他才获得自由。 方振武在抗日同盟军第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台上讲演。 1931年底,侵华日军铁蹄踏入热河,他决心“毁家纾难,抗日救国”,变卖全部财产,凑足10万元,献作抗战经费。与孟芸生一起,来到山西介休,集合旧部和其他抗日队伍,举行了著名的“绵山誓师”,成立抗日救国军,他任总指挥,通电全国,北上抗日。1932年5月26日,与冯玉祥、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成了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他任同盟军前敌司令。在给养不足,装备恶劣的极端困难条件下,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浴血奋战,相继收复了宝昌、沽源、多伦、商都、张北等失地。捷报传出,举国振奋。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以各种手段破坏同盟军的抗日爱国行动,与日、伪军相配合,大举进攻同盟军。在日、蒋夹击的严峻形势下,他和部分爱国将领发出通电,庄严表示:“正义所在,不辞汤火,光荣之死,甘于鼎镬。”“即仅余最后之一弹,亦必为抗日而牺牲。”抗日同盟军在冯玉祥辞去总司令职务后,由他代理总司令,与吉鸿昌将军领导部队,继续奋勇打击日本侵略军。随后,“民众抗日同盟军”改编为“抗日讨贼军”,兵分三路向开滦、冀东前进,9月20日进抵怀柔一带。同年10月,抗日讨贼军陷入日、伪、蒋三方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他被迫出走海外。 遇害蒋介石对同盟军的兴起和抗日发展极为恐惧,担心危及个人统治权力,因此不仅未予以支援,反而极力设法扑灭。蒋对方振武将军许以西北边防督办名义,继以拉拢诱惑,均被拒绝。方振武和吉鸿昌两将军,在同盟军遭到蒋介石瓦解、攻击之下,继续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直至10月,终于在蒋、日军联合夹逼下失败,方振武将军被迫流亡国外。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和所进行的抗日救亡宣传,对于推动全国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9年七七事变后,他回到国内,在桂林创办垦牧场,筹集资金购置枪支,准备重整抗日武装。不料遭到特务监视,他不得不出走香港。1941年12月18日,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他重返内地,化装潜回广东,决心奔赴抗日前线,杀敌卫国。刚入中山县境时,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家人介绍子女三人长子方心浩为纱厂商人;次子方心让为香港著名骨科医生,香港复康会创办人,曾在七、八十年代出任行政、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之职,后来分别在1996年获封爵士,以及在2001年获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公益、社会和复康事务的贡献; 三女方心淑则为香港红十字会肯尼迪中心的创校校长。 孙辈方心浩长子方曼生为律师; 方心浩次子方津生为骨科医生; 方心浩之女陈方安生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政务司长; 方心让爵士的女儿方敏生是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