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番泻叶茶 |
释义 | 番泻树属于豆科植物,在广东、云南、海南诸省有载培。番泻叶有尖叶、狭叶之分,形似细小的柳叶。味苦,含二聚蒽酮类和黄酮类物质,肯有消积导滞的作用,适用于习惯便秘。新近,应用现代医学临订检验方法,用番泻叶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基本资料出处:《百病饮食自疗》组成:番泻叶3~6克。 功用:泻下导滞。 主治:大便干结,口干口臭,面赤身热,小便短赤,心烦,腹部胀满或疼痛等症。 制法:将番泻叶放入茶杯中,开水浸泡片刻,1次饮用。产褥期便秘,可用6克。也可放入冷水煮沸服用。 宜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清者慎用。 按语:番泻叶为豆科山扁豆属植物,有狭叶番泻及尖叶番泻之分。本品含有番泻甙A及番泻甙B,并含葱酮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具有泻下作用及抗菌作用,番泻叶还有箭毒样作用。《饮片新参》谓番泻叶性味苦、凉,功能“泻热利肠府,通大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0~60毫升,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有人认为: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更适合。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植物形态①狭叶番泻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 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 荚果扁平长方形,长4~6厘米,宽1~1.7厘米,背缝顶端有明显尖突,果皮栗棕色,边缘带绿色,幼时有白毛。 种子4~7枚,略呈长方形而扁,顶端平截而微凹,有庞点状皱纹,棕绿色,有线状种柄。 花期9~12月。 果期翌年3月。 产于热带,东非洲的近海及岛屿上,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南部均有。 ②尖叶番泻形态与前种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种叶多为长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对称,叶背灰绿色;花较小;荚果较宽,宽2~2.5厘米,先端尖突微小、不显。 产于热带非洲尼罗河流域。现海南、云南已从国外引种栽培。 药材介绍番泻叶是减肥茶中最为常见的 ①印度番泻叶又名:丁内未利番泻叶。 为植物狭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小叶片多完整,偶有小枝混入。 叶柄长约2毫米.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宽4~15毫米,全缘,先端尖而有锐刺,基部略不对称;叶面黄绿色,叶背浅黄绿色,稍有毛茸,叶背叶脉凸出。 革质,略具韧性,有因打包加压而中脉留下横斜压纹。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 ②亚历山大番泻叶又名:埃及番泻叶。 为植物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小叶片常略卷曲,不甚平直,并多少有碎损,叶柄极短;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卵形,长2~4厘米,宽7~12毫米,叶端尖或微凸,全缘,基部不对称。 叶面浅绿色,叶背灰绿色,微有毛茸,无压纹。 质薄而脆。 其他与上种相似。 两种商品均以干燥、叶形狭尖、片大、完整、色绿、梗少、无泥砂者为佳,叶小、色黄、有梗、多破碎、有泥砂者为次。 印度番泻叶主产于印度,此外,埃及、苏丹亦产。 亚历山大番泻叶主产于埃及。 化学成分狭叶番泻叶含番泻甙C,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二蒽酮-8,8′-二葡萄糖甙。 荚除含番泻甙A、B以外,还有大黄酸和大黄酚的葡萄糖甙,并有痕量芦荟大黄素或大黄素葡萄糖甙。 尖叶番泻叶和豆荚分别含葸类成分0.85~2.86%和2.34~3.16%,从中分出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少量大黄酚及番泻甙A、B、C等番泻甙。这些蒽类成分都成糖甙存在。本植物尚含有3,5-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酸。同属植物耳叶番泻含鞣质,叶含花白甙,树皮含多酚氧化酶。 植物鉴别(1) 本品粉末淡绿色或黄绿色。晶纤维多,草酸钙方晶直径12~15μm 。非腺毛单细胞,长100~350μm,直径12~25μm ,壁厚,有疣状突起。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薄壁细胞中,直径9~20μm。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主为平轴式,副卫细胞大多为2 个,也有 3个的。 (2) 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 ,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液5ml ,蒸干,放冷,加氨试液5ml ,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 分钟后,变为紫红色。(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和水的等量混合溶液3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吸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泻叶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醋酸乙酯-正丙醇-水(4:4:3)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喷以20%硝酸溶液,在120℃ 加热约10分钟,放冷,再喷以5%氢氧化钾的稀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中药化学鉴定 (1)粉末遇碱液生成红色。 (2)取本品粉末25mg,加水50ml及盐酸2ml,置水浴中加热15min,放冷,加乙醚40ml,振摇提取,分取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层脱水,滤过,取滤波5ml,蒸发至干,放冷,加氨试液5ml,溶液显黄色或橙色,置水浴中加热2min后,变为紫红色。(检查蒽醌类) 使用禁忌1.用量过大 番泻叶致泻作用因人而异,有人服用10克,并无通便作用,亦无不良反应。但有人服10克则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腹痛、黑便。所以常规用量也应先以小剂量试用,逐渐加量。用量过大可致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并可见头晕、行走不稳、面部麻木等。一般用于缓泻勿大于2克,峻泻勿大于6克。2.药不对证 番泻叶性寒,泻下的同时可伤正气,所以体虚津亏而长期便秘者不宜用此峻下。临床可见一些老年病人长期自服番泻叶导泻,虽一时腹气通畅,但并非治本之法,而且会加重气阴虚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症状。此时应配肉苁蓉、锁阳、炎麻仁、地黄等补肾、养阴、润下之品,以小量番泻叶缓下,并逐渐撤减番泻叶。 3.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剂量过大,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药理作用①泻下作用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 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甙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盘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 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 ②其他作用番泻类植物可产生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合物;除有泻下作用外,某些番泻叶还有抗菌、抗生及箭毒样作用。番泻叶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倒卵叶番泻叶的醇提取物对多种细菌(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水提取物则仅对伤寒杆菌有效。耳叶番泻的种子有降低犬空腹血糖的作用;全草中还含有强心甙。 注意事项番泻叶虽然泻下作用明显,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更适合。但其不能作为常用通便药长期使用,尤其是大剂量服用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使用量上要严格把握,一般3~6克即可,过量使用会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痔疮加重等。如有慢性肠膜炎症等不宜服用番泻叶,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也禁用番泻叶。老年人便秘成因复杂,大多为功能性便秘,用番泻叶治标不治本,只能解一时之急,切不可长期服用,否则不仅会造成便秘加重,甚至会导致其他严重后果。番泻叶为豆科山扁豆属植物,有狭叶番泻及尖叶番泻之分。本品含有番泻甙A及番泻甙B,并含葱酮衍生物: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具有泻下作用及抗菌作用,番泻叶还有箭毒样作用。《饮片新参》谓番泻叶性味苦、凉,功能“泻热利肠府,通大便。”《现代实用中药》说它“少用为苦味健胃药,能促进消化;服适量能起缓下作用;欲其大泻则服40~60毫升,作浸剂,约数小时即起效用而泄泻。”有人认为: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便秘更适合。但平素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原产于干热地带。从播种至开花结实只需3-5个月。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有低于10℃的日数应有180-200d,此期积温不少于4000-4500℃。在我国较干热的云南元江县,年平均气温23.8℃,年雨量484.7mm,引种生长较好。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或冲积土,土壤微酸性或中性为宜。 栽培技术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大田直播。宜2-3月旱季或于10-11月雨季末少雨时播种。行株距70cm×50cm,播种前一日控小穴浇足水,每穴播5-6粒,覆土2cm,盖草保温。田间管理苗长高至10cm左右时间苗,带土移植于缺苗穴、保证每穴有壮苗1株,苗期每15d施清水肥1次。现蕾期施稍浓的腐熟人粪尿,并摘蕾摘心,促进枝叶生长繁茂,提高产量。留种地不摘蕾,并增施磷钾肥,促进籽粒饱满。整个生长期,特别是雨后要勤除草、松土,防杂草遮阴和争夺养分,并防止土壤板结。 病虫害防治①立枯病,为害幼苗,在发病前或初期喷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同时注意在旱季播种,施用石灰粉改善土壤pH及加强苗期管理。②叶斑病,为害叶片,可喷1:l: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③粉蝶幼虫,为害枝叶,在云南元江地区用“细腰马蜂”天敌防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