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法律方法讲义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平装: 24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0114613 条形码: 9787300114613 产品尺寸及重量: 23.2 x 15 x 2 cm ; 381 g ASIN: B0032FPDLG 内容简介《法律方法讲义》把法律方法涉及的问题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原理部分、制度路径部分和思维方式部分。在基本原理部分,作者通过对法律与方法之问的关联,法律职业者的产生、发展与作用,法律与语言的关系,法律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论述,集中深入地说明法律不仅是纸上的文字规定,而且是需要特定人员在特定的国家制度中按照特定的方式实现的规则体系。在法律方法的制度路径部分,作者通过对法律与制度的关系、法律与没施的关系、法律渊源与法律形式的关系的论述,集中说明法律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以“看得见”的公开方式,追求达致特定法律问题解决目的的正确的法律决定。在思维方式部分,作者通过对法律与分析的关系、法律与推理的关系、法律与解释的关系、法律与论证的关系、法律与修辞的关系的论述,集中说明法律人解决法律问题过程中,是如何通过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 《法律方法讲义》根据我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撰写,以帮助学习者能够自觉地像法法律人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一部法律方法的入门教材。《法律方法讲义》既是一部法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法律方法、法学方法论的参考读物,同时,可以供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具有非法律专业本科学习背景的研究生以及法学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葛洪义,法学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法理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职。代表性著作有:《探索与对话:法理学导论》、《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法与实践理性》;代表性论文有:《法律·权利·权利本位——新时期法学视角的转换及其意义》、《法的普遍性、确定性、合理性辨析》、《法官的权力》等;主要研究领域:法律本体论,法律方法论、地方法制理论等。 目录第一编 法律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讲 法律与方法/3 一、方法的含义与构成/4 二、法律与方法的关系/7 三、法律方法及其特点/12 第二讲 法律职业者/20 一、法律职业的产生/21 二、法律职业的动因/28 三、中国的法律职业/34 第三讲 法律与语言/39 一、法律与语言的关系/40 二、法律语言的特点/46 三、法律语言的类型/53 第四讲 法律与国家/58 一、国家的含义及意义/59 二、法律与国家的关系/64 三、国家的结构与体制/70 四、国家司法机关的构成/77 第二编 法律方法的制度路径 第五讲 法律与制度/85 一、法律与制度的关系/86 二、制度化与再制度化/90 三、制度中的法律方法/94 第六讲 法律与设施/104 一、法律设施及其意蕴/104 二、法律设施的现实作用/108 三、法律设施的种类/113 第七讲 法律的渊源/118 一、法律实质意义上的渊源/119 二、法律形式意义上的渊源/123 三、当代中国法律的渊源/131 第三编 法律方法的思维方式 第八讲 法律与分析/139 一、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140 二、关于事实的分析/144 三、关于法律的分析/151 第九讲 法律与推理/158 一、法律与推理的关系/159 二、形式推理及其类型/164 三、疑难案件中的推理/169 第十讲 法律与解释/175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176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181 三、法律解释的原则/185 四、我国法律解释的体制/190 第十一讲 法律与论证/196 一、法律与论证的关系/197 二、法律论证的含义/201 三、法律论证方法的发展/205 四、法律论证的目标与规则/210 第十二讲 法律与修辞/223 一、修辞与法律修辞的含义/224 二、法律与修辞的关系/229 三、法律修辞的特点/233 参考文献/238 结束语/24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