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法国中尉的女人
释义
1 约翰·福尔斯著小说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于1969年出版,出版后即引起各界的热烈反响,以及学术界对其中女主角、多种结局和写作手法等的广泛讨论。其对自由的追寻的主题,以及对爱情的诠释更是让人深深思索,多重结局的设置让人久久回味。被誉为20世纪世界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被欧美多所大学文学系列为必读书目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更是有其重要地位。本书曾获1970年W·H·史密斯文学奖。并被改编为同名影片。本书封面中的椭圆形画像即为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剧照。

书名:法国中尉的女人

作者:(英)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原版名称: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译者:陈安全

ISBN:7-5327-3101-4

类别:世界名著

页数:401

定价:23元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6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字数:354000

版次:01版01次

所属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

作者简介

约翰·福尔斯(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于1926年生于离伦敦不远的埃塞克斯郡小城昂西,父亲是烟草商人,母亲是教师。福尔斯曾短期就读于爱丁堡大学。1945年至1947年,他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两年。在牛津大学专修法文,对法国文学艺术兴趣浓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希腊等地教英文。

他的第一部小说《收藏家》发表于1963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成为当年畅销书。小说以第一人称讲一位专门收藏蝴蝶标本,患抑郁症的男子绑架一位搞艺术的女大学生米兰达的故事。小说以米兰达的死和收藏家又多了一个蝴蝶标本结束。该书取得成功后,福尔斯专门从事写作,1965年便有了《贵族们》问世。这是一部癖性大成,旨在阐述个人哲学思想。《大法师》发表于1966年,以希腊的一个小岛为场景,写一位叫尼古拉·德夫的英国教师一系列鬼怪的经历,小说充满神秘气氛,颇具超现实主义色彩。《埃伯尼塔楼》(1974)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丹尼尔·马丁》(1977)写电影剧作家丹尼尔在与好莱坞、资本主义、艺术、以及妹夫的关系中,寻找自我的漫长经历。小说的场景变化多端,叙事手法多样,是一部实验小说。《曼蒂莎》(1982)是一部写性幻觉的小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福尔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多年。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都是畅销书,而且从不重复同一个内容。但最为批评家和读者称道的还是1969年发表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除外,还有《巫术师》《尾数》等等。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诗歌、哲学作品和电影剧本。

1988年,福尔斯罹患中风,两年后,和他相依相伴33年的妻子伊丽莎白去世。此后,福尔斯只出版了日记集等极少量作品。他晚年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的出版商说,福尔斯“讨厌玩著名作家的游戏。他只想呆在莱姆里吉斯自家花园里。他热爱的是大自然、鸟和花朵,而不是人群”。福尔斯于2005年11月5日在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家中病逝,享年79岁。

把《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成同名电影剧本的,是后来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剧作家品特。这部影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夺得了1981年度奥斯卡多项提名。小说从1967年开始写作,描写的恰是一百年前的1867年,历时两年完成。而小说故事中的跨度,也恰是两年。

小说简介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承受了精神重负、地位卑下而性格倔强的女子向社会、向传统习俗作抗争,努力获取自由的经历。故事发生在1867年的英国。富家子弟、化石学业余爱好者查尔斯·斯密森去小镇莱姆会见已经与他定婚的欧内斯蒂娜·弗里曼小姐,在海边,他遇上被人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伍德拉夫。据说这个女子“很堕落”。然而她身上那种极富女性魅力的特殊气质使查尔斯为之倾倒。他热烈追求萨拉,导至他与欧内斯蒂娜·弗里曼的婚约被解除,不过萨拉虽钟情于他,但对他若即若离,最后竟不辞而别,等到查尔斯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她却已经在一位名人的保护下,成了一个强调自由和男女平等的“新女性”。

约翰·福尔斯在小说中批评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没有造福于大多数人民等种种弊端,尤其猛烈抨击了当时社会道德意识上的守旧和虚伪,人们没有自由,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因此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有两大特点引人注目:一是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插入各种议论;二是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尾,他认为这样更接近生活的真实。

情节概述

本书开头是托马斯·哈代的《谜》:

极目向西眺望

越过彼处海洋,

不管和风恶风,

她总站在那方,

心中满怀希望;

她的眼睛,始终

凝视海外一方,

别处似永不能

有此魅力奉上(引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法国中尉的女人》2003年版)。

一个三十二岁的贵族青年查尔斯是书中的主人公,查尔斯长得很一般,黑眼睛黑头发。性格也没有什么特点,还有过不清白的历史,像所有那个时代的贵族男人一样。

查尔斯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孤身一人。

女主角就是“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第一章就写她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岸边,眺望地平线……

远处,从穿着上看很有钱的一男一女在看着她,议论她,男的问那个黑衣女子是谁,女的说她是一个犯过错误的女人。

那个男的就是查尔斯,女的是他的未婚妻欧内斯蒂娜。

欧内斯蒂娜只有二十一岁而已。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长得比较好看,一位商人的女儿,文化水平不高,很天真单纯。

萨拉不慌不忙地出场。查尔斯是一个古生物学家,每到一个地方喜欢去收集当地的昆虫标本,他用捕虫网追逐一只蝴蝶,追到一片没有人的森林,发现一个女人藏在一个角落里睡觉,他觉得她真是够出格的,但也正是因此,她才在他心里留下了烙印。

萨拉长得并不好看,也很一般,但有着一头美丽的金发。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家境贫寒,没有亲人。性格非常有特点。与此同时,查尔斯虽然有钱,但他父亲并不是家中的长子,没有能够继承世袭的爵位和庄园,然而,查尔斯的伯父偏偏一直没结婚,所以查尔斯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他伯父的继承人。

不过,他的伯父突然间结婚了,而他已经67岁了。既然结婚,就有可能生子嗣,查尔斯就失去继承权了。本来欧内斯蒂娜的父亲还觉得高攀了一位贵族,结果此事一出,态度立刻有所怠慢。从这一方面,作者也写出了当时资产阶级的虚伪与势利

萨拉对查尔斯诉说了自己当年与瓦格纳的经历,查尔斯原谅了她的不贞。

查尔斯对她非常有兴趣,他的朋友,一位心理医生觉得萨拉是有自虐倾向的,查尔斯希望自己可以帮助这个不幸的女人。

查尔斯还有一位仆人萨姆,他和欧内斯蒂娜的女仆玛丽有私情,查尔斯曾经答应过他,等自己一结婚,就给萨姆一笔钱,让他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家,然而……

随着和萨拉一步步地深入交往,查尔斯发现自己越来越渴望见到她,可是他又要压抑自己的感情,毕竟萨拉已经不清白了,毕竟他已经订婚了,而且要他放弃自己的名誉地位,和这样的一个女人结合,又缺乏勇气。

欧内斯蒂娜没有任何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他们一开始的交往,查尔斯对欧内斯蒂娜只是觉得她是一个很适合结婚的对象,而不是对萨拉那样爱着她。

他们的地下恋没有任何人知道,除了萨姆之外。萨姆预感到查尔斯的婚约会出变故,一旦查尔斯和欧内斯蒂娜决裂,那么他和玛丽也没戏了,所以,他只能出卖查尔斯了。

因为萨拉总是干一些不被常人理解的事情,所以最终被她的雇主扫地出门。第二天,查尔斯在一座废弃的谷仓里找到了她。萨拉看到他,两人相吻。

尽管查尔斯内心深爱着她,但还是极其痛苦地把她推开,选择了逃离,却撞见了正在偷情的萨姆和玛丽。平静之后,查尔斯让萨拉去爱塞特,他会替她安排好一切,因为小镇的人想把萨拉送进精神病院。

萨拉走了,也把查尔斯的心带走了。

因为爱着她,查尔斯很纠结,也不愿意再去看欧内斯蒂娜了,而婚期也一天天临近。

这个时候,查尔斯要去伦敦办理一些财产上面的事。他就去伦敦了。和一帮有钱的富家子弟逛高级妓院。但他还是离开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徘徊。因为那个时代暗娼很多,所以,一个妓女就主动上前搭讪,结果查尔斯就跟她走了。

到了妓女家中,妓女有一个私生女。查尔斯问妓女,孩子的父亲为什么不跟她结婚呢,妓女摇摇头,笑他太天真,妓女说,他已经付过钱了。

最后他们还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在关键的时候他问了他一句你叫什么名字,结果那个妓女回答,我叫萨拉。结果,查尔斯吐了……

第二天两人分别的时候,查尔斯给了她很多钱,并衷心地谢谢她。因为她,查尔斯明白了自己有多么忘不了那个谜一样的女人。

萨拉到了爱塞特,在一个小旅馆住下,写了一封信,然后,吃饭,睡觉。

查尔斯看完那封信后就把它扔进了壁炉里,化为了灰烬。

查尔斯最终没有去找萨拉。萨拉从此再有没有出现在他的人生中。他和欧内斯蒂娜如期结婚,婚后生了六七个孩子。而查尔斯的伯父在婚后不仅生了儿子,而且还是双胞胎。查尔斯后来从商,过着平淡乏味的生活。萨姆和玛丽也如愿在一起了。

这就是第一个结局。

查尔斯在收到萨拉的信以后,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她。结果经过了一番内心的挣扎,还是坐上了去爱塞特的火车,第一个结局就是来自他在路上的幻想。

他让旅馆的老板上楼把萨拉叫下来,但老板说她的脚扭伤了,只能查尔斯上去见她。查尔斯隐隐约约有种不好的预感,因为当初萨拉和法国中尉就是在这种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情况下发生了错误的事情。可是他已经来到了这里,就去见她吧。

一开始两人还很客气,但萨拉坐着的身影实在太美丽,很快查尔斯就控制不住了,碰巧这个时候因为壁炉里飞出了火星,烧到了萨拉的身上,查尔斯就赶紧去当消防员去了,火很快就扑灭了,但两人心里的火却越烧越旺了,对视了很久,然后就抱在一起了……尽管有爱情,但查尔斯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甚至只想用钱来了结这一次的出轨。

萨拉说自己配不上他,但他执意要解除婚约。于是就准备走,这件事不可以再拖。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件让他觉得五雷轰顶的事情,萨拉从没有和法国中尉发生过关系,查尔斯不理解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受了欺骗,而且萨拉根本就没有扭伤脚,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圈套,他不能理解。

两人发生了争吵,萨拉把他轰走了。

之后,查尔斯去了教堂忏悔,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决定和萨拉在一起,与欧内斯蒂娜解除婚约。不管萨拉有没有出现,其实他从没有真正爱过欧内斯蒂娜。更重要的是,他必须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不管是不是受了欺骗,毕竟他爱她。

然后他还给萨拉写了一封情书,大意就是说让萨拉等着他,他要和她永远在一起。查尔斯说自己忽然才发现自己原来不是二十二岁,而是三十二岁。

解约的理由不能是自己婚前出轨,只能说我配不上你。欧内斯蒂娜说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可以改啊,查尔斯很心痛,但为了另一个人,他不得不如此地伤害她。欧内斯蒂娜终于明白了,她问了一句她是谁,查尔斯只说,你不认识她。

萨姆向查尔斯提出辞职。并威胁要把查尔斯的丑事张扬出去。

可是,当他再回到爱塞特的时候,萨拉已经走了,不知去向。查尔斯发了一个誓,不管要用多少年,他一定要找到她,哪怕是一辈子。

这个时候,作者本人出现,提醒读者后面会有两个不同的结局。

欧内斯蒂娜的父亲要查尔斯钱一份不平等条约,很侮辱人。但是查尔斯别无选择,签完就走了。从此,查尔斯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寻找,他登过启事,但一直没有消息。他去过那些妓女聚居的地方寻找,但只有失望,尽管在肉体上还是不检点,但在精神上却始终只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此生不会再爱上其他人了。

后来,他去了美国,一边旅行,一边漫无目的的寻找。在他开始流亡生活的第13个月,查尔斯的伯父终于还是有了一个儿子,查尔斯已经对这一切,没有什么触动了。

和当时的英国不同,美国已经很自由开放了。那里的女子都很开朗活泼。查尔斯不禁幻想,如果有一天他找到萨拉,那么他一定要带她来美国生活,看一看萨拉唱歌跳舞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这只是幻想,想着想着,查尔斯的心又痛了,只要能找到她,他不会再让她受苦,睡在稻草堆上,不会再让任何人鄙视她,只要能跟她在一起,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为成功地实行了自己的计划,萨姆和玛丽终于如愿地幸福生活在一起,并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玛丽无意间撞见一个女人。因为在心里同情查尔斯的遭遇,所以……

查尔斯在美国突然收到他的律师的来信,让他赶紧回去。

这是一封匿名信,因为查尔斯以前也收到过只写一个地址的信,所以他以为这封信也是萨拉写的,谨慎起见,他还作了一番调查,在得知了她还是单身以后,他去找她了,于是,真正的结局开始了。

那是一个著名的画家的家里,其中的几幅人体画让查尔斯不禁想到了萨拉,很吃醋,不过也有可能不是。当他再见到她的时候,他已经不敢相信她是她了。萨拉不仅活得更自信,也更年轻了。因为她蜕变得太华丽,以至于查尔斯都感到自卑了,他之前都以为萨拉一定会在某个火坑里面受苦受难,自己是拯救她的英雄。

但是萨拉却告诉他,自己一直都知道查尔斯在找她,而萨拉却一直避而不见。查尔斯喃喃自语,原来你从来就没有爱过我……

查尔斯说,只要她爱他,那么他所拥有的一切再牺牲千百次他也是心甘情愿的。自己只不过萨拉在孤独无助的时候一个玩偶罢了,现在她不需要他了,就把他忘得干干净净了。

似乎这一幕,重现了当年他和欧内斯蒂娜解除婚约的一幕,也许这就是轮回。

萨拉追求的是自由,所以她说自己不可能成为任何人的妻子,萨拉说自己现在很幸福,不想改变。查尔斯心碎地发出了呐喊,他说,如果老天有眼,那么总有一天,你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萨拉无言以对。

这是第二个结局和第三个结局的分叉点。

查尔斯转身要离开,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多余。他只想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但是,萨拉从他后面跑过来,拦住了他,说,我不能让你带这样的想法走掉!查尔斯冲她摆摆手,让她躲开,但她就是杵在那儿不肯走。查尔斯火了,此生中唯一一次,他想打萨拉,不过还是忍住了。

萨拉说,有一个女人,她很想见查尔斯,她可以向查尔说明,自己并不是查尔斯心中所想的那样。他说,我凭什么还要再听你的?她说,她比世上任何人,甚至她自己都更了解自己,他说,我又不认识她,即便是女王来了我也懒得见。她说,她非常想见你,你要是不见她,你会后悔一辈子的。结果,查尔斯还是妥协了。

随后,查尔斯被带到了一间房子里,应该是儿童房,空无一人。又过了一会儿,一个女仆抱进来一个小女孩儿,放在屋子里。小女孩大概有一岁多一点,长了一头黑发。

查尔斯不理解萨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闲着也没事儿,就把自己的怀表给孩子玩。

查尔斯一边等待着,一边猜想着,一个女人,还非常了解萨拉,又非常想见他,会是谁呢?不会是……那个人吧,那个人指的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就是萨拉的雇主的妹妹,一个非常进步的女性。不过他还是想岔了。等了很久,还是没有人来,查尔斯就问一个路过的女仆,结果那个女仆说,她已经在这儿了呀。

这下查尔斯更迷惑了。女孩有些烦了,查尔斯不知该怎么办,然后这个时候,孩子的母亲进来了,查尔斯都没用正眼看她。

孩子的母亲一边哄孩子,一边用一种做了亏心事的眼光偷看他。然后就是一段无言的沉默。查尔斯觉得自己怎么又受到了奚落呢,然而这一次,他千里迢迢地从美国跑来受这次奚落,他心甘情愿。

然后,很尴尬。查尔斯没话找话,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的母亲说,叫拉拉治,是那个画家起的。见查尔斯没反应,她又说,难道你不喜欢这个名字吗,我知道这个名字很奇怪。

查尔斯忙说喜欢,其实她叫什么并不重要。

当然查尔斯还是有很多疑惑,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下来了。他问,为什么,如果我永远都不……,孩子的母亲打断他说,不得不如此。

之后,两个人相拥而泣。查尔斯觉得他和萨拉之间什么都没有了,只有爱。他最后问了一句,我到底能不能弄懂你的谜呢,萨拉默默地摇头。两人长久相拥。这时,拉拉治为了提醒他们俩,就用手里的布娃娃打在她父亲的脸颊上。

第三个结局,在查尔斯转身离去之时,萨拉把一只手放在了他的肩膀上。查尔斯万分纠结,只是一只手而已,却让自己停下了脚步,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爱她。当他转身面对她的时候,萨拉的眼睛隐含着一丝笑意。萨拉说自己不可能跟他结婚,但可以跟他保持暧昧的关系。但是查尔斯无法接受,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妻子,又不是一个情人。他最终还是满含愤恨地离开了她。

查尔斯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河边,思索着,也许萨拉的性格的确值得心理学家去研究,但作为他,实在已经厌倦了这种猜谜的游戏,他把她比作斯芬克斯。是回美国,还是去别的什么地方,他不知道,只是一个人顺着河边走着,觉得自己三十四年来生活的一点意义也没有,不过他还是对未来的生活有了一丝信心,尽管眼泪一次次的让人不敢相信这种信心。生活终究要继续。

(情节概述作者:愿咸与恒)

人物形象

查尔斯:一个普通的人,因为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性格相对懦弱。这一点作者在书中颇有微词。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社会转型期,资本主义进行了高度发展,贵族阶层开始没落。查尔斯无疑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也明白贵族只是社会的寄生虫,但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摆脱这种腐朽的生活。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当得知查尔斯有可能失去伯父的大额财产的继承权的时候,弗里曼先生一改之前的恭敬态度,开始变得傲慢。而查尔斯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当他终于想明白自己的人生可能不受自己控制,要走上一条他内心非常厌恶的经商道路的时候,便开始了叛逆,具体到行为,即是不顾一切去追求萨拉。

但是在得知萨拉欺骗他之后,他又一次迟疑了,独自一个人去了教堂忏悔,因为他犯下了他自认为不可宽恕的罪过。之后他的寻找也并非全然出于爱情,而是一种封建社会的责任。查尔斯的身上始终充满着一种矛盾,一方面他在心中对萨拉忠贞不渝,另一方面又无法做到守身如玉;一方面渴望摆脱腐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懒惰懈怠,缺乏改变的勇气。

在萨拉与查尔斯交往的过程当中,萨拉的确时时把握主动。但是也不应忽视了查尔斯的自我选择。他并非全然蒙在鼓里,甚至他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走入萨拉所设的“圈套”之中的。早在两个人谷仓相见的时候,萨拉就已经告诉查尔斯,他们两个人的偶遇不是“偶然”,但是查尔斯并无责怪之意。而作为一个三十二岁的成年人,在登上旅馆的楼梯之前,他对事情也有了预料,更为明显的是,在萨拉失踪之后,他对他的律师说,这一切都是我的选择。他对戈罗根医生的劝告听而不闻,真的只是出于爱情?

表面上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萨拉所“设计”的那样,但是所谓“夏娃的诱惑”也仅是查尔斯内心的愿望与现实的契合。他早已厌倦贵族生活,他意识到自己的婚约只是虚伪“交换”的。他对萨拉的爱包含着对她的叛逆的认同,并且渴望和她一样拥有自由,他的伯父结婚后,商人弗里曼先生的态度也不能不让他感到心寒,他唯独缺乏的是勇气。萨拉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根本促使查尔斯走上追求自由的道路的,还是他自身的意愿,从这一点上来说,查尔斯绝非一个完全受萨拉控制的“玩偶”。

萨拉:全书当中最令人不解的人物。作为女主角,实质上出场的次数并不多,远逊于查尔斯。但是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本可以随波逐流,出卖自己的尊严来换取世俗的尊重。但是她放弃了,宁愿用一个轻蔑的称呼来表达她对这个压抑的社会的不满,以及她的生不逢时与怀才不遇。在全书一开始交代男女主角背景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如果萨拉生在一个哪怕是中产家庭,也足以让她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可以轻松进入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却因为堕落没有完成学业。

自始至终,萨拉希望自己和查尔斯是平等的,这种平等表现在人是自由的,可以不受责任的束缚。虽然萨拉最后自由地绘画,但是她并不如查尔斯那么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拒绝查尔斯的求婚,主要是为了保持自由精神的完整性,却也在另一种程度上抛弃了责任。萨拉在书中的形象始终是以一个谜一样的状态出现的。关于她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它与查尔斯交往的动机,学者们与读者有着诸多分析及猜测,在此不予赘述。

事实上这种神秘几乎是由这本书的独特视角所决定的,作者在描写查尔斯的时候,用的是一般文学作品所用的全知视角,因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男主角的心理活动。而在描写萨拉这个人物的时候,用的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或者是用查尔斯的视角,我们看到的这是一个男性视角中的女性,与真实的萨拉形象还是有着很大差异。我们无法得知萨拉的心理活动,自然也不知道她的行为的动机。读者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有限的言行来揣测无限的意识——可能与事实无限接近,却无法相交。

这种视角的萨拉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的魅力当中,她的角色也在不断转换,一个平凡的家庭女教师,一个对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一个充满诱惑的“夏娃”,一个心机颇深的“导演”,一个女艺术家,或者是“爱玛·包法利(《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但这也仅是查尔斯所看到的形象而已。我们无从得知真实的萨拉,因为书中从未出现过一句关于萨拉的心理描写,这使得萨拉的自由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为了一种象征,因为萨拉没有自己的自主声音,所以精神上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真实感。同样也使得读者对于萨拉这个“谜”一样的人物的种种猜测永远也找不到答案。

另外,作者也用了萨姆和玛丽这一对恋人对当时“开放”的男女关系进行了讽刺。像萨拉这样本质上清白的女子处处受到压迫,然而在田间地头,每天都上演着或自愿或被迫的“云雨情”。人们却感到习以为常,无人问津,无人问责。在一段章前引言中,作者引用了一段资料,说明当时有很多少女在未成年时即被玷污,而在旁边的大人却熟视无睹。

(人物形象作者:愿咸与恒)

作品简析

作者用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一百年前的时代。为此参阅了大量资料,常使人怀疑自己看的是否真的只是一部“小说”,然而作者也时时提醒读者作品的虚构性。毕竟是现代,作者在叙述时还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种个人化的视角固然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但同时也容易将读者带入作者个人的主观误区当中。

文学作品应有由其多角度解读性,作者在书中给了人物最大限度的自由,例如在萨拉失踪之后,作者就说,自己并不知道她在哪里,不知道她到底想要什么。最后的结局作者决定不添加任何意外因素,只叙述客观事实。读者常会思索究竟最后的两个结局,哪一个更为真实。事实上作者已经在此之前做了叙述,他是以“抛硬币”这种公平的方法来决定结局的顺序的,因而结局的重要性也就降低了。

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是事实,单以艺术的角度来讲,悲剧的结局的确更有价值,“最后的结局,无论是哪一个,都会给人以最终、真实的感觉(引自原文)”。结局的产生,主要包含两个因素:即必然(男女主角的人生需求所引起的冲突)以及偶然(两人是否有孩子)。

而作者的意图并不十分明显,即便是萨拉和查尔斯团圆走到了一起,婚姻仍旧面临危机;而即使查尔斯离开了萨拉,也不能够保证以后不发生什么意外(在最后的结局当中,那个查尔斯在楼梯口碰到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拉拉治还是一个谜团),也许日后因为孩子的存在,或许萨拉会改变心意,而查尔斯非常渴望家庭的温暖(书中曾提到,查尔斯非常怀念他死去的妹妹),如果让他知道了孩子的存在,他绝不可能轻言放弃。这一切都是未知的。读者同样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阅历来继续构造这个“未完待续”的故事。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让人百读不厌,最大的魅力所在。

这同样也是给了读者最大限度的自由。不论最终的结局如何,在此之前,查尔斯已经脱离了封建社会,并且也不太可能回到那个“原来的自己”,萨拉也已然找到了艺术及事业的归宿。对封建的维多利亚社会压抑、虚伪的批判已全部完成,即主体思想已经表达清楚。而男女主人公的姓氏似乎也暗示了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处境,女主角的姓氏伍德拉夫(woodruff)其真实含义是一种野草,而男主角的姓氏史密森(Smithson)的含义却是束缚。

在故事结构上,常有学者将此书作为《苔丝》及《简·爱》的戏仿制作,从人物设置上,三部作品确有其相似之处。但后两部作品都是真正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而作为一部现代作品,《法国中尉的女人》所表达的主题,以及新颖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还是与传统的维多利亚小说有着迥然之别。即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百年后,时代的进步。

(作品简析作者:愿咸与恒)

译本一览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文译本

1981年,《法国中尉的女人》,张琰译,好时年出版社

1985年,《法国中尉的女人》,阿良、刘坤尊译,花城出版社

1986年,《法国中尉的女人》,刘宪之、蔺延梓译,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年,《法国中尉的女人》,陈安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搜集整理:踏破江北街)

2 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电影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1981年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采取了戏中戏结构的双线并进叙事方式,将古代爱情与现代爱情互相对照,探讨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情感生活的变化。电影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夺得多项电影奖项。成为世界文艺片中的经典之作。

中文名:法国中尉的女人

外文名: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出品时间:1981年

出品公司:Juniper Films

制片地区:美国

导演:卡洛尔·赖兹

编剧:哈罗德·品特

类型:剧情,爱情

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杰瑞米·艾恩斯

片长:127分钟

上映时间:1981年9月18日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画面比例:16:9

混音:单声道

制作公司:Juniper Films 英国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原片名: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981)

国家/地区:英国

级别

UK:15 Finland:S Sweden:11 USA:R West Germany:12 Norway:16 UK:12 Argentina:16 Iceland:12 UK:AA

演职员表

导演

卡洛尔·赖兹Karel Reisz

原著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novel)

编剧

Harold Pinter .....(screenplay)

演员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Sarah/Anna

杰里米·艾恩斯Jeremy Irons .....Charles Henry Smithson/Mike

Hilton McRae .....Sam

Emily Morgan .....Mary

Charlotte Mitchell .....Mrs. Tranter

Lynsey Baxter .....Ernestina

Jean Faulds .....Cook

Peter Vaughan .....Mr. Freeman

Colin Jeavons .....Vicar

Liz Smith .....Mrs. Fairley

Patience Collier .....Mrs. Poulteney

John Barrett .....Dairyman

Leo McKern .....Dr. Grogan

Arabella Weir .....Girl on undercliff

Ben Forster .....Boy on undercliff

Catherine Willmer .....Dr. Grogan's housekeeper

Anthony Langdon .....Asylum keeper

Edward Duke .....Nathaniel

理查德·格雷弗斯Richard Griffiths .....Sir Tom

制作人

Leon Clore .....producer

Geoffrey Helman .....associate producer

Tom Maschler .....associate producer

制作发行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联美电影公司United Artists [美国] ..... (Argentina) (video)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其它公司

Cinefex Ltd. ..... titles

Lee Lighting Ltd. [英国] .....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Mayflower Recording Ltd. [英国] ..... adr recording

上映日期

美国

USA

1981年9月18日 ..... (limited)

挪威

Norway

1981年12月1日

芬兰

Finland

1982年1月1日

瑞典

Sweden

1982年3月12日

影片目录

1:main title/proposal(主要字幕/求婚)

2:encounter(邂逅)

3:character study(角色研究)

4:no lady(不是姑娘)

5:need to tell(必须要讲述)

6:melancholia(抑郁症)

7:wedded to blame(结婚的责任)

8:missing(失踪)

9:caught(寻找)

10:waning affection(慢慢消失的感情)

11:good man(好男人)

12:will to live(实现渴望的心愿)

13:not warthy(我配不上你)

14:longing(可望而不可即)

15:engding 1(第一个结局)

16:engding 2(第二个结局)

剧情介绍

1979年,一个电影摄制组来到英国南部滨海小镇莱姆,拍摄影片《法国中尉的女人》。

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一位爱好地质考察的年轻绅士查尔斯从伦敦来到莱姆镇,探访已与他订婚的富商之女弗里曼。一天,查尔斯在和未婚妻外出散步之际,突然发现防波堤尽头站着一个黑衣女人,痴痴地望着大海。查尔斯从未婚妻那里得知这位女子名叫萨拉。

在片中扮演查尔斯和萨拉的演员分别是迈克和安娜,不知是否处于拍戏的需要,在拍摄之余,他们过着情侣一般的生活。

萨拉出身贫寒,她受过教育,爱好绘画,但她的社会地位不允许她施展她的艺术才华,也不允许她有爱和思考的自由。像她这种地位的女人,要么嫁给农夫生儿育女,要么流落大城市当妓女。萨拉抗拒命运的安排,爱过一个遭遇海难的法国中尉,但当她发现那个中尉不值得她爱时又毅然断绝了与他的来往。她只身来到莱姆镇,孤傲沉默的她经常一个人呆呆地凝视着大海。然而,在这个封建保守的村镇里,人们都以为她还在想念那个抛弃了她的风流法国佬,并因此轻蔑地称她为“法国中尉的女人”。

教区牧师介绍萨拉到波坦尼夫人家担任伴随,夫人要求萨拉彻底忘掉那个法国中尉,并且不准再眺望大海。

萨拉在夫人家感到更加压抑和孤独,她瞒着夫人,还是经常在海滨漫步,她一次又一次地与在海滨采集标本的查尔斯相遇。查尔斯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

查尔斯很快就要和弗里曼举行婚礼了,但他已经痴迷于萨拉身上的那种非同一般的气质,他决心要帮助萨拉摆脱目前的处境。他建议萨拉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小镇,到伦敦去,但却遭到萨拉的拒绝。对于萨拉的言行,查尔斯感到迷惑不解,但他已经陷入对萨拉的感情之中,不能自拔。他向格罗根医生寻求帮助,格罗根认为萨拉患有“隐性忧郁症”。

性格奇特的萨拉曾经对人世绝望,立意在孤独中接受厄运的摆弄,在心灵自由中获得安慰,但查尔斯的出现却使她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当萨拉因故意藐视波坦尼夫人的教诲而遭辞退时,人们传闻萨拉失踪了,只有查尔斯收到萨拉的一张纸条,上面透露了萨拉的隐身之处。

查尔斯没有听从格罗根医生把萨拉送往精神病院治疗的建议,反而劝说萨拉前往埃克塞特,并让他的律师送给她所需的生活费用。

查尔斯乘车来到埃克塞特找萨拉,两人情不自禁地坠入爱河。查尔斯吃惊地发现萨拉原来还是处女,她一直在默默地忍受着人们对她的污蔑和误解。萨拉真挚而奇特的感情使查尔斯很激动,他决心要好好珍惜这份情感。

查尔斯回到莱姆镇,提出和弗里曼解除婚约。弗里曼的父亲让律师起草了一份侮辱人格的认罪书,要查尔斯在认罪书上签名,作为解除婚约的条件,而这份东西随时都会登报。查尔斯毅然在认罪书上签了名,然后扬长而去。然而当查尔斯回来找萨拉时,她已经离开旅馆不知去向了。

查尔斯花了三年时间寻找萨拉,终于收到他的律师发自温德米尔的电报,得知萨拉已经在一个建筑师家里找到了家庭教师的工作,主人对她很友善,还鼓励她自由地绘画。查尔斯和萨拉终于重逢了,查尔斯责备她不该甩下他三年杳无音信,萨拉则请求查尔斯宽恕她的追求给他造成的痛苦。查尔斯终于原谅了萨拉,他们在灿烂的阳光下拥抱在一起。

电影快拍完了,迈克因要和安娜分手而感到痛苦,故设法让妻子出面邀请摄制组人员吃饭。他乘此机会恳求安娜和他作一次严肃的谈话,而安娜却只说了一个字“温德米尔”,这是影片最后一场外景的地名。

·最后一个镜头拍完了,摄制组全体人员在花园里举行联欢会。迈克匆匆赶往安娜的化妆间,却发现人去楼空,他只能独自品尝激情之后的孤独。

幕后制作

关于电影:现代的改编

《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自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是英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通常,作为一部非原创的改编电影,影片的迷离动人多应归功于原著小说本身的魅力,但本片不同于其他的改编电影,导演卡洛尔·赖兹通过现代意识解构了这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于是产生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片中片”。原著小说中的故事是单线发展,而在影片中,故事的背后,关于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故事则还有另外一条线索,因此展现出来的是,同样的人,同样的相互爱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一对恋人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

影片的明线是那个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故事,在影片中是以一个正在被拍摄的电影的状态而存在的。故事里,贵族少爷查理从想帮助一个被人称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神秘女子莎拉,到无可救药的爱上她,开始走向一条他从未想过的道路——反抗这个时代禁锢他的教条和束缚。当查理终于不顾一切的与莎拉结合之后惊人的发现自己竟是莎拉的第一个男人,于是莎拉的形象从原本为追求爱情的自由而不惜被世俗嘲讽变成了纯粹的为一种自由理念而自甘深陷不为他人所理解的堕落。当查理放弃了与富家小姐的婚约,甚至被迫接受辱人的条件去寻找莎拉时,却是人去楼空。影片在此时,有了一个小转折,重心开始移向电影外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

这条暗线一直作为铺垫式的线索存在着,在明线故事进行中,总是插入饰演莎拉的女演员安娜和饰演查理的男演员迈克之间调情和做爱的场景,随着他们演绎的故事的发展,两人之间的情感也深陷复杂的纠葛。影片最终故事的重心又回到莎拉和查理的爱情故事上来,在影片拍摄的最后一个外景地“温徳米尔”,莎拉和查理重聚,在相互倾诉了怨愤和思念之后,他们原谅了彼此,选择了新生活的开始,两人划着船,从黑暗的桥洞下穿过,划向幸福的更深处。而与之对应的银幕之外,安娜放弃了迈克,最后选择了原来的生活。

在原著小说中有三个不同的结尾,而导演赖兹则运用影像以两个不同的时空对感情取舍的反差来体现一个颇具时代感的讽刺:在维多利亚那样用思想的桎梏束缚人自由追求的时代里,无助而坚毅的莎拉为了爱情选择了反抗,而理性至上自由万岁的现代,安娜却最终挣不脱世俗的链条,选择了平静的逃避。莎拉,这个谜一般的女子,在影片中亦正亦邪,她的穿着言行都体现着导演的精心赋意,用黑衣隔绝世俗的压迫,用望海表现对自由的向往,用树阴下的那段独白表达对教条的反抗,她作为一个独立姿态的人,不是查理的情人,也不是需要怜悯的人,她是在完成了自己生命的真正追求之后才和查理在一起的,她有着自己的能力和权利,因此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性,是那个时代不同的女人。

关于导演:跳出原著

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仿写”的维多利亚时代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感伤的故事,以当代的视角去反思那个时代,小说本身具有元叙述的色彩,是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工整的故事。而1981年卡洛尔·赖兹对该小说的改编,首先从结构上进行了特别的改动,设计的“戏中戏”结构将剧中人物进行了时代和身份的反观,赋予了电影更丰富的内涵。

除了改变结构之外,电影还大刀阔斧地砍削了小说叙事的枝蔓,将因众多“离题”议论而显得散漫的故事梳理得井井有条,紧凑完整,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但也同时削减了小说本身独特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叙事的神秘氛围在电影中只有通过黑色的风衣、风雨交加的天气、人物苍白中透出丝丝血色的面颊和古怪的微笑来表现。另外,电影还改变了小说中一个重要的潜在循环结构的指向,并通过画面设计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篡改。这些改动的结果压平了小说本身反思的张力,使影片比之小说更加“通俗易懂”。不过,导演机灵地将自己对小说的改编转变为表现一个剧组如何将小说搬上银幕,以及这次表演过程如何与演员的情感生活互动,融入了现代视角对小说原著的新阐释。

精彩花絮

·这部经典的影片除了它的“片中片”的叙事技巧之外,斯特里普一袭黑衣从白浪激飞的海堤上回头的镜头成为电影史的经典,令人激魂荡魄,历久难忘。

·在一九八二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在美国电影《金色池塘》和英国电影《火战车》的夹杀下,同样卓越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被牺牲了。

精彩对白

Sarah: Soon he no longer bothered to hide the nature of his intensions towards me. Nor could I pretend surprise. My innocence was false from the moment I chose to stay. I could tell you that he overpowered me, he drugged me. But it was not so... I gave myself to him.

莎拉:很快他不再为了向我掩饰他紧张的本质而烦恼。我也不用假装惊讶。我的无罪从我选择留下的那刻起就是个错误。我可以告诉你,他击败了我,他令我沉迷。但是还不仅仅是这样……我把自己给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rah: I have set myself beyond the pale. I am nothing. I am hardly human any more. 莎拉:我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苍白。我什么都不是。我不再像个人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arles Henry Smithson: [to Sarah] There is talk in the town of committing you to an institution.

查理:[对莎拉]镇上有一些言论要把你指控进机构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rah: [describing how she became the French Lieutenant's mistress] He took me to a private sitting room, ordered food. But... he had changed. He was full of smiles and caresses, but... I knew at once that he was insincere. I saw that I had been... an amusement for him. Nothing more. I saw all this within... five minutes of our meeting. Yet I stayed.

莎拉:[描述她如何成为了法国中尉的女人]他带我去了一个私人客厅,给我食物。但是……他变了。他曾经满脸微笑和关心,但是……我知道曾经一度他是虚伪的。我明白我曾经是他的娱乐品。没有再多的了。我明白了一切在我们见面的五分钟里。我已经留下了。

所获奖项

第35届英国学院奖最佳女主角

第54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54届美国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第54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剪接提名

第54届美国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提名

第54届美国奥斯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第7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