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二元结构与二元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丛书 |
释义 | 浦根祥,男,1960年1月生,1998年6月获经济史博士学位。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自辩证法研究会理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过研究性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过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 书名:二元结构与二元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丛书 又名:二元结构与二元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丛书 作者:浦根祥 译者:浦根祥 ISBN:10位781037542313位9787810375429 定价:¥16.00元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二元结构”与“二次创新”》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的最初选题是《“技术移植先导型”的中国现代化》,本意旨在以表征国际现代化进程的精神与物质内核的“科学主义文化”为主线,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从“技术生存论”的视角重新界定世界各国“现代化类型”,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1840-1949)。这本该是一个巫待开拓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还尚未有人在该领域以这样的视角认真尝试过。后因该文的基本思想有幸在《江海学刊》(中国现化专辑,1996)上公开发表,故而认为继续从事这一工作不过是添加一些供佐证的史料而已,遂萌生了新的想法,期望在苏南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空间里寻找研究课题。当时的主要动机有二:一是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调整到地方史上来,以求与我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段本洛教授拟定的总体研究目标保持一致;二是要将苏南地方史研究拓展到现当代,期望在将历史研究直接服务于现实方面作出大胆尝试。 编辑推荐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二元结构”与“二次创新”》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的最初选题是《“技术移植先导型”的中国现代化》,本意旨在以表征国际现代化进程的精神与物质内核的“科学主义文化”为主线,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从“技术生存论”的视角重新界定世界各国“现代化类型”,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1840-1949)。这本该是一个巫待开拓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还尚未有人在该领域以这样的视角认真尝试过。后因该文的基本思想有幸在《江海学刊》(中国现化专辑,1996)上公开发表,故而认为继续从事这一工作不过是添加一些供佐证的史料而已,遂萌生了新的想法,期望在苏南现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空间里寻找研究课题。当时的主要动机有二:一是要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调整到地方史上来,以求与我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段本洛教授拟定的总体研究目标保持一致;二是要将苏南地方史研究拓展到现当代,期望在将历史研究直接服务于现实方面作出大胆尝试。 作者简介浦根祥,男,1960年1月生,1998年6月获经济史博士学位。苏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自辩证法研究会理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过研究性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过国家级、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 目录前言 第一章 “二元结构”历史背景透视 第二章 “二元结构”的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章 “二元结构”在当代苏南(上) 第四章 “二元结构”在当代苏南(中) 第五章 “二元结构”在当代苏南(下)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