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耳后骨膜下脓肿 |
释义 | 基本简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破坏处流入耳后骨膜下,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脓肿穿破骨膜及耳后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可长期不愈。 临床表现(一)耳后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耳后肿胀,压痛明显,骨膜未穿破者,触诊时波动感不明显,耳廓后沟消失,耳廓被推向前、外方。 (三)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 治疗 在抗生素控制下,行乳突根治术、脓肿切开引流术。 化验检查深部脓肿经B超检查可呈液性暗区;X线照片示乳突炎症或有骨质破坏阴影;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 并发症 可伴同侧头痛及发热等全身症状。 鉴别诊断1.耳根痈:多见于西医所指耳周化脓性淋巴结炎。症见耳周近耳根处核红肿疼痛,位置浅表,触痛明显,继而红肿剧增,破溃流脓。病程较短,溃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瘘管。 2.颈痈:病变多位于颈侧中上部,局部红肿隆起,触痛明显,继而溃破流脓。病程较短,—般不形成瘘管。 诊断依据1.多为胆脂瘤型,骨疡型 中耳炎 急性发作或儿童急性中耳炎引起。 2.高热、耳痛。 3.耳后红肿、压痛、有波动感,耳廓被推向前、外移位,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得脓液。 4.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乳突相常有骨质破坏。 治疗原则:1.全身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2.局部切开排脓。 3.尽早施行乳突手术,清除中耳病变。 疗效评价1.治愈;耳瘤消失,流脓停止,耳后娄管愈合。 2.好转:耳痛消失,流脓减少,耳后娄管未愈。 3.未愈:耳痛明显,流脓增多,耳后娄管未愈。 专家提示本病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颅外并发症,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关键。一旦患本病,须尽早住院行抗炎及手术治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