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恩黔高速 |
释义 | 简介恩黔高速,指湖北恩施至重庆黔江高速公路,是沪渝高速(G50)、长渝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分为湖北恩施和重庆黔江两段。高速路全长约129.169KM,其中重庆市境内长20.049km,湖北省境内长约109.12km。地形地貌为构造侵蚀中等切割中低山区和丘陵地区,海拨在450-1200米之间。全线桥梁总长30.554KM/85座(其中特大桥8552M/12座,大桥21412M/66座,中桥590M/7座),占路线总长的23.1%;隧道总长25.612KM/24座(其中特长隧道12834M/3座,长隧道5286M/4座,中隧道3703M/5座,短隧道3789M/12座),占线路总长的19.4%。预计工期为4年。 湖北恩施段工程简介湖北恩施至重庆黔江高速公路宣恩至咸丰(鄂渝界)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路线起于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倒洞塘村附近,接恩施至来凤高速公路宣恩枢纽,经宣恩县晓关和咸丰县的高乐山、丁寨、朝阳寺,止于鄂渝交界处石门坎,对接黔江至恩施高速公路重庆段,于黔江东互通连接包茂高速公路。本项目已纳入《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10年开工的项目和《重庆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是恩施高速公路规划“二横、一纵、二支”中的支线,是沪渝高速和包茂高速的连接线,是鄂西南地区进入渝、湘、黔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鄂西南地区、渝东南地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贵州省北部地区上沪渝高速通往东部地区的最快捷路径。 技术标准本项目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24.5m,分离式路基度2×12.25m,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为1/300、其余桥梁和路基为1/10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米,最大纵坡5%,凸形竖曲线半径4500米,凹形竖曲线半径3000米,停车视距110米。 项目技术特点(1)项目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项目地处鄂西南低—中低山区和丘陵地区,总体地貌特征是山峦连绵、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和丘陵叠置,地貌切割较为强烈,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受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等条件影响,存在崩塌、岩堆、滑坡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公路勘察设计中应加大地质勘探力度,加强地质选线,尽量绕避大的不良地质路段,通过综合地质勘察,查不良地质分布范围及特征,在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2)项目区矿产资源、水力水电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恩施州被誉为“鄂西林海”、“种子基因库”、“华中药库”,恩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品种有煤、黄铁矿、菊花石、矾钼矿、铜、锌、铝矿等。还有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和名贵中药材以及无污染的高档绿色食品。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流60多条,年径流量2500多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509万千瓦,可开发量349万千瓦,恩施州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山青、水秀、石美、洞奇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五彩缤纷、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有“神州第一漂”--清江闯滩、宣恩的七姊妹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坪坝营、咸丰的唐崖土司皇城遗址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路线方案选定前应加强压覆矿产资源的调查,尽可能予以绕避,工程建设应尽量不破坏自然水资源及旅游资源。 (3)项目区山地小气候具有多样性,对设计施工影响较大 项目区地形复杂,山地小气候具有多样性,虽高度的变化垂直差异比较突出,形成立体气候,夏季灾害性天气较多,常有暴雨-强降雨出现,其中暴雨-强降雨可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本合同段局部海拔大于1000m,存在冰雾区。在设计中需要重点进行边坡防护及路基桥梁防、排水设计,确保,在后期施工和运营期安全管理。 (4)路线所经区域相对高差大,长大纵坡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项目段路线走廊带内最低海拔在宣恩椒圆的堰塘坪处500米,最高海拔在咸丰晓关的蔡家堡高为1080米,路线需克服高差,部分路段平均纵坡大。方案设计应重视行车安全,尽量减少交通事故。 (5)项目沿线部分筑路材料相对欠缺 本项目沿线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等均有分布,大部分工程用石料均可就地采用,满足需要。但路面上面层材料较缺乏,据工可调查咸丰县小村乡小村出露硬质灰黑色中薄层状灰岩。路面抗滑面层石料要求采用硬质岩石,经现场核查,材料储量小,运距远,难以满足工程需要,经调查在建的沪渝高速公路资料显示区内只是在宜昌有少量的玄武岩分布,路面采用玄武岩,主要从宜昌、南京等地远运,单价较高。区内中建河、唐崖河、曲江等主要河流河床基本无河沙出产,较好的中粗砂需远运,桥梁用优质的中粗砂可从宜昌调运(湖南岳阳长江抽砂)。一般工程用砂建议采用石灰岩机制砂,单价较高。后续阶段加强地勘和设计力度,优化设计方案,尽量考虑就近利用区内砂石料,以降低建设成本。 (6)路线与省道走廊重合明显,交通干扰较大 本合同段路线基本与省道椒石线(S232)同走廊,受走廊条件限制,局部路段出现长路段与省道连续频繁交叉,局部路段侵占省道路线空间,涉及省道改线的段落和里程相对较多,设计过程中应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省道交通畅通。 (7)总体设计牵涉面广,协调工作量大 本项目终点位于鄂渝省界,采用路基的方式与重庆段相接,两省主管部门要经过协商,并签署协议加以明确,并在下阶段继续加强协调,进一步确定接点具体位置;路线在丁寨至朝阳寺段约有20km路段与黔江至张家界高铁共走廊,路线方案的选择需要与铁路设计部门进行沟通,尽量减少路线之间的交叉,降低工程造价。项目沿线水电工程相对较多,已建的晓关变电站位于路线附近,高压电网密集,多处110kv、220kv、500kv高压线与本项目存在交叉,受地形限制,有部分高压线必须迁移,路线的布置要与相关部门互动协调,力求将项目之间的可能影响降至最低。 工程规模和主要工程量本项目路线起于宣恩县晓关乡倒洞村,连接恩施至来凤高速公路,后经倒洞塘、堰塘坪、晓关侗族乡,在晓关乡西侧设晓关互通与椒石线相连,路线继续向西设龙桥特大桥跨龙沟,后经新店子、张官,至卡门进入咸丰县境。路线过麻王坨、梦家坪、高子坝、白果坝,至咸丰县城北边的石家沟,设咸丰互通;路线向西南沿咸丰县城规划区外侧展线,在青龙嘴跨利至咸公路,经小模乡,跨野猫河,至丁寨北侧,于魏家堡附近跨曲江,后经林鹿口、狮子岩,在火石垭附近设丁寨互通连接省道椒石线;再经过沙坝、扑水井,在黄泥塘附近建黄泥塘隧道穿花果山至庙坝槽,经熊家槽再穿熊家槽隧道,经生基坪、学塘湾、朝阳寺,终点止于鄂渝交界的石门坎,与恩黔重庆境相接。本项目路线全长70.911197km。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土石方8259.43千立方米;排水及防护670.327千立方米;设置桥梁(含主线互通及分离式立交)19283m/48座,其中特大桥3689m/3座、大中桥15594m /45座;涵洞91道,通道47道;设置隧道11420m/12座,其中长隧道7397m/5座、中短隧道3756.5m/7座;桥隧占线路长度的43.3%;设互通式立交3处(晓关互通、咸丰互通、丁寨互通)、主线收费站1处、匝道收费站3处、服务区2处、养护工区1处、隧道管理所1处、管理分中心1处,永久占地6053.34亩。 1、龙桥特大桥 桥区所在地隶属湖北省宣恩县晓关镇龙沟村,桥址区属构造溶蚀、剥蚀深切谷地斜坡地貌区,桥址处于大集场向斜南东翼,地层主要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灰岩、炭质灰岩,该冲沟两侧自然坡度陡倾;呈V形峡谷,冲沟宽约280m,深约220m,与大桥近90°垂交,坡面浅表为残坡积的碎石土、黏性土,植被不发育;故桥型方案以降低对施工运输和场地的要求、工艺成熟、实施方便、使用安全耐久、人文景观协调为原则,体现山区桥梁工程建设的特点。 本桥主桥设计采用跨径268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中心矢高53.6m,矢跨比f=1/5,拱轴系数m=1.9。拱肋拱脚高度为10m、拱顶高度为6m。引桥上构采用20m预应力混凝土分体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 拱桥在沟中不需设置中间墩,整体性、横向稳定性和抗震性均较好,结构刚度较大。拱桥方案造型优美,弧形拱与V形沟谷的搭配在视觉上非常的统一、协调、美观。而弧形拱优美而柔和的造型与崇山峻岭伟岸而挺拔的风姿完美地统一、协调起来;艳丽的拱圈又宛如雨后的彩虹,摇曳于连绵的山峰间;而拱桥从任意角度来看均给视觉带来较强烈的美感冲击,这无疑于会成为整条线的标志性建筑。 2、孟家坪特大桥 桥区所在地隶属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白果坝村孟家坪三组。桥址区附近有老椒石公路通过,并有通村公路与其连接,交通较为便利。桥址区属构造溶蚀、剥蚀低中山深切谷地地貌区,区域地形缓陡相间,多折线型斜坡,山间冲沟、谷地及洼地发育;桥梁沿冲沟边缘前行,跨越相对平坦的山间洼地,桥址区内最大地面标高在935m左右,最低地面标高在821m左右,相对高差114m,切割深度大。 该桥跨越的山间洼地四面环山,宽约180~340m,长约1000m,长轴与大桥近80°斜交,洼地内地形平坦,周边山体自然坡度较陡;两侧桥台自然坡度约35°~50°,坡面上多为杂草、灌木,植被不发育。桥址地基覆盖层在斜坡及冲沟地带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土;桥区下伏基岩为二迭系下统茅口组灰岩。 主桥为(65+3×120+65)m的预应力混凝土悬浇箱梁连续刚构。现浇段采用从主“T”悬臂端伸出的托架进行施工,边跨与主跨的比值采用0.54,边跨长度为5m,边跨现浇段长度为5m,箱梁按分离式路基宽12.00m设计,单箱单室结构,采用常规挂篮悬臂浇注施工。引桥采用T梁。 3、朝阳寺特大桥 桥址区属构造溶蚀侵蚀中低山峰丛地貌区,大桥轴线经过地段地面标高在563~700m之间,相对高差约137m,地形起伏较大。 该大桥恩施端桥台自然坡坡角35°~40°,地形较陡,坡面上植被少量发育,多为灌木及少量乔木;黔江端桥台自然坡坡角15°,地形较缓,坡面上多为旱地,植被少量发育,多为灌木、杂草。桥区覆盖层主要由第四系填土及残坡积成因的粉质黏土、角砾组成;桥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灰岩、角砾状灰岩、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白云岩及三叠系中统巴东组(T2b)泥岩、泥质粉砂岩。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 下部结构视墩高采用圆形双柱墩、薄壁墩和空心墩,基础采用钻(挖)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 4、大岩坝隧道: 大岩坝隧道位于宣恩县晓关乡大岩坝村附近,隧道长1010m,隧址区地貌单元属构造溶蚀侵蚀中低山峰丛地貌,隧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 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898.00~1074.00m之间,相对高差约176m,地势起伏较大。隧道进口位于一斜坡上,坡度稍陡,约25°,坡向约21°,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柏及小灌木;出口位于一冲沟内,地形坡度约20°,冲沟走向约228°,沟两侧坡体植被茂密,多为松柏、栎树及小灌木,自然山坡现均处于稳定状态。进口段溶蚀现象较发育,可见溶沟、溶槽、溶洞等。 隧址山体覆盖层零星分布,主要为残坡积的粉质黏土,隧址下伏基岩岩性主要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中风化岩体岩质较坚硬,饱和抗压强度较高,属较硬岩,属可溶性碳酸盐岩,推测山体深部岩溶较发育,可能存在着岩溶管道(溶隙、溶洞等)。 5、茶园坡隧道 隧道位于咸丰县高乐山镇茶园坡附近,隧道长1060m,隧址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峡谷地貌,隧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832.00~998.00m之间,相对高差约166m,地势起伏相对较大。隧道进口坡度约30°,坡向约325°,植被较发育,多为乔木及灌木;出口处斜坡坡度较陡,约68°,坡向约208°,坡面上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及乔木,自然山坡现均处于稳定状态。 隧址山体覆盖层零星分布,主要为残坡积(Qel+dl)的角砾,隧址下伏基岩岩性主要为志留系下统纱帽组(S1s)泥岩及罗惹坪组(S1lr)薄层状泥岩,两者为整合接触,中风化岩体饱和抗压强度较低,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 据现场调查,进洞口位于北西向的斜坡上,斜坡坡度约30°,由薄层状泥岩及角砾组成,角砾厚度较大,在工程建设的诱发下洞口处有形成沿岩土分界面产生滑塌的危险。 6、黄泥塘隧道 隧道位于咸丰县丁寨乡黄泥塘附近,隧道长3197m,隧址区属构造溶蚀侵蚀中低山峰丛地貌区,隧道通过地段地面标高在790.00~990.00m之间,相对高差约200.00m,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山坡坡度大部较缓,局部稍陡,植被茂盛,通行条件较差。隧道进口处于一较缓斜坡上,坡角约25°,坡向约93°,植被较发育,多为乔木、灌木;出口处于一缓坡上,坡度约21°,坡向约302°,自然山坡现均处于稳定状态。 隧址山体覆盖层广泛发育,厚度不均,坡度较缓处厚度逐渐增多,隧道洞身段冲沟内厚度较大,揭露覆盖层最大厚约20.70m,主要为坡积成因的粉质黏土及角砾,隧址下伏基岩岩性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岩及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中风化岩质坚硬,饱和抗压强度较高,一般均属较坚硬岩。 隧道区基岩岩性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灰岩,属可溶性碳酸盐岩,推测山体深部岩溶较发育,可能存在着岩溶管道(溶隙、溶洞等) 7、 互通式立交 根据项目沿线城镇分布、路网规划,在充分考虑被交道路等级、交通流向分布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后,按照工可批复确定的工程规模,本项目共设置了晓关、咸丰、丁寨三处互通立交,均为单喇叭型。 晓关互通位于晓关乡西侧与椒石线S232交叉,主要为晓关乡上下高速车辆服务。互通中心桩号K46+998.159,与恩来高速宣恩枢纽相距13.046Km,与咸丰互通相距27.394 Km。 咸丰互通设置于咸丰县城东北角石家沟附近。交叉桩号K74+391.712,与县城解放路相接。主要服务咸丰县城关及周边地区。与晓关互通相距27.394km,与黄泥塘互通相距20.223km。 丁寨互通位于咸丰丁寨乡西侧的火石垭,互通形式为B型单喇叭,交叉桩号K94+623.965,与省道椒石公路衔接。主要服务于咸丰县的丁寨乡及其周边的村镇。与咸丰县互通相距20.232km。 重庆黔江段恩黔高速公路黔江区内段起于黔江以西册山何家坝,与已通车的渝湘高速公路互通相连,止于石门坎,与湖北段相接。线路全长20.049km,桥梁总长3.212KM,占路线总长的14.1%;隧道总长12.26KM,占路线总长的53.9%。设置黔江西、黔江东两处互通式立交,设置分离式立交1处、养护工区1处。主要控制点为黔江东互通、八面山隧道、仰头山隧道、阿蓬江特大桥、黔江西互通。黔(江)恩(施)高速路全线估算总投资83.1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6305.5万元。其中,黔江段投资估算总金额为23.8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066亿元。该项目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 建设历史2004年7月,中交二院完成了该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 2004年8月恩施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已行文上报省发改委、省交通厅。 2005年7月,恩黔高速公路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 2005年10月27日,湖北省发改委、交通厅共同主持了有省水利厅、环保局、林业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参加的恩黔高速公路项目工程专家咨询会议。会上形成了《湖北恩施至重庆公路湖北境工程专家咨询会专家组意见》。与研究报告相应的附属《工程地质遥感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大纲和报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履矿产资源调报告》、《文物调查、勘探报告》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等8个专题报告已经完成,并全部完成评审,获得国家、省主管部门的批复。 2010年10月28日上午,在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项目投融资签约暨揭牌仪式上,恩施州长杨天然与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传华签订了,湖北恩施至重庆黔江高速公路宣恩至咸丰(鄂渝界)段项目投资协议。 2010年12月17日,黔恩高速黔江段开工奠基典礼在位于黔江区册山乡的重庆高速公路东南运营分公司基地举行,标志着黔恩高速黔江段正式破土动工。 2010年12月18日上午,宣恩县椒园镇王家堡举行湖北段开工仪式,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苏晓云出席仪式。 2011年3月6日,恩黔高速公路征地工作在宣恩县椒园镇白泥坝村正式启动。 2011年12月23日,黔恩高速公路黔江段在舟白街道路东居委三组的项目驻地,正式开始进入了建设阶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