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多边主义承诺
释义

多边主义现在是国际政治和国际思想当中,无论中国还是在国外都使用很广泛,特别在冷战后使用的频率比冷战前高得多,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贯彻众所周知的单边主义,这是对美国政策的一种批评,相关的主张,多边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这个词的内涵很宽泛,包含了层面的意思,从起码的层次说,多边主义毫无疑问包含着多边外交的意思,多边外交我们一会儿会谈到,它是一个由来以久的外交活动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古已有之的外交形式。

对多边主义的看法

在多边主义的历史溯源上有不同看法,关键看如何定义多边主义。如果定义为有一定原则和特定标准,多边主义就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定义更宽泛,则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问题一:多边主义的普世原则。美国、欧洲的多边主义各有其内涵。多边主义的效益不高,关键是原则不一致。如何协调各不同立场,这需要向承认普世原则方向发展。如果大家都承认普世原则,则其效率就会高些。通过张扬多边主义来达到中国和平崛起的目标,就需要接受一些多边主义的普世原则。例如国家主权原则、联合国宪章、行为准则。

问题二:多边主义和独立自主的关系。若要张扬多边主义,就要付出一定代价,就要在独立自主外交上有所妥协。

问题三:多边主义和韬光养晦的关系。二者间具有一致性。一方面,多边主义不是一种压力,反而可以减轻压力。而另一方面例如在东亚地区推动多边主义,中国担任领导者会被认为是对他国的一种威胁。这原本是通过非对抗参与国际机制,反而导致了某种对抗。

问题四:多边主义和国际力量对比。理论上,多边主义是理想的。现代国际关系中强权政治大于理想主义,同时也有真假多边主义之分,例如美国单边主义内涵套上多边主义的外表。

提出多边主义的概念问题。罗伯特·基欧汉认为多边主义是协调各国政策的实践。拉格认为多边主义是协调各国实践的形式。在比较了两者的定义之后,认为基欧汉的解释比较合适。另一个概念是根据普遍原则,协调三个或以上国家关系。国内学者如秦亚青教授,则将多边主义分为制度性多边主义和战略性多边主义。而钱文森则将其定义为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工具。

我本人的定义是1.制度性多边主义;2.战略性多边主义,其对立面为单边主义、多边主义和帝国主义;3.工具性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双刃剑”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

多边主义演变的阶段

1.国关史出现前,工具性多边主义已经存在,如春秋联盟。此期间多边主义有实践、无理论,是自发性的。

2.萌芽阶段:1648年——1918年,欧洲的多边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是初级形式的制度性多边主义。如维斯特法利亚和约、维也纳合约。在该时期,多边主义有了两个特征:有秩序机制没有组织;着眼于欧洲。

3. 形成与成长阶段:1918——1945年, 全球性有组织的多边主义形成。典型代表是国联。但是国联有所不足,不能有效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多边主义大发展时期:1945年 — 1991年,特点是全球性的多边主义制度形成与完善。典型代表是联合国。促进国际秩序进步,是一个全新的体系。在联合国框架内,有很多多边主义的成果,如防扩散、防制环境恶化。而地区性成果则有,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另一个成果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国内政策不占主流、多边主义研究不足。

5.1991年至今:特点为联合国秩序占主导地位;新的多边主义和组织不断产生;明确政策取向;美国没有完全放弃多边主义;多边主义理论研究出现热潮;

冷战后多边主义兴起的原因

为了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全球化的背景;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合作的潮流;区域一体化的兴盛。

多边主义与大国协调。多边主义是一种政策,也是一种外交实践。

多边主义的定义是多国在协调过程中工作,有三个以上行为主体,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化安排。多边主义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权力作用,有现实主义的因素。

大国协调问题从近代史看,多边主义出现在拿破仑战争后的大国协调。从中国外交上看,推动多边主义包括机制化合作与区域合作。多边外交是实现有效的多边主义。对多边主义的提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含有大国协调。中国近年来外交方面的一大特点是:多边主义推动伙伴关系、伙伴外交。要用多层次建设国家间伙伴关系。尤其是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推动大国参与。

中国与各大国之间有不同的伙伴关系。特点:强调通过伙伴关系实现利益、政策的协调。多边体系中,大国关系协调对多边机制建立与稳定极为重要。多边主义的层次:全球跨区域和地区层次。中国处理东亚地区问题上,采取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东亚区域合作顺利进行需要中国与东亚其它有重要影响国家相协调,如日本、东盟内重要国家等。

中国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

—— 全球化方面。中国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支持联合国政策,安理会改革意味着更多国家参与,这样不利于大国间协调。

—— 东亚地区主义推进中的问题。提出开放的东亚主义,2005年东亚峰会。中国希望加强10+3,但是东亚峰会若成为开放性的,其他国家也参与其中,这也形成一种挑战。

—— 东亚共同体建设。核心之一为中日关系协调,很难有好的方法协调,大国关系不协调好,多边主义不易进行。

世界经济强国在进行多边经济外交时明争暗斗。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融合加强,但各国经济的差异向全球一体化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也进入一个重要阶段。胡锦涛总书记的“与邻为伴,以邻为善”,通过东亚经济合作是中国应对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加入WTO,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步,实现东亚经济合作才能完成第二步。另一方面,通过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有利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有利于国家统一大业完成。通过东亚共同体实现中国经济圈,推动中日历史问题解决。以东亚经济体为基础,实现与南亚合作,形成泛亚经济合作体系,在此基础上与欧美竞争。

中国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快;中国为新兴大市场。

中国是世界现实的大市场,对世界东亚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国际资本存在巨大吸引力。中国吸引的70%以上的外资来自于东亚,近一半外贸也来自东亚。中国有义务也有需要实现东亚合作。

结论:东亚10+1、10+3,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动;

东盟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体地位;

推动东盟经济合作对中国是有利的,应推动东亚合作;

推动区域合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一环。

多边主义下的美欧差异

美欧在国际权势分配中的地位不同。

多边合作对弱国更有吸引力,为小国提供一种手段。冷战后,美国处在权力巅峰状态,有能力分配权力体系。欧盟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力量中心,但是相对脆弱。政治上需要美国的保护,另外欧盟毕竟为一个国家联盟,内部分歧严重。所以欧盟奉行多边主义。

美国国会对多边主义持怀疑态度。

美欧对国际制度的认同不同。

美国的对外行为走到了多边主义的反面。而欧洲从一体化设想出发,充满多边主义设想。美国认为国内法的权威最高。国际上弱肉强食。欧盟则重视国际规则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一体化过程就是建立体制的过程。

美欧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差异。

政治文化:美国例外论与多边主义普遍一致原则不相容。美国主权受侵蚀时,会进行完全相反的单边主义。欧盟通过制定机制法律,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少数民族是其一个重要目的。内部政体:美国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共同规定其外交政策,因此国际条约在美国国内通过过程复杂、难度大,欧洲内阁享有的外交权基本上可以从立法机构获得。欧洲理事会具有多边性,因此是多边主义性质的。多边主义现在是国际政治和国际思想当中,无论中国还是在国外都使用很广泛,特别在冷战后使用的频率比冷战前高得多,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贯彻众所周知的单边主义,这是对美国政策的一种批评,相关的主张,多边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这个词的内涵很宽泛,包含了层面的意思,从起码的层次说,多边主义毫无疑问包含着多边外交的意思,多边外交我们一会儿会谈到,它是一个由来以久的外交活动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古已有之的外交形式。

但光是多边外交人们还不会在多边后边加上主义两个字,除了多边外交意味之外,还包含着一种信念,以多边外交为基础的,通过多边的形式来讨论国际政治,解决国际问题,被一些多边主义的信仰者认为是国际政治当中和平的解决国际问题,甚至是推进国际社会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政治的形式。

多边主义下的体制建设

同时多边主义还含有比较高级的形式,还含有有关多边国际体制的建设问题。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多边的国际经济体制的建设。既然是多边,就意味是两国以上。一般来说,范围广一些指东亚、欧洲,再大按的范围当然是世界,我们可以说是有秩序的多边主义的构建和有区域性多边主义和区域的多边主义构建,也有世界性和全球性国际体制的构建,我想国际体制的构建是一个过程,也会产生一个结果。如果象欧盟一样,产生了一个很大地理范围内,具有比较周全和详细的组织体制,规则和议事和决策程序,当然是多边主义发展到最高的形式。

多边主义的特点

第一,多边主义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其协调多方组成的载体的政策,同时也在于它是在调整多方面关系的、在一定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协调活动。

第二,多边主义有普遍的行为准则,这种原则规定合适的行动,并不考虑在任何特定事件条件下各方特殊的利益。

第三,多边主义的一般制度形式不同于帝国主义的制度形式,它不是通过内部压制而是通过平等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它禁止排他性、歧视性,而倡导开放性、民主性、透明性、非强制性和合作性。

第四,逻辑上,广义的组织原则必须提出集团成员行动范围上的不可分割性的问题。决议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少数成员无法阻止组织做出决议,一旦行动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始执行,其成本和收益在地理和功能上具有确定的扩散范围。

第五,多边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取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多边主义例子,可在其成员中导致出现基欧汉所谓的对“扩散的互惠性”的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量上给它们带来大致平等的收益,这种收益往往是长远的、涉及面广的。

多边主义承诺

总的来说,用鲁杰的结论就是“多边主义是一种要求极高的制度形式”。

除了这种从制度层面界定外,多边主义还是认识和分析国际关系的一种途径和实现国家大量合作的方式,以及对国际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制的重视和遵守.作为一种着眼于发展国家行为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性安排,协调与合作是多边主义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突破了多边主义的“国家”及“国际”的框架,多边主义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它成为多方参与的全球共治,以预先协调的方式处理一些公共性问题,为此提供有效性和合法性,使其在全球社会及其治理中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 多边主义主要包括体系层次上的全球多边主义、亚体系层次上的区域多边主义,以及单位层次上的国家多边主义,强调从个体到整体的合作性的互动实践方式,以及从全球到区域的多边制度结构。多边主义是关涉世界如何运转的一种信念,全球化时代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当今多边主义的张扬正是源于这一时代的深层动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