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亭头村 |
释义 | 亭头村现属潮安县江东镇亭头村村民委员会,在镇之东北部,距镇政府四公里。东北两面濒临韩江东溪,西北与元巷村相临;南面接村头村和洲东村。全村518户,总人口2127人(其中男性1006人;女性1121人),劳动年龄内人口1200人。种植耕地面积428亩。属沙质土,宜种甘蔗、黄麻、花生、玉米、大豆及水果等旱园作物 福建省武平县桃溪镇亭头村简介: 亭头村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北部桃溪镇内,省道205线贯穿全村,辖亭头、湖潦下、岗子上、兰佳第等四个自然村。1952年被地确定为革命基点村。距武平县城35公里,距镇政府3.5公里,村委会位于河西片区。 全村山林面积占90%以上,耕地仅分布在河谷两岸及山间坳口,发源于梁山顶的孔厦溪及发源于昭信的永平溪在境内汇合成亭头河,贯村而流至桃溪河直至汀江。境内最高峰崩寨岽,海拔525米。 全村户籍人数2000余人,均姓李,无一异姓,均为上杭火德公第五代孙千七郎公之后裔。 历代沿革据《武平县志》载,宋时即有亭头一名。 宋时下设5乡,后划为7乡,统17里13保。县北为永宁乡,统湘坑、七里、露溪、亭头、象村、大禾、昭信7保。民国15年废道,以省统县,武平直属福建省。置亭头乡,隶属武平县北三区之一桃溪区。 民国20年(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县机关驻上杭白砂。12月,撤销杭武县,武北、武东划归武平县。 民国24年(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新县制,以保甲为基层组织,武平县划为10区,69联保,300保,3037甲。置亭头保,隶属第十区。 民国29年(1940年),武平县划为4区,21乡(镇),260保,2609甲。亭头保隶属第四区桃溪乡。 民国31年(1942年)撤销区,由县直接统乡,全县划为19乡(镇),258保。亭头保直接隶属桃溪乡。 民国37年(1948年)分设桃溪乡、小澜乡。亭头保隶属桃溪乡。 1949年11月,为集中精力清匪反霸、安定社会秩序,全县建立城厢、东留、中山、下坝、岩前、象洞、十方、中正8个区。 1950年,废除原乡(镇)、保、甲,建立区级人民政权。置亭头乡,隶属第十一区。 1952年12月,十一区(桃澜)与十三区(湘店)合并为桃溪区。亭头乡隶属桃溪区。 1954年,桃溪区易名桃澜区,亭头乡隶属桃澜区。 1956年4月,永平区、桃澜区、大禾区合并为武北区;亭头乡隶属武北区。 1958年4月,撤区并乡,武平县8个区(镇)、78个乡,撤并为30个乡(镇),下辖20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399个生产队。置亭头村农业社,隶属桃溪乡。 1958年11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乡(镇),将203个高级农业社、4个初级农业社合并成立16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政体。小澜、桃溪二乡合并成立十月公社,1960年2月,湘店公社并入桃溪公社,1961年4月湘店公社分出。1984年10月,撤销桃溪公社,复设桃溪乡。 1961年4 月,置亭头村大队,隶属桃溪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制,设立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撤销亭头村大队,设亭头村委会,隶属桃溪乡。 1995年12月19日撤销桃溪乡,设立桃溪镇。亭头村隶属桃溪镇。 名胜古迹红色古迹:1932个2月红十二军攻克武平,武平县革命委员会在武东陈坑成立,不久迁至亭头,并改称为武平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址设在文靖遗庐。县苏办公地址设“三苟居”,县政治保卫局驻“西平第”,县政治保卫队驻“择仁居”,县邮政局驻“红色饭店”,县监狱设在化育学校(原址已毁,现亭头小学内坪),军事部、裁判部驻“宝寿居”。 历史遗址:建于1947年的道观平武山及太平寺(建于明朝中期,文革中被毁,于90年代初重建)等。 名人辈出亭头村在大革命时期,就有大批人参加赤卫队及农民组织,解放后有30余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解放后参加工作、为国家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亦不在少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 李长明:字嘉章,号李光。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于武平县桃溪乡亭头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中学毕业。民国15年(1926年),任闽西农民革命军新编游击队副官,民国16年5月7日,上杭国民党右派实行清党后,离队回乡。回乡后,与共产党员张涤心、刘月兰等在赖园寨架起简易营房,成立“铁血团”,组织农民武装,宣传“打倒军阀,反对强暴,救济贫民”。军阀郭凤鸣和地主、资本家把赖园寨视为眼中钉,几次设计围剿。武平县知事特地来到亭头乡,托人送上名片会见长明。长明带4个保卫人员来到亭头化育学校。县知事设宴相待,席间假惺惺地说:“长明兄年轻有为,文武双全,若升学深造,高官可望,如能下山升学,我当赠助学资银元1000元”。长明当即谢绝说:“革命者为的是造福人民,哪能为自己谋求升官发财呢”?县知事无言以对,狼狈而回。同年中秋晚上,赖园寨被郭凤鸣部包围,损失惨重。李长明等十余人冲出包围,方免于受害。不久,李长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李长明受党组织派遣打入救乡团钟绍葵部做策反工作,想将钟的部队争取到革命这边来。长明成了钟绍葵的结拜兄弟,担任副官之职,他利用这个身份经常来往于广东蕉岭一带,同那里的共产党组织进行秘密联系,并带着宣传品回来。一次,长明将宣传单交给李书林等深夜贴在武平各城门上。钟部和县府胆战心惊,以为共产党就要进城了,下令增设岗哨,清查户口,通宵巡逻,闹得满城风雨。又一次,钟绍葵率部到武北,李长明策划钟绍葵部收缴了大地主“贱狗老”的枪,并罚银元数千元,给武平的革命除去一个大害。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李长明将钟部一个中队长争取过来,并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长明的身份暴露,经组织同意离开钟部。此后,钟绍葵派兵包围李长明家,放火烧掉他的房屋,抢走所有财物。长明回到武北,派人到广东五华请来30余个造枪师傅,以防止土匪抢劫和保卫社会治安为名,在亭头办起了兵工厂。1929年7月,长明出席中国共产党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5日,作为小澜暴动副指挥,带领化育学校教员以及50多名农民武装,与张涤心、刘克模等一起,举行小澜暴动,击溃乡民团,缴获十多支步枪,没收土豪、地主的谷子分给农民,成立乡苏维埃政府。接着,长明又与李仙槎等人策划中堡武装暴动,因事泄未成。1930年4月,武北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李长明被选为主席,兼列宁小学军事教官。1930年冬,救乡团几次骚扰武北苏区。李长明与中国共产党武北区委书记练宝桢、四支队支队长张维民、政委张涤心等转移到上杭。1931年1月,长明任杭武县苏维埃政府委员、第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秋,长明因肃“社会民主党”事件被错杀。解放后平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登嵩:1914-2000。1930年1月入闽西列宁师范学校学习,5月参加红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政治部宣传员,红12军军部机要员、军特务团党委干事、红12军36师政治部文书股长、师卫生队指导员,红一军团一师二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直属野战医院党总支书记等。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营代理教导员,冀察晋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科长,晋察冀军区后方政治处党委书记、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军区卫生部政委、教导团政治处主任、军区政治部锄奸部科长、供给部政治处主任、独立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分区47团政委、冀晋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大同军分区副政委等职,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和冯家沟袭击战、平汉线望都袭击战、灵寿城郊保卫麦收等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一分区副政委、华北军区第209师副政委,参加了围困大同、解放张北等重要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37军111师政委,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委、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纪检处副处长、海军舰船修造部政委等职。1960年9月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副局长、第六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干部局局长、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顾问,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党组纪检组顾问等职。1995年离职休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选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0年12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李浪轩:(?-1909)列宁学校校长,1931年以“社党”错杀于上杭,解放后平反。 此外,还有李可隆、李邦洪、李茂胜、李添胜等三十余革命烈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