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
释义 | 本品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其化学名称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本品为红色混悬液。本品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解热作用与乙酰水杨酸相似,但镇痛作用较弱,无抗风湿作用,对血小板与凝血机制亦无影响。据文献报告,本品口服后吸收快速而完全,服后30分钟内产生退热作用,2~3小时达到最高效能,退热作用可维持4小时,在肝脏代谢,半衰期(t1/2)为2~4小时,本品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本品为解热镇痛药,适用于患儿的发热、疼痛对症治疗。 基本资料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曾用名:泰诺林 英文名:Paracetamol Suspension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Hunxuanye 主要活性成分: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 性状:本品为红色混悬液体 鉴别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对氨基酚 按本品测得的相对密度计算,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含量测定项下的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对乙酰氨基酚1.0mg的供试品溶液;另取对氨基酚对照品适量,加上述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5(g的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唯检测波长改为273nm进行测定。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并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出现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对氨基酚峰,其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中主成份峰的峰面积,即其量不得过0.5%。 pH值:应为4.0~5.5(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 H)。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Ⅵ A)应为1.216~1.344。 其他:应符合口服混悬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Ⅰ O)。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Ⅴ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75%醋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对乙酰氨基酚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测定法:按本品测得的相对密度计算,精密称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15g),置50ml量瓶中,加水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加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5mg的溶液,经0.45(m滤膜滤过,精密量取10(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使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5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每4小时1次,每24小时不超过5次。需要时可与牛奶、果汁同服。用量杯量取。用后请清洗量杯。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用量(毫升/次) 2~3 11.0~15.9 5 4~5 16.0~21.9 7.5 6~8 22.0~26.9 10 9~10 27.0~31.9 12.5 11 32.0~43.9 15 【不良反应】 一般较轻微,偶见大汗、一过性胃肠不适、皮疹等。 【禁忌症】 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2.肝病或病毒性肝炎患者禁用。 3.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1.将药物置于远离儿童接触的地方。 2.如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 3.因疼痛服用此药时,不宜连续使用5日以上;因发热则不宜超过3日。若疼痛发热持续不退或加重,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若有新症状出现或出现红斑或水肿,要立即请医生诊治。 4.不能同时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其它药物。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药物过量】 如发生过量服药,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规格】 (1)30ml:0.96g (2)100ml:3.2g 【贮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