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断裂-融合-桥循环 |
释义 | “断裂-融合-桥循环” (breakage-fusion-bridge cycle)是一种染色体畸变的过程,它由染色单体的断裂开始,往往最后会造成一个染色体的缺失和另一个染色体的重复。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DS(解离因子)的存在可导致其所在位点的染色体断裂,丢失了端粒和一部分基因,这称为“断裂”。经复制后缺少端粒的染色体在断裂的部位彼此连结,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这称为“融合”。在有丝分裂中两个着丝点彼此分离向两级移动,形成桥状物,称“染色体桥”。最后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桥断裂,桥的断裂使一端产生重复,一端产生缺失。这样再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断裂-融合-桥循环”。 这种循环的结果,使有的细胞因丢失了重要片段,有的细胞染色体片段产生了重复,缺失的部分如果太大甚至可以致死。而不致死的往往引起不寻常的表型效应。因为一个杂合体Aa,缺失了带有显性基因A的一个染色体片段,那么隐性基因a就可以在表型上显现出来。 例如在玉米中,糊粉层(属于胚乳)细胞的核相是3n,如果除了显性基因C以外,其它对色素形成所需要的基因都存在,那么基因型Ccc的糊粉层是有色的。假使带有显性基因C的那个染色体的端部有了缺失,那末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过“断裂·融合·桥循环”之后,显性基因C所在的那个染色体片段可能从某些细胞中消失,这些细胞便变为无色,结果整个糊粉层表现为有花斑的性状,那就是说,一个籽粒的糊粉层上,有色组织和无色组织便掺杂在了一起(整个过程如插图所示)。像这样因为一个显性基因的缺失,致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了出来的现象叫做拟显性现象(pseudodominance)。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