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短信限令 |
释义 | 短信限令是为了防范垃圾短信而出台的一项措施,该限令会于2009年6月中旬实施,届时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会正式上线运行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联手进行垃圾信息自主屏蔽。用户每日发送短信的数量将受到限制,在非节假日每天将不得超过1000条。 限令细则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举办的“垃圾短信相关管理政策暨网间联动处理平台使用培训会议”上,中国电信个人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朱正武透露,为了防范垃圾短信,中国电信运营商将于6月中旬对每日发送短信数量超过一定标准的用户的发送行为进行拦截处理。 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商定后的标准是:非节假日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各地方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设计更为具体的标准,但不得比此标准宽松。预计在具体措施出台后,各地标准将面临调整。 短信发送上限 非节假日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1000条,节假日每小时不超过500条,每天总量不得超过2000条。 产生背景由于垃圾短信泛滥的情况愈演愈烈,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受到过垃圾短信的侵扰,备受社会诟病。随着垃圾短信的一次又一次刺激着手机用户的神经,手机用户对于垃圾短信一直怨言较多。一方面是为个人隐私信息资料被出卖用于商业用途而感到不满。另一方面是因为被动接受大量垃圾短信,影响了日常生活,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在商业社会,企业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将商品信息以广告形式传播给受众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手机广告是垃圾短信的漂亮外套。这种外套以所谓的“精准营销”诱惑着广告客户,使其听上去颇具合法性。但这种“精准营销”实质上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它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安宁、通信自由与消费自由。 垃圾短信的泛滥,由广告客户、运营商和手机广告公司形成了垃圾短信利益三方的“金三角”,垃圾短信也开始了“产业化”,手机用户也一次次被“强暴”。 因此,为了能给手机用户营造一种安静、健康、安全的环境,亟需出台相关条例措施来规范短信的发送,而短信限令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争议短信限令的局限性 一、从操作层面上看,三大运营商限制用户每日发送短信数量,仍属简单化的对策。比如,用户发送短信每小时不得超过200条,如果有人启用多部手机,一小时内连续发送不超过200条的垃圾短信,这样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短信。 二、当今公益短信正成为政府向公众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像重大恶劣天气时的气象提示、预防甲型流感的健康提示等,往往需要一次发送公益短信达上百万条,如按“限发令”标准,公益短信也难以“幸免”。 三、短信是最简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假如有用户需要正常发送大量工作短信,“限发令”某种程度上又限制了用户的通信自由。 针对短信数量的限制的意见 遏制垃圾短信关键不在于控制发送短信的数量,而在于控制发送的内容。作为运营商应当从“源头”抓起,建立有效的垃圾短信识别系统,只要是垃圾短信一条也不能让其发出,这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同时,应当建立对垃圾短信的处罚机制,用法律来惩治发送垃圾短信的行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