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短角牛 |
释义 | 产地与分布短角牛原产于英格兰的诺桑伯、德拉姆、约克和林肯等郡;它是在十八世纪,用当地的提兹河牛、达勒姆牛与荷兰中等品种杂交育成的。因该品种牛是由当地土种长角牛经改良而来,角较短小,故取其相对的名称而称为短角牛。短角牛的培育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初只强调育肥,二十世纪初,经培育的短角牛已是世界闻名的肉牛良种了。1950年,随着世界奶牛业的发展,短角牛中一部分又向乳用方向选育,于是逐渐形成了近代短角牛的两种类型:即肉用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世界各国都有短角牛的分布,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欧洲各地饲养较多。 外貌特征外貌特征 被毛卷曲,多数呈紫红色,红白花其次,沙毛较少,个别全白。大部分都有角,角型外伸、稍向内弯、大小不一,母牛较细,公牛头短而宽,颈短粗厚。胸宽而深,肋骨开张良好,鬐甲宽平,腹部成圆桶形,背线直,背腰宽平。尻部方正丰满,荐部长而宽;四肢短,肢间距离宽;垂皮发达。乳房发育适度,乳头分布较均匀,偏向乳肉兼用型,性情温驯。 生产性能兼用种成年公牛体重约1000千克,母牛600-750千克。年产乳3000-4000千克,乳脂率3.9%左右。肉用种体重较大,体质强健,早熟易肥。,肉质肥美,屠宰率可达65%-72%。 杂交改良情况短角牛的杂交效果非常好,例如,丹麦红牛、中国草原红牛、日本短角牛、美国圣格鲁迪牛、澳大利亚瑞黑牛、美国肉牛王等品种都含有短角牛的血液。我国自1920年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引入,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的乌达盟的巴林右旗短角牛场、翁牛特旗海金山种牛场、阿鲁科尔沁旗的道德牧场;乌兰察布盟的江岸牧场;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奶牛场;驻内蒙的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的分场等地。在东北、内蒙古等地改良当地黄牛,普遍反映杂种牛毛色紫红、体型改善、体格加大、产乳量提高,杂种优势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育成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草原红牛,就是用乳用短角牛同吉林、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的七种黄牛杂交而选育成的。其乳肉性能都取得全面提高,表现出了很好的杂交改良效果。 云南省及大理州肉牛生产杂交改良技术路线就是以本地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为第一父本级杂交三代,获得西×本三代杂交母牛,﹙各代母牛经过严格选育才能作为母本,公牛全部淘汰,﹚再用短角牛或安格牛作为第二父本﹙终端父本﹚与西×本三代杂交母牛杂交一次,所获的无论是公、母牛全部育肥作为肉用商品牛出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