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短翅细腹食蚜蝇 |
释义 | 昆虫名,为双翅目,食蚜蝇科。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寄主昆虫有麦二叉蚜、禾谷缢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棉蚜、豆蚜等。小麦、棉花、玉米等,主要危害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 中文学名:短翅细腹食蚜蝇 拉丁学名:Sphaerophoria script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secta 目:双翅目 科:食蚜蝇科 属:细腹食蚜属 种:短翅细腹食蚜蝇 分布区域: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成虫体细长,长8-12mm。头部黄色;单眼三角区黑色;雌额条斑黑色,长直达触角基部。中胸盾片黑色,前后肩胛两侧边缘及小盾片黄色,毛同色。腹部极细长,远超过翅长,腹长约为宽的4-6倍;腹面黄色,背面黑色,2-4节背板中部生有黄色宽横带;雌第5节背板两侧各有1黄斑,使之呈黑色倒“T”字形;第6节大部黄色,具3个小黑斑;雄第5背板黄斑形状变异大,有时微呈雁飞状,有时整个背板黄色,只有几个小黑点。 幼虫体绿色,光滑,长约6mm。头胸部明显较细,体背隐约可见暗色背管。 蛹绿色,光滑无小刺突,长5mm左右。将羽化时体前部微呈淡褐色。 生物学特性关中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左右开始麦田出现,4月中旬幼虫友生,捕食麦二叉蚜,禾谷缢蚜等。第1代成虫4月下旬羽化,此时小麦已开始抽穗,成虫多产卵于穗部,幼虫孵化后取食为害穗部的麦长管蚜,幼虫期约10天,老熟后在穗部化蛹,多在麦芒上,头向下。成虫5月中旬开始羽化,一直到6月初。成虫羽化后迁多正在开花的植物上活动,如苜蓿、草木樨、月季等。6月以后迁移棉花、玉米等作物及蔬菜上产卵繁殖;捕食棉蚜、豆蚜等。室内测定,日均温24.7℃,幼虫日平均食麦长管蚜若蚜46头;日均温20.7℃,日平均食麦二叉蚜、禾谷缢蚜、麦长管蚜及麦无网蚜四种蚜虫混合若蚜50头。短翅细腹食蚜蝇是关中食蚜蝇中的优势种之一,在麦田数量往往居第1位。由于其发生期长,对小麦上的不同种蚜虫都有一定控制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