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文秀
释义

杜文秀(1827~1872)中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杜文秀道光十五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道光二十五年(1845)永昌汉族地主团练“香把会”勾结官府残杀回民,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代表回民赴北京控告,无结果。咸丰六年(1856)临安(今建水县)汉绅侵占回民银矿,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团杀回”,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杜在蒙化(今巍山)联合汉、彝、白等各族人民起义,攻占大理,建立政权,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1869年清朝军队反攻,杜文秀军队转为失利。1872年杜文秀于大理城服毒自杀身亡。

中文名:杜文秀

别名:字云焕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日期:1823年

逝世日期:1872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信仰: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起大理革命政权

家乡:云南永昌府保山县

所处时代:清朝

概述

杜文秀(1827~1872)中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字云焕,云南省永昌府治(今保山市)金鸡村人。生于杨姓商贩家庭,后过继给姨母为嗣,改姓杜。

道光十五年(1839)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

道光二十五年(1845)永昌汉族地主团练“香把会”勾结官府残杀回民,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代表回民赴北京控告,无结果。

咸丰六年(1856)临安(今建水县)汉绅侵占回民银矿,焚劫回民村寨,云南巡抚密令各地“聚团杀回”,激起各地回民的反抗。杜在蒙化(今巍山)联合汉、彝、白等各族人民起义,攻占大理,建立政权,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宣布“遥奉太平天国南京号召,革命满清”,“救民伐暴”,提出联合各族人民共同反清的正确主张和民族政策。

杜文秀提出了“重用汉人”和团结其他民族参加政权。大理政权十八大司中,回族大司7人,而汉、白、彝族就有11人之多。他还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管理军政条例》中规定:“族分三教,各有根本,各行其是。均宜一视同仁,不准互相欺虐。违者,不拘官兵,从重治罪”。又明令保护寺庙,“军官所过地方,有毁拆庙宇,扰害民房者,斩”。大理政权以回族将领为核心,以宗教上层组成起义中坚,以伊斯兰教作为团结群众的思想旗帜。在文职官员中,设有维持清真教掌教、都掌教、副都掌教、都掌教典籍等宗教领袖的官衔。杜本人“通回教经典”,常劝导回民“当遵守教义,能照圣经所行”。大力资助和发展经堂教育,并“设回文学校于帅府,时常亲自课读,出题使各生作文”。

同治元年(1862)颁刊大元帅杜新镌的《宝命真经》阿拉伯文版30卷,为中国最早的《古兰经》木刻本。还下令修复和新建清真寺,仅大理城内便有清真寺五六座。为防止回族将领在起义胜利后搞民族报复和居功骄傲,不利民族团结,故严格规定其将领和回族群众犯法从严处理。大理政权用甲子纪年,通令民间一律蓄发,饰明朝衣冠,减轻税赋,鼓励农耕,促进商业贸易,建立廉洁的吏治和严格的军事纪律,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大理政权全盛时,辖有云南53州县,6次粉碎清军的大规模进攻。

同治六年(1867),组织20余万人东征,围攻昆明。后因太平天国革命失败,清军调,集优势兵力并分化瓦解义军,致使东征失败。

同治十一年(1872)清军又集重兵围攻大理,起义军坚持斗争,直至粮尽弹绝。12月,杜文秀为免清军屠城,自服毒药后赴清营,被清军将领岑毓英、杨玉科所杀,葬在大理城郊下兑村。其墓近年修葺一新。云南穆斯林将杜文秀罹难日作为“亡人节”予以纪念。

基本简介

杜文秀,号百香、字云焕、杨秀,生卒年:1823—1872 ,清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民起义领袖。字云焕,号百香,回族。道光三年(1823),他出生于云南永昌府保山县一个杨姓回族商人家庭,取名杨秀。10岁后过继给姨妈为嗣,改姓杜,更名为杜文秀。他自幼勤奋好学,13岁即通晓儒家典籍,14岁考中秀才,16岁补廪膳生员。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保山汉族地主团练“香把会”勾结官府屠杀回民,制造了“保山惨案”。杜文秀以代表身份赴京上控,未获公正处理。咸丰六年(1856),官府支持临安(今建水)汉绅霸占回民银矿,屠杀回民。云南巡抚亦密令各地“聚团杀回”,遂于蒙化(今巍山)起兵,旋即攻下大理府。各地回、汉、彝、哈尼、白、傣、纳西等各族人民纷纷响应,烽烟遍及云南。同年10月,他被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起大理革命政权。提出“联回汉为一体,竖立义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剪除贪污,出民水火”、“救民除暴”、“革命满清”等响亮口号,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反抗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杜文秀的义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公平交易,农工商各安其业,人心悦服。他响应太平天国的号召,实行轻赋税、重生产的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在起义军内部,注意民族团结,大量启用各民族人才,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期,占领云南53县,多次粉碎清军的大规模镇压。同治六年(1867)十月,组织20万大军进攻昆明,攻占楚雄等数十城。后因太平天国失败,清军调集优势兵力并采取政治分化等手段,致使东征失利。

同治十一年(1872),清军围攻大理,11月大理被攻陷,为免遭屠城,服毒后被解送清营,英勇就义。

农民起义

杜文秀起义爆发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而起义的原因却要追溯到11年前的“保山惨案”,而“保山惨案”又源于一起小纠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4月,保山县板桥村有一回一汉两个少年,唱歌互答,嬉闹作乐,汉族少年的一句歌词伤害了回民的感情,两人发生口角,接着打起架来。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纠纷,但这一小纠纷被汉族的民间帮会组织“香把会”利用,借机火上浇油,激化矛盾,挑起了回汉两族大规模的械斗。接着械斗升级,双方互有伤亡,“香把会”头目沈聚成的手段越来越残忍,下令捣毁了板桥村的清真寺,放火焚烧了回民的房屋,乘机烧杀掳掠,回民死亡近千人。同年9月,保山县官军与“香把会”勾结,对县城内的回民进行屠杀,4000多回民几乎被屠杀殆尽。杜文秀全家在这场大屠杀中几乎全部遇难,他的祖父、外祖父、父亲、母亲、弟弟和妹妹等15人均被杀害,未婚妻也被抢去。惨案发生时,他正在蒙化县小围埂村的忠义堂,因此躲过这一劫。

保山惨案

“保山惨案”发生时,杜文秀22岁,但他是一个以忠君爱国为宗旨的读书人,想到的不是以牙还牙,以血洗血,以屠杀对付屠杀,更不是乘机揭竿起义,而是上访申诉,求得公道。他相信皇帝能主持正义,对案件作出公平裁决,替无辜受难者申冤昭雪,依法惩办凶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5月,他不远万里,赴京告状申案,他将诉状带到北京端门,御状转交到都察院。如果清政府对这起惨案能认真对待,秉公执法,惩办凶手,平息愤怒,就不会有以后的波澜壮阔的大起义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也能得以避免,无论是官府,还是回族百姓,都不会蒙受巨大损失。当时,道光皇帝命云贵总督林则徐前往查办。

林则徐是清道光年间的重臣,因火烧英国鸦片而名闻全国,这时他刚任云贵总督,一上任就前往处理“保山惨案”。这是一起很复杂也很敏感的大案,他按“不问回汉、只问良萎”的方针,对制造惨案的官员作了处理,罗天池与代理永昌府知府革职,永不叙用。直接参与屠杀的沈聚成等主要凶手28人被逮捕治罪,这些人在押解途中自杀;对进京告御状的杜文秀、丁灿庭、木文科、刘义四人的处理结果是:“控告呈词有失实之处”,但念他们家属已经被害,从宽免责释放。在大屠杀中得以余生的保山县二百多户回民被官府强迫迁移到一座名叫“官乃山”的荒山上。朝廷对林则徐的处理是满意的,他受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赏戴花翎,而在“保山惨案”中受害最深的回族同胞对此则很不满意,义愤填膺。

这时,杜文秀又为保山县受害回民向政府交涉,满清官员痛恨他在皇帝面前捅开了保山惨案的真相,暴露了云南官场的黑幕,将他逮捕入狱。出狱后,他对官府深感绝望,心中的悲愤越积越深。这时候,洪秀全在广西金田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消息传到云南,他受到启发,萌生了反意。大凡秀才造反,都不会鲁莽行动,硬拼硬杀,而有一番计谋。他偷偷地返回云南,潜入蒙化小围埂村,以此为基地,以教书为掩护,秘密结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起兵。

起义领袖

到清咸丰六年(1856年),“保山惨案”过去了整整11年,杜文秀在蒙化县积蓄反清力量也已经9年。在这9年中,杜文秀由当年进京诉冤的天真书生成长为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起义领袖。就在这一年,清军与大理回民发生冲突,杜文秀认为时机已经到来,当机立断,率领义勇近千人前往救援,将清军击退,占领了大理城,反清起义一举获得了成功。在各路起义头领中,杜文秀是秀才出身,到过京城见过世面,就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他一上任,就下令废除清朝年号,用甲子纪年,改用明朝衣冠,旗帜一律用白色,以与清军相区别。他又把大理都督府改为大元帅府,大理新政权宣告成立。杜文秀高举起反清大旗后,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占了周围53座城池,半个云南在他的控制之下。与其他草莽英雄不同的是,他起义后只称是“兵马大元帅”,而不是称王称帝,这说明他不想将云南分裂出去;他主张“三教同心,联为一体”,“三教”是佛教、伊斯兰教与彝族教,这说明他善于团结各族人民,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历史人物。

屠杀义军

到1867年,杜文秀又向省会发展,发兵20万人围攻昆明。这时清政府改变“剿敌”政策,以高官厚禄为引诱,对起义军进行招抚,这一招分化了起义军队伍,杜文秀手下大将马德新、马如龙投入了清军怀抱,使得抗清力量受到严重削弱,他的20万大军也在远征昆明中全军覆没。到1872年,形势急转直下,清军将大理城重重包围,掌握兵权的杨荣见大势已去,叛变通敌,但杜文秀至死不屈。这一年的12月26日,对杜文秀来说是最为悲痛的一天,他率领家人沐浴完毕,全家108人服毒自杀,然后他杀了家养的孔雀,取出孔雀胆,拌上毒药服下,毒发身亡,终年49岁。坚持了18年的大理政权宣告结束。 清军占领大理后,杜文秀手下大将杨荣已经投降,还将服毒身亡的杜文秀遗体献给了清军,但清军仍对放下武器的起义军血腥屠杀。在大理城,起义军与回民被杀的达10万余人,清军把死者的耳朵和手剁下,装了几十大筐,送到昆明邀功。 蒙化县的大、小围埂村是杜文秀起义的首发地。大理陷落后,这两个村的青壮年全部战死,剩下的妇女与老弱病残,清军也不放过。记者在“杜文秀纪念馆”看到,这两个村的人几乎被杀光了。云南回民起义时有80多万人,起义失败后只剩下5万多,大部分在战斗中牺牲。起义失败后,回民的财产被充公或被清军军官们占有,云南回族遭到了空前浩劫。 清军在与杜文秀的对抗中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军云南提督部下3000人就在宾川一战中被全部歼灭。杜文秀围攻昆明时,云贵总督恒春闭城固守,当时,昆明的交通与补给全部断绝,突围无望,城内“一斗米售银二十金,铜钱一枚购蚕豆二枚,所存华山树皮、翠海浮萍、荷叶野草,民俱食尽”。恒春在城楼上看见城外火光冲天,城内饿殍遍地,自知死罪难逃,遂与妻子一起自缢身死。

铤而走险

在云南的回民中,除郑和外,还有一位杰出人士值得纪念,他就是清末高举反清大旗,团结回、汉、彝各族人民,以无畏的勇气与清政府展开斗争的杜文秀。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占领了以大理为中心的云南53个县,围攻省府昆明达两年之久,逼得云贵总督恒春在绝望中投缳自尽。他建立的大理政权是继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一面旗帜,声势震动了全国,清政府曾派李鸿章携当时最为先进的洋枪洋炮前来镇压。他坚持武装起义长达18年之久,成为我国农民起义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

杜文秀起义过去了130年,到了今天,他起兵的起因仍引起人们的深思。他家世代赶马经商,家道殷实,衣食无忧,有钱让他进私塾读书,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还在保山城内的四牌坊开了一家茶铺,生意兴隆,是有产阶级。他16岁中秀才,还是一位由县政府供应伙食的廪生,像他这样的人接受了儒家思想后,向往的是读书中举、入朝为官、光宗耀祖,不会冒着毁家的危险,与朝廷对抗。他身无反骨,胸无反意,一度把正义与公道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但到了事事绝望、万念俱灰时,一个文弱书生也会铤而走险,硬是把大清帝国的天捅开了一个大窟窿。

人物评价

杜文秀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而且在民族与宗教问题上,表现出前无古人的宽阔胸怀。直到今天,他仍为云南回、汉、白等族人民所敬仰和怀念,人们称之为“杜大元帅”。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这样评价他:“文秀的反清实践,可以说,体现了一项英明的行动纲领,这就是以回汉联合为基础的各族人民的联合反清。……文秀的这一纲领在中国农民运动史和中国民族关系史上,都是空前的壮举。

文化遗迹

“元帅府”位于大理古城南门内。四周城墙高3米,宽2.l米,占地2万多平方米,是一座城中之城。议事厅殿上挂有杜文秀手书对联:

天生英雄夺回汉朝世界

地出豪杰戳破胡儿乾坤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下兑村。原墓建于1872年,1983年重修。墓高5.7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滇西爆发了回、汉、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回族杜文秀被推选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滇西、滇 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处,“杀官安民”,军纪严明,大展生产,减轻税赋,重视民族团结,深受群众的拥护。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集中兵力进攻,大理政权日见危急。杜文秀为了力挽狂澜,亲率10万大军东征昆明。由于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还未攻下,清军援兵渐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屠杀,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令人始至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坚持达18年之久的滇西农民大起义逐告失败。 而死,年仅49岁。坚持达18年之久的滇西农民大起义逐告失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