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琼
释义
1 三国人物

杜琼(约171-250),蜀汉太常。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汉将为魏替。丞相诸葛亮薨,后主使琼追赠亮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年八十馀,延熙十三年卒。

人物档案

字: 伯瑜

生卒:约180年-250年

终属:

籍贯:蜀郡成都

官职:太常

相关人物

刘璋 刘禅 蒋琬 费祎 谯周

曾效力过的势力

刘焉 蜀

生平简介

(约180年-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蜀汉官员,占星家。他从小就跟随任安学习,精心钻研任安的术艺。刘璋任州牧时征任他做从事.刘备平定益州,兼任州牧,任命杜琼做议曹从事。后主刘禅即皇帝位,拜授杜琼做谏议大夫,升任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

杜琼为人沉默寡言,闭门白守,不参与世间事务。蒋琬、费帏等人都很器重他。他虽然学问术业进入很高深的境界,但是从开始就不观察天象而进行评论解说。后辈学识渊博的儒者谯周常常询问他的看法,杜琼回答说: “想要明白这种术艺很难,必须要亲自观察,辨识天象的形貌颜色,不能够轻信别人。清晨深夜非常艰苦地工作,然后才能熟知天象,却又要担忧泄漏出去,不如不知道,因此我不再观察天象。”

谯周问道: “从前周征桔认为‘当涂高’就是‘魏’,它的喻义是什么?”杜琼回答说:“魏,是观阙的名称,正对着道路而很高大,圣人取其相类同而进行论说罢了。”又问谯周说:“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谯周说: “我还没有完全明白。” 杜琼又说:“古时候命名宫职不称‘曹,,始从汉代以来,命名官职都称‘曹’,低级官员称作‘属曹,,吏卒称作‘侍曹,,这大概是天意吧!”

杜琼八十多岁,延熙十三年死。杜琼撰写有《韩诗章句》十多万字,他不传授学业给子女,他的谶纬之学也就没有了传承学业的人。谯周依据杜琼的说法,并触类旁通加以发挥说:“《春秋传》记载晋穆侯给太子起名叫仇,弟弟叫成师。师服说:‘真奇怪啊,国君这样为儿子取名!和睦的夫妻叫作妃,不和睦的夫妻叫作仇,如今国君给太子取名叫仇,弟弟叫成师,已经预兆着祸乱了,哥哥恐怕要被废弃吧?’后来事情果然像师服所预言的那样。还有汉灵帝给他的两个儿子取名叫史侯、董侯,他们被立为皇帝,后来又都被免为诸侯,这和师服所说的很相似,先主的名讳是备,它的释义是‘具’,后主的名讳是禅,它的释义是‘授’,就像是说刘氏国运已经完备,应该传授给别人了;其寓意远远超过了穆侯、灵帝给儿子取的名字。”后来太监黄皓在宫廷中玩弄权柄,景耀五年,宫中的大树无缘无故地自己折断了,谯周为此深感忧虑,又没有人可以交谈,他就在柱子上写道: “众多而且高大,如期会集,完备了就该传授给别人,怎么能再立呢?”就是说“曹”是“众”义, “魏”是“大”义,众而且大,天下恐怕应该会集在曹氏手中了。完备了就该授予别人,怎么能再有人立为皇帝呢?

蜀国灭亡,人们都认为谯周的预言灵验。谯周说:“这些虽然是我自己推寻出来的,但是有所依循,是依照杜君的话加以推广罢了,我实在没有什么神奇独到的特殊才能。”

史料记载

《杜琼传》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刘璋时辟为从事。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琼年八十馀,延熙十三年卒。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后果如服言。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於穆侯、灵帝之名子。”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人物评价

陈寿:杜琼沈默慎密,诸生之纯也。

杜琼也是大学问家,而且是谯周的前辈,谯周经常向他讨教。有一次,谯周向杜琼请教了“代汉者,当途高”的问题。所谓“代汉者,当途高”,是东汉末年的政治民谣。意思是说,必将取代大汉的,一定是正当大路又高大魁伟的。这话早就在流传了,而且被袁术利用过,因为袁术字“公路”。公路,在袁术看来就是“当途高”了。但是袁术并没有得逞。这样一来,什么是“当途高”,就必须重新解释;而益州学术界的解释,则认为“当途高”就是魏。

最早提出这种新解释的,是益州的大学问家周舒。他的这种说法在蜀地流传甚广,《三国志·周群传》就说“乡党学者私传其语”。但周舒只说“当途高者魏也”,没有解释它为什么就是魏。于是谯周就去问杜琼。杜琼说,这道理还不简单?魏,就是阙的名字呀(魏,阙名也)!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就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宫门外、路两边,有一对高大的建筑物,叫做“阙”或者“观”(音贯)。因为它们高大魁伟、巍然而立,所以又叫“魏”或者“魏阙”。魏阙下面两边,是悬挂政令的地方,所以又叫“象魏”。也因此,魏阙或者象魏,就成了朝廷的代名词。比如《庄子》的《让王》篇,就说那些身在民间却不忘朝廷的人,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或者象魏,既正当大路又高大魁伟,岂非不折不扣地“当途高”?杜琼对谯周解释就正是这样(魏,阙名也,当途而高)。他还说,前贤们这样讲,乃是一种隐喻呀(圣人取类而言耳)!

杜琼这么说,谯周似乎还很犹豫。杜琼又问,难道还有什么奇怪的吗?谯周说,学生还是不太明白。杜琼说,这有什么不明白的!你想想,古时候的官府、官员,有叫“曹”的吗?汉以后呢?都叫“曹”了。这里也要解释一下,就是汉代的制度,是皇帝所在曰宫,所属曰尚(比如尚书);宰相所在曰府,所属曰曹(比如东曹、西曹)。这叫皇宫相府、宫尚府曹。府,其实就是政府。政府的办事机构叫“曹”,曹的长官叫“曹掾”,吏员叫“属曹”,勤务兵叫“侍曹”。用杜琼的话说,就是“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这个“曹”,当然不是曹操的“曹”。但为什么这么巧呢?杜琼认为,这就是天意了(此殆天意也)!也就是说,在杜琼看来,属曹、侍曹,就是属于曹氏、侍奉曹氏。又是“属曹”、“侍曹”,又是“当途而高”,这下子谯周明白了:上天是要由曹魏来统一天下呀!

于是谯周也开始散布诸如此类的言论,还拿刘备父子的名字做文章。他说,咱们的先帝叫什么名字?备。备是什么意思?具备。说得白一点,就是“足够了”。当今圣上叫什么名字?禅。禅是什么意思?禅让。说得白一点,就是“让出去”嘛!

这还不算,景耀五年(公元262年),也就是蜀国灭亡的前一年,刘禅宫中的大树无故而折,谯周又在柱子上写了一条“反动标语”,说是“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这话陈寿做了解释。他说,众,就是曹,因为“曹”有群的意思,众的意思(《广韵·豪韵》曰:“曹,众也,群也”)。大,就是魏,因为“魏”通“巍”,有高大的意思。具,就是具备,也就是刘备。授,就是禅让,也就是刘禅。因此,所谓“众而大,期之会”,就是说,曹魏啊曹魏,你又众多,又高大,天下人都盼望着汇集到你那里。所谓“具而授,若何复”,则是说,蜀汉啊蜀汉,你们一个已经足够,一个准备禅让,还有什么“后来人”吗?

这就是谯周的思想和言论,也是他后来要“出卖”蜀国、主张投降的原因。显然,谯周的“卖国”,不是道德品质问题,而是政治立场问题。说白了,他就是要拥护曹魏,反对蜀汉。毫无疑问,周舒也好,杜琼也好,谯周也好,他们的言论都是牵强附会、强词夺理、装神弄鬼。但是第一,当时兴这一套;第二,人们也吃这一套。《三国志·杜琼传》说,蜀汉灭亡后,大家都说谯周算得真准(咸以周言为验)。其实哪里是算得准,是那些人都盼望着曹魏胜利,蜀汉灭亡。

三国演义

80回提及杜琼和其他官员一起劝刘备登基。 85回提及曹丕五路军队攻蜀,后主派杜琼董允去找诸葛亮,但诸葛亮托病不出,杜琼于是请后主亲自去问计。 91回诸葛亮任命杜琼为谏议大夫。

先主刘备定益州,杜琼为刘备手下,以议曹身份劝进当时的汉中王刘备称帝。刘备驾崩,魏国起五路大军伐蜀,诸葛亮称病不出,杜琼以谏议大夫的身份与董允一块奉后主之命告请诸葛亮,吃了闭门羹,然后上言请后主亲自去请教。诸葛亮北伐,杜琼以谏议大夫的身份与蜀汉众臣同领后方事务。

另:演义一百回言诸葛亮出祁山,令魏延、陈式、张嶷、杜琼四将出箕谷。

大事年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领益州牧,以杜琼为议曹;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即皇帝位,以琼为谏议大夫;

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杜琼卒,卒年八十余岁。

扩展阅读:

1

杜琼资料:http://artist.367art.com/world_DuQiong

开放分类:
中国历史历史人物人物历史中国历史人物

2.明代学者、画家

2 明代学者、画家

人物简介

杜琼(1396~1474)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明经博学,旁及翰墨书画皆精。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亦工人物。好为诗,其诗於评画尤深。著《东原集》、《耕馀杂录》。洪武丙子生,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成化甲午卒,年七十九。卒后私谥“渊孝”。

传世作品

传世作品有正统八年(1443)前作《南村别墅图册》十页、天顺七年(1463)作《天香书屋图》轴,现均藏上海博物馆;景泰五年(1454)作《山水图》轴、成化八年(1472)为吴宽作《山水图》轴及《友松图》卷等,均藏故宫博物院;正编印八年作《听泉图》轴、成化四年作《师林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成化三年(1467)作《墨笔山水》轴藏四川省博物馆。著有《东原斋集》等。

作品选摘

【竹】

露叶风梢接水乡,几回相对忆潇湘。寒云流水斜阳暮,一曲清歌断客肠。

【斑竹】

重华南去不南还,二女啼痕在竹间。亦有富川苏子墨,至今枝叶尚斑斑。

【竹下水仙花】

佩环香冷水风多,步底轻尘衬袜罗。二十四弦何处奏,又将哀怨托湘娥。

【萍庵】

闲把浮萍号叶舟,百年身世总如浮。若为有迹成栖泊,可事无根任去留。

杨柳晚风移别浦,桃花春水泛中流。楚谣惊断江湖梦,随处忘机逐海鸥。

【苏台别意送沈原复还琴川】

相逢未几即思归,忍听朝来歌式微。绿酒数杯游子去,青山百里故人稀。

杏花微雨飘离席,杨柳东风拂钓矶。明日到家春正暖,祓除时节试春衣。

【春日(己巳岁作)】

白发慵梳不裹巾,高斋无语独伤神。忧君谁似监门女,匡世难求筑版人。

天外乱山迷落日,雨中芳草恋残春。新刍未熟难成醉,欲借醇醪问比邻。

【春日闲居述怀】

红尘道上马纷纷,延绿亭中杳不闻。日转长林移树影,雨余芳径长苔纹。

闲吟自策青藜杖,高卧谁书白练裙。寡过末能身易老,此生惟恐负斯文。

【采菱图】

苕溪秋高水初落,菱花已老菱生角。红裙绿髻谁家人,小艇如梭不停泊。

三三两两共采菱,纤纤十指寒如冰。不怕指寒并刺损,只恐归家无斗升。

湖州人家风俗美,男解耕田女丝枲。采菱郎是采桑人,又与家中助生理。

落日青山敛暮烟,湖波十里镜中天。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