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杜拉斯
释义

玛格丽特·杜拉斯,生卒: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籍贯:法国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一个坦荡走入通俗读者群体的严肃作家,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另有同名《机动战士高达》机体——杜拉斯

中文名:玛格丽特·杜拉斯

外文名:Marguerite Duras

别名:玛格丽特·莒哈丝

国籍:法国

出生地:越南

出生日期:1914年4月4日

逝世日期:1996年3月3日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情人》,《广岛之恋》,《长别离》,《印度之歌》

简介

个人概述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作家。又译玛格丽特·莒哈丝。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人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在印度支那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成了她创作灵感的源泉。

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 Duras 杜拉斯。杜拉斯在大学里学过数学、法律和政治学。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后来参加过抵抗运动并加入共产党

1955年被共产党开除党籍。她的成名作是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后来作品中,她通常描写一些试图逃脱孤独的人物。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

1984年,她的《情人》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杜拉斯的文学作品包括40多部小说和10多部剧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如《广岛之恋》(1959)《情人》(1992)。同时她本人也拍摄了几部电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们》。杜拉斯的一生,就是她不停创作的一部小说。这个故事充满着酷热、暴风雨、酒精和烦躁不安,对话和失语、闪电般的爱情等等。描述杜拉斯很难: 温柔还是暴躁?天才还是自恋狂?(参看劳尔·阿德莱尔的杜拉斯传《玛格丽特·杜拉斯》)她自己写到:“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尽可忘掉”。她在作品中叙述了“说”的需要、艰难和恐怖。“试着”写作,就像“试着”去爱一样,心里明知道永远也不可能达到。不可能的爱情和对爱情的追求,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题。她的小说经常围绕着一个爆炸中心,通常由一个瞬间的暴力场面引起叙述。广岛与爱情,死亡和肉欲象征地糅合在一起。“毁灭,她说”。这种语言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大海一样的音乐,围绕一个主题无穷的变幻,倾诉和欢庆,控制和失控。玛格丽特·杜拉斯于1996年3月3日逝世,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个人经历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1914年生于法国统治越南时代西贡市北郊的朱登地方。18岁首次返回祖国法国。在巴黎在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但却立志要做小说家。1942年出版处女作《厚颜无耻的人》,接着又出版《平静的生活》《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直布罗陀的水手》等小说。当法国掀起新潮热潮后,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他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曾获文学奖。1959年名导演亚兰勒纳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世界。之后她编剧的另一部片又获大奖,她的名气更响了,她的小说纷纷被改为电影。1966年她开始了导演生涯。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的人》(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

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杜拉斯的六十余种作品始终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的小说《情人》(1984)。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各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欢迎的法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是全部》。

写作风格

杜拉斯的文笔与独特风格使许多当代女作家为之着迷。她们拜倒在杜拉斯的脚下,把她的作品当作《圣经》,她们因为有一些令人心碎的感情经历与生活痛苦而自以为在杜拉斯的作品中找到了一种源于女性的姐妹般的共鸣,她们写作时把杜拉斯的作品放在工作的桌子上,她们刻意模仿杜拉斯式的优美、绝对而神秘的句子:“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个形象,我是时常想到的,这个形象,只有我一个能看到,这个形象,我却从来不曾说起。”“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什么道路,线索。”她们模仿的诸如此类的句子与腔调,事实上只是王道乾的译笔。一个作家与另一个作家有足够的距离,语言的障碍更成距离。自始至终,杜拉斯是一个法语作家,一个典型的感性而又不可捉摸的法兰西女性。在阅读那些拙劣的杜拉斯文本的仿制品时,不由自主感叹:读懂她才是真正的敬佩。法国的评论家米雷尔·卡勒一格鲁贝尔称“承认或者隐而不说,是形成杜拉斯作品风格的魅力之所在:意指的震颤波动。”“意指的震颤波动”,它来源于灵魂的力量,而灵魂附属于一个特定的肉体,老天,它怎么可以被随意模仿。1984年玛格丽特·杜拉斯写出了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情人》并凭此获法国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其时,她已70岁了。对于15岁半在印度支那湄公河的渡船上与中国情人相识相爱的那段经历,70岁的女作家仍写得饱含激情。因为时间的尘封、记忆的积压以及作家对历史俯瞰式的洞察力,这激情被表现得丰富深邃、充满张力。这种非线型的、把故事寓于情绪之中的如泣如诉的写法对传统的文学阅读是当头一棒,全世界的读者都惊奇于这种杜拉斯式的写法。爱情故事之中交织着在殖民地家族创业失败的背景、对母亲与兄弟的爱与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所有的这些形象这些感情都以极端而惨痛的语言来表现,悲怆而低沉。它们使人想到当作家年轻时,或者盛年时,未必能获有如此表达悲剧的力量。一个女人在她白发苍苍时回首她的青年时代,对爱的恨的可能都付之平静而温厚的一笑,时间打磨、削平了一切极端化的情绪。如果是一位女作家就不一样了。爱的更爱,恨的更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写法其实就是诗。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使这诗显出一种隧道般的幽深与霹雳般的亮度来,简直能杀人。

爱情历史

包括少女时代在越南与30岁的中国情人为世界所共知的爱情故事在内,杜拉斯一生的每一段时间,都在欲望、爱情、激情和写作这几样内容上迂回、旋转着上升。

1935年,21岁的杜拉斯在巴黎的法学院读书时就浪漫史不断,她当时正是个漂亮而放荡的少女。

1939年,杜拉斯与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对方是她前一个情人的好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赖的兄长和朋友。

1942年,她认识了迪奥尼·马斯科洛,对他一见钟情,觉得他是“美男子,非常美的美男子”。她施展全身魅力征服他。最后两个人都爱上了对方。半年后,玛格丽特引见迪奥尼认识了昂泰尔姆,三个人的关系明朗化,从此和平相处了段时间。

接下去的10年之内,这两个男人先后离开了她,而她依旧过着自己渴望的、充满爱情、欲望和激情的矛盾的生活。直到70岁依然如此。那一年她认识了不到30岁的大学生杨·安德烈亚,他很快成为她最后的一个情人,一直陪她走完了82岁人生。 杜拉斯当时年近古稀,昔日风韵荡然无存,酗酒,怪癖,乖戾,当然也有可爱的时候,但人人都是敬而远之。扬·安德烈亚,27岁,身材瘦高,同性恋,有种病态的羞涩,不声不响。杜拉斯把他养在家里,给他买圣罗兰衣服,要他打字,洗碗,开车,陪她上电影院,到海边兜风。两个人在一起时,杜拉斯使用的也是杜拉斯式的语言,爱他的时候,她说:扬,你跟我一起走了吧;恨他的时候就说:我的东西你一点也得不到,别痴心想要什么了。她反对他的一切交往,不许他多看一眼男人(扬是同性恋),也不许他多看女人一眼(因为是扬的异性),扬的母亲到巴黎看扬,扬也是偷偷去见面,还要掐准了时间回去。扬一时在她身边,一时宣告失踪,不留一句话,不打一个电话,杜拉斯竟日辗转不安。但每次扬还是回来了。就这样,两个人一起生活了16年。是爱情吗?不是爱情吗?至少像爱情吧,像一首法国歌曲唱的。当杜拉斯带了扬·安德烈亚到处抛头露面时,有一名记者提问:“这总是您最后一次爱情了吧?”她笑着回答:“我怎么知道呢?”到了1996年3月,杜拉斯长眠在巴黎巴那斯公墓里,全世界知道杜拉斯的人终于可以说,这确实是杜拉斯的最后一次爱情了。

“她写作,玛格丽特·杜拉斯。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写作。她有的只是用来写作的铅笔和水笔。除此之外,她一无所有。”这是1988年玛格丽特·杜拉斯接受吕斯·佩罗访问时在题铭中所说的一段意味深远的话。她曾经对最亲密的女友说:“真奇怪,你考虑年龄,我从来不想它。年龄不重要。”每个人都可以说同样的话,但那只是一句话罢了。对于杜拉斯来说却不。她的说和做,会真的是同一回事。

生平概况

1914年玛格丽特·多纳迪厄生于交趾支那(现为越南南部)嘉定市。她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她有两个哥哥。

1921年她父亲去世。

1924年她住在金边、永隆、沙沥。她母亲在波雷诺在柬埔寨买了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

1939年她同罗贝尔·昂泰尔姆结婚。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利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笔名发表《无耻之徒》。参加莫尔朗(即弗朗索瓦·密特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

1944年R.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到布亨瓦尔德,然后放逐到达豪(参见《痛苦》)。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自由人报》,刊登战俘和被放逐者的情况材料。发表《平静的生活》。1945年R.昂泰尔姆回来。同R.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

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R.昂泰尔姆离婚。

1947年她的儿子让·马斯科洛出生。

1950年她发表《抵挡太平洋的堤坝》。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

1957年同D.马斯科洛分居。

1958年发表《琴声如诉》。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59年为阿兰·雷内写《广岛之恋》电影剧本。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1年她为亨利·科尔皮的影片写《长别离》,这个电影剧本是同1963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得者热拉尔·雅尔洛合作的结果。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75年,《印度之歌》在戛纳电影节期间获法国艺术片影院及实验电影院协会奖。1976年,《整天在树木之中》获让·科克托奖。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4年《情人》获龚古尔奖。

1985年发表《痛苦》。7月 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6年《情人》获里茨——巴黎——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

1988年~1989年严重昏迷。住院。 1990年R.昂泰尔姆去世。

1991年发表《华北情人》。

1996年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

个人荣誉

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

因为电影而成就一个作家的事,总是屡见不鲜的。《情人》与杜拉斯就是这样。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但直到她70岁的时候,《情人》的出版,不,是《情人》拍成电影后,她才广为人知。《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这使得杜拉斯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成功地把这部名噪一时的自传体小说搬上银幕后,又使得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也正是《情人》这部电影,才使得中国读者熟悉她。

杜拉斯在写作《情人》时,已是七十高龄。她18岁离开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读书。念的是法学、数学与政治学,但她却迷恋上了文学,并且走上终生从事职业写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至少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小说以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少女,在渡江时与一个中国富家少爷邂逅开始,沿着这条叙述线索,渲染出一幕疯狂而绝望的爱情悲剧。

《情人》的独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语言,她的语言对历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对回忆的积压表现得富有张力、深邃、沉痛,从而使文章中充满了悲绝的意味,读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又回味无穷。杜拉斯是一位极端唯美的实验型作家,平庸与通俗为她所不屑,她是那种把风格与先锋视为至高目标的作家,也是那种善于制造警句的作家。对语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与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场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场景:八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殖民地时期的越南,发黄的湄公河上漂浮着菜叶、杂物,河水湍急,大地倾斜。轮渡上伫立着一个打扮不伦不类的少女,她头戴一顶男帽,脚穿一双廉价却缀满饰片的鞋子,一只脚踏在舷栏上,眺望远方。“他们一次次地激情相拥,除了做爱,还是做爱,什么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伴随着他们的呻吟;来来往往的人的影子,透过木格子的门和窗投进来……”大胆又不失含蓄的镜头处理;最后,那场不同寻常的唯美的离别;那首肖邦的圆舞曲,小姑娘终于轻轻滑落的泪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调的绝望。杜拉斯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灵魂是绝望的,肉体是绝望的……甚至连语言都是绝望的……在《情人》里,湄公河上十六岁的白人小姑娘与中国北方的黄皮肤男人的爱情就是如此。《情人》的最大魅力还在于它的自传性,真实的自传性。作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个白发苍苍的女人,在岁月的风尘染白鬓发之际,回眸那段尘封已久的异国恋情,依然有力量用极其惨痛的语言表达出人生的悲剧,把爱与恨演绎得如此分明、紧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情人》中绝望无助的性爱,无言悲怆的离别,爱到尽头的孤独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爱情的本质阐述得如此淋漓尽致。

也许,那份伤痛,那份绝望的无助,那份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苍茫。

作品目录

《厚颜无耻的人》 1943年/小说布隆,1992年伽利玛出版社再版。

《平静的生活》 1944年/小说伽利玛出版社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年/小说 伽利玛

《直布罗陀的水手》 1952年/小说伽利玛

《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年/小说 伽利玛

《树上的岁月》,收有《蟒蛇》、《多丹夫人》、《工地》1954年/短篇小说集 伽利玛

《街心花园》 1955年/小说伽利玛

《琴声如诉》1958年/小说 子夜出版社

《塞纳-瓦兹的高架桥》 1959年/戏剧伽利玛

《夏日夜晚十点半》1960年/小说 伽利玛

《广岛之恋》 1960年/电影脚本 伽利玛

《如此漫长的缺席》 1961年/电影脚本与热拉尔·雅尔罗

合作,伽利玛

《安德马斯先生的下午》 1962年/短篇小说伽利玛

《劳儿·V·斯坦茵的迷狂》 1964年/小说伽利玛

《戏剧——卷一:水和森林——广场——音乐之一》1965年/戏剧 伽利玛

《副领事》1965年/小说 伽利玛

《音乐》 1966年/电影与保尔·瑟邦合作执导

《英国情人》1967年/小说 伽利玛

《英国情人》 1968年/戏剧伽利玛

《戏剧——卷二:苏珊娜·安德莱尔——树上的岁月——是的,也许——莎伽王国——一个男人来看我》1968年 伽利玛

《毁灭吧,她说》 1969年子夜

《毁灭吧,她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阿邦。萨芭娜和大卫》 1970年伽利玛

《爱》1971年/小说 伽利玛

《黄色太阳》 1971年/电影伽利玛

《娜塔丽·格朗热》1972年/电影 伽利玛

《印度之歌》 1973年/戏剧,电影伽利玛

《恒河女子》1973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娜塔丽·格朗热》 1973年伽利玛

《谈话者》1974年/与克萨维耶尔·高提埃的对谈 子夜

《巴克斯泰尔,蔽拉·巴克斯泰尔》 1976年/电影伽利玛

《加尔各答的荒漠里她的名字叫威尼斯》1976年/电影 伯努瓦·雅戈发行

《树上的岁月》 电影伯努瓦·雅戈发行

《卡车》1977年/电影

《卡车》,收有与米歇尔·波尔特的对谈1977年 子夜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领地》 1977年/与米歇尔·波尔特合作子夜

《伊甸影院》1977年/戏剧 商神出版社

《黑夜号轮船》 1978年/电影

《塞扎蕾》 1979年/电影

《墨尔本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温哥华奥蕾里娅·斯坦纳》 1979年/电影

《薇拉·巴克斯泰尔或大西洋海滩》 1980年信天翁出版社

《坐在走廊上的男人》1980年/短篇小说 子夜

《80年夏》 1980年子夜

《绿眼睛》1980年 《电影日志》

《阿加莎》 1981年子夜

《阿加莎或无限的阅读》1981年/电影

《外面的世界——卷一》1981年 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

《年轻姑娘和小孩》 1981年/录音磁带扬·安德烈亚自《80年夏》改编,玛格丽特·杜拉斯朗读

《罗马对话》1982年/电影

《大西洋人》1981年/电影

《大西洋人》1982年/短篇小说 子夜

《萨瓦纳海湾》 第一版1982年,增补版1983年子夜

《死亡的疾病》1982年/短篇小说 伽利玛

《戏剧——卷三:<丛林猛兽>,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詹姆斯·洛德和玛格丽特·杜拉斯合作改编;<阿斯珀恩文件>,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杜拉斯和罗伯特·安泰尔姆合作改编;<死亡的舞蹈>,根据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小说改编,杜拉斯改编》

1984年/戏剧伽利玛

《情人》1984年/小说 子夜

《痛苦》 1985年P.O.L.出版社

《音乐之二》1985年 伽利玛

《契河夫的海鸥》 1985年伽利玛

《孩子们》1985年/电影 与让·马斯科罗和让·马克·图里纳合作制片

《蓝眼睛黑头发》 1986年/小说子夜

《诺曼底海岸的妓女》1986年 子夜

《物质生活》 1987年P.O.L.出版社

《爱米莉·L.》1987年/小说 子夜

《夏雨》 1990年/小说P.O.L.出版社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1991年/小说 子夜

《扬·安德烈亚·斯坦纳》 1992年P.O.L.出版社

《写作》1993年 伽利玛

《一切结束》 1995年P.O.L.出版社

《小说,电影,戏剧,1943年~1993年回顾》1997年 伽利玛

出版信息

中文名: 情人.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

作者: 玛格丽特·杜拉斯

译者: 林瑞新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影印版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书号: 7805874700

发行时间: 1999年10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杜拉斯经典语录

1.当我越写,我就越不存在。我不能走出来,我迷失在文里。

2.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

3.喜欢只写过一部小说的作家。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圣经》、米什莱、夏多布里昂、卢梭、帕斯卡尔、勒南的《耶稣传》、《克莱芙王妃》、拉辛、波德莱尔,觉得萨特和波伏瓦都不是作家。干吗要介绍作家呢?他们的书就已足够。

4确实没有必要把美丽的衣装罩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在写作。

5.我在想,人们总是在写世界的死尸,同样,总是在写爱情的死尸。

6写作是走向死亡,身处死亡之中。

7我写女人是为了写我,写那个贯穿在多少世纪中的我自己。

8 作家是难以忍受的,他杀人、做坏事。

9.写作是自杀性的,是可怕的,可人们仍在写。

10 我生活的故事是不存在的。它是不存在的。它没有中心,没有路,没有线。有大片地方,大家都以为那里有个什么人,其实什么人也没有。

11.关于酒

在酗酒之前我就有了这样一副酗酒的面孔。

现在,我看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十八岁,十五岁,就已经有了以后我中年时期因饮酒过度而有的那副面孔的先兆了。

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最后就让人除了酗酒之外别无所好。饮酒也不一定就是想死,不是。但没有想到自杀也就不可能去喝酒。靠酗酒活下去,那就是死亡近在咫尺地活着。狂饮之时,自戕也就防止了,因为有这样一个意念,人死了也就喝不成了。醉酒于是用来承受世界的虚空,行星的平衡,行星在空间不可移动的运行,对你来说,还有那痛苦挣扎所在地专有的那种默无声息的冷漠。

12关于爱

对付男人的方法是必须非常非常爱他们,否则他们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我爱男人,我只爱男人。我可以一次有50个男人。

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但她又认为,如果活着没有爱,心中没有的位置,没有期待的位置,那是无法想象的。

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同性恋像癌症一样是一种必死无疑的疾病。

13 关于女人

任何一个女人都比男人神秘,比男人聪明、生动、清新,从来也不想做男人。

杜拉斯,我烦透你了。

不喜欢那种让所有的男人神魂颠倒的狐狸精式的女人,那种女人只有在制造悲剧时才可爱,在重罪法庭上她们才会令人敬仰.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我长得太矮了,太平庸了,大街上永远也没有人回头看我了!

14.关于衰老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太晚了,太晚了,在我这一生中,这未免来得太早,也过于匆匆。才十八岁,就已经是太迟了。在十八岁和二十五岁之间,我原来的面貌早已不知去向。我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变老了。

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我眼看着衰老在我颜面上步步紧逼,一点点侵蚀,我的面容各有关部位也发生了变化……我倒并没有被这一切吓倒,相反,我注意看那衰老如何在我的颜面上肆虐践踏,就好象我很有兴趣读一本书一样……我知道衰老有一天也会减缓下来,按它通常的步伐徐徐前进。

我的面容已经被深深的干枯的皱纹撕得四分五裂,皮肤也支离破碎了。它不像某些娟秀纤细的容颜那样,从此便告毁去,它原有的轮廓依然存在,不过,实质已经被摧毁了。我的容颜是被摧毁了。”

同名图书

作/译者:李亚凡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9787020058976 [十位:7020058973]

页数:339

定价:¥29.00

内容提要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最具个性、最有魅力的作家、戏剧家和电影编剧。杜拉斯出生在法属印度支那,十九岁回到法国。殖民地的生活经历成为她的创作源泉。七十岁那年,其自

传体小说《情人》荣获198折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从此,杜拉斯名声大振,赢得了全世界的读者。写作与爱情,是杜拉斯生命的全部。七十多部作品、近二十部电影、诸多的情人,构成了杜拉斯美丽而传奇的一生。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难以归类的作家、一个现实生活中难以模仿的女性。有评论说,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杜拉斯是一位永远可以被阅读的作家,她的文字和她的面容一样,留给我们的是一种苍茫而恒久的美。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巴黎的《情人》

第二章 走不出的印度支那

一殖民地之梦

二 异乡的母与子

三《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四 湄公河畔的爱与恨

第三章 情系法兰西

一魂归故里

二 她,已经出发

三初涉文坛

四 不平静的生活

第四章 为自由,为和平

一《痛苦》

二 理想,选择,沉默

第五章 写作与激情

一时光流转,才情依然

二 杜拉斯的迷狂——沉沦三部曲

三 音画时尚——电影十年

第六章 爱情不老,生命永驻

一“这份爱情”

二 穿越生命的文字

三苍茫恒久的美

第七章 尾声

致杜拉斯(跋)

注释

参考书目

杜拉斯作品年表

经典评论

一直没看过电影版《情人》,当时她夹杂在许多电影中,并不出色,也许是由于我很早读过小说的关系。又是几年过去了,想起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某些文句,一直拒绝忧郁而风度翩翩的梁家辉,更何况电影《情人》流年岁月,当时简.玛施惊鸿一瞥,早已嫁人了。许多人在讲杜拉斯,讲她的文字,我觉得有重看杜拉斯的必要了,至少可以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多年前晦涩的印象中,只依稀记得是一个肮脏的环境。

看名女人的照片,张爱玲、林徽音、陆小曼,然后去看杜拉斯。她年轻时唇红齿白,而后来的苍老是那样触目惊心。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衰败的女人,她自己说是因为酗酒、吸毒、性滥交。使杜拉斯备受摧残的,不仅仅是放纵。她决心写出来,从自己内心幽秘里一丝丝的抽离,说出来,它们就裸呈于光亮。隔了几十年记忆模糊,杜拉斯不愿意说任何一个虚假的字。她一再假设、猜测、推翻,看起来如此犹豫。 平静叙述,整个故事是一场暗涌,发生在西贡潮湿的空气里。西贡依然是西贡,几十年前的人事只能隐约浮现于字里行间,梦一样游移着。那辆黑色的汽车,圆形餐厅,百叶窗……时空错乱,零零碎碎的事情充塞着,一切忽隐忽现。

杜拉斯端详过去,有时置身局外,有时跌进去,想要碰一下穿丝绸衣裳的情人。他们遇见了,然后分离,永不再见。年龄悬殊,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情人娶了抚顺姑娘,她应该是满头珠翠。杜拉斯则去了巴黎,她应该是法国姑娘,注定是,生来就是。分离后她对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一无所知。 描述中几次触及情人又回避开。她舍不得一下子就写到他,舍不得他从记忆深处复出,散尽。一直写到小说的三分之一才真正出现情人,他递烟过来,铺天盖地,世界只剩下这场绝望的爱情了。 杜拉斯把相遇那天自己的样子写得极为详尽,不厌其烦的追忆鞋子、帽子、皮带、衣服的出处,它们来历不明,但那天都是她的,构成了一个十五岁的白人少女。她的生活混乱无序,父亲早就死去,母亲买了块贫瘠的土地,哥哥们一事无成,生活因为贫穷而满含敌意,十五岁的白人少女卑微的寂寞着,等待着。 那个男人恰如其分的出现,他们做爱,用身体彼此安慰,而痛苦的相思一直蔓延到以后的几十年,不能忘却,和生命融为一体。

杜拉斯的语言有诗化的倾向,重复着,层层深入着,缓缓的悲凉着,看不出起落,只觉得这是暧昧。

她在写一个环境,黄昏,渡船,别墅,街道,周围许多人,他们大多没有名字,各自挣扎着,在命运里深入浅出。而她和她的中国情人,不能幸免。

湄公河存活在记忆中,封存起来,包括情人的身体。十五岁的白人少女需要一个堕落的机会,去颠覆她原有的生活,拯救出来,命运朝着分离的方向初露端倪——以一个电话,各自的声音,结束了。(摘自文化学者罗星的读书笔记)

作者介绍

李亚凡,国家一级注册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现专事文学创作。1999年曾发表处女作《哭墙前的沉思》,2002、2006年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莎乐美:一位征服天才的女性》和《沃伏瓦:一位追求自由的女性》,获广泛好评。《杜拉斯:一位不可模仿的女性》是她的第三部女性传记文学作品。

法国杜拉斯产区

“C&ocirc;tes de Dur”as产区,全称为“杜拉斯山坡”,属法国葡萄酒产地西南大区(Sud-Ouest)。C&ocirc;tes de Duras是法国西南产区里的一个法定产区,面积非常的小!由于其所出产的葡萄酒的特征和波尔多比较类似,国内也经常错误地把它当做波尔多的一个产区,其主要品种也是赤霞珠、品丽珠和梅洛!

整个西南部大区中间有一个专门生产葡萄白兰地出名的AOC——雅文邑(Armagnac)。

目前所能在市场上见到的“杜拉斯山坡”AOC所生产的葡萄酒在酒精度以及色泽上相对于大多数廉价的波尔多葡萄酒来说,是普遍比较低和浅,酸度也较高。所以在饮用温度上也需要控制得更低些,建议是12℃~16℃之间。

目前市面上所能见到的杜拉斯产区的AOC葡萄酒也无需长时间陈年,酒越年轻越新鲜,以酒标注明的年份为标准,如果超过六个年头以上的这个产区的葡萄酒,购买时您就需要注意了。

《机动战士高达》机体

机体简介

OZ-12SMS Taurus泛用量产型MS,“Taurus”是拉丁语中黄道十二宫“金牛座”的意思。

A.C.195年,由于显得陈旧落后的“里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所以作为武器开发组织的OZ必须要制造一种新型的MS来取代“里奥”,而且以先满足OZ宇宙军的战场需求为第一的考量,毕竟之前作为宇宙军主力装备的加农型“里奥”在宇宙空间中的有限高机动性。

“杜拉斯”就是用作淘汰“里奥”的新型研发机体,以在宇宙空间中的高机动性为优势的“杜拉斯”在195年的“破晓作战”后就全面装备OZ宇宙军,在清剿统一联合残部的战斗中,统一联合宇宙军装备的“加农型里奥”在“杜拉斯”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再加上“杜拉斯”在当时已经开始试验性质地换装上“mobile doll”系统,更加坚固了“杜拉斯”在宇宙军中的主力地位,直到195年年末,其主力的位置才被作为“mobile doll”系统正式泛用型的“比尔歌”所代替。装备有光束步枪、光束加农炮和激光枪。

机体概要

机体番号: OZ-12SMS

机体代号:

日文: トーラス

英文: Taurus

中文: 杜拉斯

出现作品: 新机动战记高达W

机体类型: 泛用量产型MS

制造商: 罗姆菲拉财团

所属: OZ

初次配备: A.C.195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屏幕可视界面180度,仰俯角+50度)/可变形高速巡航状态/Mobile Doll系统控制模式

尺寸: 头顶高:16.8米

重量: 本体重量:7.9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钛合金

固定武装: 光束步枪

选用武装: 光束加农炮;激光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0: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