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岗会师 |
释义 | 杜岗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北8华里的一个村庄。1938年10月11日,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和奉河南省委之命由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游击“先遣大队”在杜岗胜利会师。会师后,三支部队进行了整编,并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整编后,部队人员有1200多人,步枪557支,马枪90支,短枪73支,手榴弹639枚,手提冲锋枪9支,轻机枪12挺,骡马32匹。 杜岗在革命中的地理优势河南省西华县是中共豫东特委所在地,抗战暴发后,特委书记沈东平及其他领导成员在这里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统一战线,建立地方武装,建立并扩大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党组织,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使西华成为豫东地区一个隐蔽的革命根据地,素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成为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敌后抗日最合适的会师休整之地。 杜岗在革命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部队在此休整的半个多月里,西华人民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了部队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尽管当时西华属于黄水泛滥的重灾区,人民生活极其困难,但在此情况下,西华的党组织和西华人民想尽办法,很好地解决了1200多人的吃住问题,而且在他们离别东征之时,又赠送粮食3万多斤、鞋袜200多双,现金2万多元(钢洋),并提供了渡河船只。因此,西华的杜岗村应视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豫东地区抗日武装的最初集结地。在这里会师的三支弱小革命武装力量,在以后的革命中点燃了豫皖苏边区的抗日烽火,并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华中敌后抗日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新四军第四师。 有关杜岗会师的两本作品《杜岗会师》作者:郭亦平 出版日期:1993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页数:219 书名题写:张震 关键词:长篇小说中国现代郭亦平 分类:文学>革命斗争小说 内容:本书再现了1938年新四军游击支队杜岗会师及其前后的历史面貌,塑造了彭雪枫、吴芝圃、张震、肖望东等一系列英雄典型。 历史价值:该书收录了稀缺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被超星数字图书馆首次收录供广大网民阅读。 《杜岗会师纪实》主编:张同喜出版日期:1993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页数:212 书名题写:张爱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史西华县史料张同喜 分类:社会科学>党的地方组织史料 内容:本书基本反映抗战初期,豫东抗战局势及1938年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师全过程,包括:历史文献、回忆资料、专题文章、诗歌故事等。 历史价值:该书收录了稀缺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被超星数字图书馆首次收录供广大网民阅读。 《村岗会师》作者郭亦平郭亦平,又名郭一平,男,1965年11月19日出生于河南商水县,著名学者、时评人、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三赢图书工作室主编。2010年12月,被30万网民公推为与戴旭、郎咸平、张宏良、于建嵘、易宪容、时寒冰、曹建海等人并列的“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郭亦平创作《杜岗会师》起始于1988年,得到了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以及全国各地曾参加过杜岗会师以及豫东抗日斗争的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当时郭亦平是西华县工商银行的一名员工,生活拮据,边采访边写作,历时四年。的确艰辛,常人不能忍。 杜岗会师纪念碑及附近景点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199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中共西华县委、西华县人民政府在该县红花镇杜岗村前建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大理石纪念碑——新四军杜岗会师纪念碑。她高高矗立在占地15亩的园林之中,其身高19.38米,呈三棱形,是象征当年三支革命武装力量的大会师,红色碑尖象征着燎原的抗日星火永远在燃烧,宽厚圆大的底座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武装力量的拥护和爱戴。她的正南面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亲笔题写的“杜岗会师”4个大字,苍劲有力。她的东侧是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的题词“抗日先锋,万古流芳”。整个碑体造工精细而独特,色调亮丽而流畅。数千块大理石镶嵌如同金镶玉嵌,宽大的平台和四周的石栓、石柱、石阶,配以盘错有致的花卉及四季常青树,显得更加英武神威,引人注目。 这座闻名的革命历史遗址纪念地,被周口市命名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年来,前来观光、仰慕的人络绎不绝。有旧地重游的老将军、老干部,有前来接受教育的机关干部,农民群众和其他各界人士,更多的是前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 附近景点:西华县城北有箕子读书台、城隍庙、女娲城、三岗革命根据地。 乘车路线:从郑州、许昌、周口等市每天均有到西华县的班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